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恩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制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后,在身體的穴位上施行薰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養(yǎng)生保健、延年益壽、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處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施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于緩解,使胃腸處于正常蠕動狀態(tài)。因此,艾灸療法,對不論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癥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艾灸療法,效果均很明顯。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