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蓮蓮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的確,作為“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的青少年是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然而,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針對這一現狀教育部提出了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提倡小學生每天跑1000米,中學生每天跑1500米,大學生每天跑2000米,以此增進青少年的體質。本文就該活動在實踐中對改善體質健康的實效性以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具體做法提出建議。
一、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現狀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除青少年的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持續(xù)增長外,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體能素質都在持續(xù)下降。其中,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了一倍,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視的比例更不容樂觀: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達到76%,大學生甚至高達83% [1]。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隨著肥胖、超重率的持續(xù)迅猛的增長,給青少年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成年病正向低齡化發(fā)展。
二、體育鍛煉尤其是中長跑對體質健康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使機體抵抗自由基能力明顯提高,延緩衰老等,尤其是有氧運動。對于中長跑項目來說,主要是通過有氧代謝供能,如成年人跑1500米,其有氧和無氧代謝的比例各約占50%,長于1500米跑的項目,有氧代謝訓練的比例較大,而且距離越長,這種比例越大。長期進行長跑運動,可以提高有氧運動能力,增大最大吸氧量,從而促進心血管和呼吸系統耐力。也可以通過增加能量消耗減少體內的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提出了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即從2008年10月26日開始小學生每天跑1000米,中學生每天跑1500米,大學生每天跑2000米.教育部想以此來提高大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男女差異
最大攝氧量是一項反映機體有氧代謝能力的有效指標。研究發(fā)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皆能表現出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最大攝氧量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特點。兒童少年有氧代謝能力也有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特點,在青春期前運動成績與年齡增長呈正比。對有氧代謝測試的結果則證明:16-18歲男孩的耐力達到最大,成年后出現下降。女孩的耐力變化趨勢與此相似,不過峰植出現的更早(約在12歲左右),但女孩的耐力始終低于男孩。在對小學生的能量消耗調查中也發(fā)現,小學生2-4年級男女生的TEE有明顯差異,二年級男女生的ECPA差異也有顯著性。教育部提出的陽光體育活動一概而論,可能會產生一邊“吃不飽”,一邊“撐著”的現象,在制定措施是充分考慮男女生的差異性。
(二)運動強度與時間的控制
一般的常用方法有最大攝氧量百分數、心率、主觀體力感覺等。也有研究認為在沒有條件做運動實驗者,可測試自己的脈搏,只要每分鐘脈搏數在(220-年齡)*(60%--75%)范圍內則運動強度是有效的、安全的。另外根據有關負荷控制與測評來劃分強度。一次練習的強度對少年運動員心率產生的影響,一般地講,少年運動員每次練習之后的即刻心率,男少年在185次/分和女少年在191次/分以上可視為最大強度;男少年心率處于176-184次/分,女少年心率處于161-180次/分之間可視為大強度,男少年心率處于131-155次/分,女少年心率處于136-160次/分之間可視為中等強度;男少年心率處于130次/分左右,女少年心率處于135次/分以下可視為小強度;男少年心率處于129次以下,女少年心率處于134次/分以下可視為最小強度。教育部頒布的法令中沒有給出相應的運動強度。青少年應根據自己的體能情況選擇適宜強度。
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關系密切:時間長一點,強度就可以低一點,反之亦然。通??梢杂萌N方式描述運動時間:時間長短、運動距離、或耗熱量。從生化角度分析,要想提高有氧氧化代謝能力的訓練;其訓練方法的基本特點:在測定乳酸閾強度的基礎上,發(fā)展有氧代謝供能能力可采用3種方式(1)標準乳酸閾訓練又稱強化耐力訓練,是相當激烈的耐力訓練,在每次訓練中一這種強度持續(xù)跑30-50分鐘,效果較好。(2)廣泛性耐力訓練強度低于乳酸閾強度10-15%,訓練時間每次不低于30分鐘。(3)恢復性耐力訓練強度低于乳酸閾強度20-25%,訓練時間每次應不低于30分鐘。因此,我們可以此標準,適當的延長運動時間,有利于促進脂肪的消耗,增加體能,降低血脂。但每次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沒有研究數據表明每次運動超過1小時更有利于健康。而一天一個1000米、1500米、2000米的訓練時間最多也不超過十分鐘,從生化的角度是否能起到鍛煉耐力的作用?
(三)運動場地限制和活動時間
據研究表明,現中小學的操場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與大學生課程時間安排不一樣,中小學生上下課時間基本全部重合,全體學生在僅有的場地在幾乎相同時間進行跑步是不現實的。即使我們能保證學生在學校時的活動時間、活動場所,那星期六、星期日休息時間內的鍛煉又如何來保證那?現代交通工具非常發(fā)達,大多數學生無論學校距家遠近都要坐車或家人接送。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讓學生放棄這些先進的交通,以步代車。這樣既能保證每天的跑步場地,也能保證鍛煉的時間。另外這一活動也要有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尤其是周六周日要家長也參與進來,同孩子一塊鍛煉,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起到監(jiān)督、督促的作用。我們最終實現生活運動化,運動生活化。另外家庭電器的普及,如電腦、電視這些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靜態(tài)生活時間。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或玩游戲都是促使學生肥胖近視等的危險因素。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孩子遠離“電子鴉片”電子游戲。學校應合理分配辦學經費,增加體育經費在辦學經費中的比重,改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為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同時學校要根據課時計劃,增加體育教師的編制,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水平,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最后,學校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合理安排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控制作業(yè)量,確保學生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體育鍛煉時間,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課時間和作業(yè)量,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四、小結與建議
(一)學校要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安排合理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項目,不能讓學生采用極限強度,這是極不科學的,不合理的。
(二)從多方面多角度展開體力活動的場所和時間。真正體現讓生活運動化,讓運動生活化。
(三)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使現在的中小學生養(yǎng)成合理膳食的好習慣,盡量少吃麥當勞、KFC、德克士等之類的快餐。培養(yǎng)孩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袁新文,劉莉莉。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N]人民日報,2007 - 04- 25
[2]莊電一。學生體質下降該拷問誰[J]教育,2006,(3):5 - 6
[3]熊正英。運動營養(yǎng)學[J]西安:陜西科技技術出版社,1997
[4]王世平。長時間運動中含糖飲料的作用[J]體育科技,198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