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正
影青,一個多么美好的名字,曾經(jīng)的隱青、映青、青白諸名都不及“影”字美妙,而當你見到宋元影青瓷器時,你就會覺得影青兩字遠遠無法準確地描述出它的美麗。
潔白細密的胎土在高溫下變得略顯透明,窯工的巧手把它們塑成了各種美麗精巧的形狀,罩上一層白中略顯青藍色的半透明釉質,譽為“饒玉”確不為過,尤其是宋元時期影青瓷器中的精品,在潔白的瓷胎上施滿或淡青,或粉白,或淡藍,或淡綠等釉色,不禁得讓每一個觀者都由衷地贊嘆窯工的偉大。
影青瓷器之美在于胎、釉、紋飾之結合,潔白的細胎,晶瑩的釉色,豐富精巧的紋飾,讓這個古老的瓷藝在宋代出現(xiàn)以后就成為了名傳天下的美瓷,遠播海外。
燒制數(shù)量多也是宋元影青瓷的一個顯著特點。由于當時海內(nèi)外的市場廣闊,需求旺盛,使影青瓷器形成了以江西景德鎮(zhèn)地區(qū)為中心,蔓延至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均建有窯場的大眾瓷器,各地胎土、釉料、工藝的差異,使宋元影青瓷器形成了多種面貌和檔次。
數(shù)量多,質量不穩(wěn)定,水準不統(tǒng)一,這應該是影青瓷器在宋元時期未能忝列“五大名窯”的重要原因,并影響到了其在收藏界中的地位。
當上個世紀80年代古代瓷器收藏在中國大陸萌生、發(fā)展之際,宋元影青瓷器并未受到藏界的過多青睞。那時,最精美的宋元影青瓷器如盤碗類在大陸舊貨市場中單件售價不過百元,精美的瓶壺類單件售價亦不過500元。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是宋元影青瓷器大量流入舊貨市場的時期,從江西、福建等地流入的不同檔次的宋元影青瓷充斥了各地的舊貨市場,一件景德鎮(zhèn)湖田窯系燒制的嬰戲紋碗從初期的200元左右,一直漲至萬元左右。湖田窯系影青注壺從五六百元,很快躍進萬元級,而湖田窯系宋元影青梅瓶則極為少見,多從出土地直接流向海外。
目前,宋元影青瓷器市場價格漲幅不明顯,而絕對價值卻不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造假者涉足其中,使十年前就出現(xiàn)的宋元影青瓷器贗品水平越來越高。
早期影青瓷器贗品水準低,只要藏者見過真品,在市場中稍加留意就不難分辨。然而,現(xiàn)在景德鎮(zhèn)地區(qū)燒制的仿品在各方面都較近真品,尤其是利用景德鎮(zhèn)地區(qū)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幾處古瓷遺址為借口,謊稱這些贗品為遺址中所出,以惑人牟利。
這張照片中為多個小型影青坐佛塑像,胎質粗細適中,釉色白中閃青,紋飾較細,與真品相比有六成左右相像(見照片1)。
影青佛像真品,最著名者為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的元代影青坐佛,各地尚有一些零星真品出土收藏,在收藏市場中價格較高且不多見。景德鎮(zhèn)地區(qū)零星出土真品后,制假者憑著真品的良好商譽,大肆燒制同類贗品并擴大了仿品的品類范圍。
照片2中的佛像仿品與真品相比,除了胎質略硬,釉色過于晶瑩,紋飾尚不夠精細外,總體上已過關。從放大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它們與真品的異同之處。
這些贗品的紋飾仿制得較粗糙,一方面因為器型較小,另一方面因為仿者過于心粗或學藝不精,因為我還見過紋飾仿制得很到位的同類仿品。
雖然這些仿品的紋飾較模糊,但售假者和買假者往往會借口窯址遺留,多有瑕疵來解釋仿品的不到位。
照片3的左側有兩枚影青瓷印章,右側是幾片仿元代釉里紅瓷片。
左側兩枚影青長方形印章印面為模印陽文圖案,一枚圖案為一立鹿,鹿旁為一“吉”字,另一枚圖案為一雙耳爐圖案。胎質比真品略細,胎色灰白,通體施灰青釉,印面因需沾色打印,故露胎無釉,胎質表面泛淡火石紅。應該說,這兩枚影青印章的仿制水平較上幾件佛像水準高,除胎釉特征與真品有異外,已在很大程度上接近真品,其中,另外三枚同類印章被人用200元買走。若為真品,確實便宜,可它們是成本不高的贗品。
照片4的幾件影青殘器亦為偽品,水準不高。收藏者在市場中遇到宋元影青瓷器,尤其是胎釉皆精的完整影青瓷器多數(shù)為現(xiàn)代仿品,甚至一些牟利者把燒殘的仿品砸碎,把碎片當成真品標本出售。這幅照片中既有未掛釉的半成品瓷胎,也有成品砸碎的偽器,即使是真品,也無收藏投資價值。與旁邊的元代青花瓷贗品碎片擺在一起,相互印證,誘君入甕。
元代青花瓷器和釉里紅瓷器贗品已成為當今藏界的第一大公害,且仿制水平越來越高,已非早期粗筆呆墨,滿涂“火石紅”的“小兒科”手段,下真跡一等的仿制水平,讓許多執(zhí)迷者樂不思蜀。從照片5看,白中閃青的釉下模印行龍,雖有呆板之態(tài),然不常見真品者難辨其偽。釉里紅發(fā)色鮮潤,并有暈散,與真品相比,確實漂亮。其實,若不是十分功利的收藏者,不妨借其價廉之際(百元左右)購上幾件屋中擺放。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江西高安窖藏中的膏花詩文杯不知讓多少人浮想聯(lián)翩。照片6的這件釉里紅文字高足杯,器型不標準,釉表無老舊痕,但文字書寫流暢,已能誘人上當。
照片7這幾件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瓷器的仿制水平較低。從整器觀察,可以挑出許多不足之處,但把它們砸碎了賣瓷片,定獲不菲收益??上У氖牵S多藏友的珍藏,其仿制水平還不如它們。
照片8的這件元代青花菱花口淺盤,器型、胎釉、青花呈色、紋飾圖案等方面仿制水平已較高,與真品相比,器型的細小差異已被殘破所掩,不易察覺。青花呈色藍艷略浮于釉表,紋飾圖案貌似生動,不少筆畫有反復涂抹痕,但整體觀察,與真品有一二分形似。
可見,景德鎮(zhèn)的窯工們既很刻苦,也很勤快,仿制水平與時俱進。收藏者應向觀察員的角色進行轉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