伊小琴
[摘 要]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基本形式。本文論述了英語課堂提問的原則、方法、提問的時期以及反饋,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及表達能力,從而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英語課堂 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輸出信息、傳遞信息,達到師生雙邊交流的一條重要渠道。在當今盛行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有時遇到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一點反應都沒有,老師只好是自問自答。此時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肯定是老師提問不當,才引起這種局面。英語課堂提問值得我們探討學習。
一、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科學,趣味性原則提問要無知識性錯誤,力求精煉扼要、言簡意賅,讓學生能很快地明白老師提問的內容。提問還要能寓教于樂,問題設計的角度要新穎,要富有情趣、吸引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和諧愉快的氣氛,使學生在思索答案時感到有趣而愉快。提問的設計不僅要以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還要善于從文章的巧妙藝術構思中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
(二)啟發(fā)性原則教師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教師提問,是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分析、判斷、推理來獲得和強化新的知識、新的能力。教師必須明確,啟發(fā)式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有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夠得著的地方。
(三)循序漸進原則 學生掌握知識是有階段性的,學生認識事物有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抽象到具體、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中,抓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以提問來促進他們的思維。一個有經驗的教師,時刻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在提問時也不例外。
(四)整體性原則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讓每位學生都有聽、聽懂、思考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然后再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請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教師一般發(fā)問后先停頓一下,環(huán)視全班,讓每個學生感覺到老師在關注著自己。教師應該通過提問,使優(yōu)、中、差的學生都嘗到成功的體驗,找到自身的價值,以點帶面,就能充分調動起各類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問時,教師不應只是站在講臺前面,而應不時走到學生中間,用親切的語調詢問學生。
二、課堂提問的時機
(一)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在教學過程中用巧妙的提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們英語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態(tài)度,教師要及時捕捉,巧妙地利用提問的方法,使其成為可遇不可求的教學資源??吹酱饲榫?我想到剛剛講的“should”的一種用法:表示吃驚,不可理解的語氣,就說了一個句子It is odd that some students should be sleeping in such an important lesson.學生們開始竊笑了,趴在桌上的同學也猛然抬頭。我微笑著問 What does“should”mean in this sentence?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竟然”。我點頭表示肯定,適時的提問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也不露聲色地警告了上課睡覺的同學,大家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記得這個句子及它的這種用法。
(二)教新課之前,檢測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教新課之前,教師應該復習一下上一課的內容,因而會提出一些檢測性問題。這不僅檢測學生對已學的舊知識掌握情況,而且也為教新課打下鋪墊。教師有規(guī)律地進行課前檢測提問,這樣可逼迫學生養(yǎng)成課前復習的良好習慣,有利于牢固掌握舊知識并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準備提問成績記載表,把學生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情況計入平時成績。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那么這種提問效果會更佳。
(三)導入新課時。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問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具有引導性、啟發(fā)性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從疑問到思考,盡快進入角色。教材中Warm-up Discussion的設置,也是出于上述原因。例如,《實用綜合教程2》第4單元的課文The Joys of Shopping,上新課文之前,老師可以提問,Do you like shopping? Why or Why not?老師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有反應,而且學生很愿意說出喜歡或者不喜歡購物的原因。這樣就很自然地過渡到我們的課文的標題--購物的樂趣。
(四)學習的高潮階段。每一堂課,都有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提問。隨著學生對教材的深入學習,教師應把握時機,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挖掘課文的深層含義,對學生進行文化內涵和德育思想的滲透,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三、組織課堂提問的靈活多樣性
(一)集體提問 教師可以向全班同學、小組、男生、女生分別提問。這種集體提問學生可獲得一種集體參與感和安全感,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時間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心態(tài)下接受知識。面向全體學生,快速連珠炮式地提問,在沒有預先準備的情況下,要求全班一起回答,這樣做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快速反應的習慣,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但此種回答方式有時會影響課堂紀律,過多或不恰當使用此種方式會使課堂秩序混亂。
(二)個別提問 由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點名指定某位學生回答。這樣做可使全班學生處于高度思考的狀態(tài)。老師提問后,視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學生留有適當的考慮時間,再觀察學生的反應,而那些低頭或躲避老師目光的學生,很可能是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或者不愿意回答的。老師應恰當地選擇回答對象。但如果是操練句型也可以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回答。
(三)轉嫁提問當教師進行個別提問時,指定的學生回答錯誤或不知答案的情況下,教師或者被提問者再指定另一位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即將這個問題轉嫁給其他學生來回答。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容易受焦慮和自尊心情感因素影響,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如果此時能通過誘導,把問題分解為更細致或簡單的小問題,追問下去,將給學生搭建表達的平臺,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如果學生實在是回答不出來的,教師要機動靈活地調整提問的對象,以及問題的難易程度。
四、課堂提問的反饋
在學生同答完問題之后,教師應及時、積極地反饋學生的回答。
教師采用不同的反饋會對學生的語言習得產生不同的影響。學生回答正確要及時表揚,即使學生回答得不好的,教師也要找出其“閃光點”,予以肯定的同時指出不足。老師的一個點頭,一個笑臉,一句肯定的話語都能給學生莫大的鼓勵。過多的批評常常導致他們喪失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處于被動而不敢回答教師問題的局面。
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恰當地運用提問技巧,從而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優(yōu)化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序來。課堂提問藝術與教學效果[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3
[2]胡青球。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