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辦學資金雖已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格局,但仍以財政投入為主。在國家投入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籌集資金滿足學校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已成為一個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我國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美國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渠道,尤其是捐贈形式籌集資金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對我國高校籌集辦學資金工作的建議,以期真正實現(xiàn)多渠道籌資滿足學校發(fā)展的資金需求。
關鍵詞:高等學校資金來源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4-108-02
建國以來,我國高等學校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財政撥款和地方財政補助。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和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投入體制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投資主體由一元化的國家投入,變成了國家、集體、個人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出現(xiàn)了“財政撥款、教育稅收、學費、校辦產業(yè)、社會捐贈、助學基金、科研經(jīng)費、銀行貸款、利息”等多種籌資渠道。在各高校實施擴招的過程中,為解決國家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的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由于銀行貸款需要到期歸還和支付利息。使得學校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扣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近兩年部分高校由于貸款所引發(fā)的財務風險問題已多次被新聞媒體所報道。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高等學校如何利用這些籌資渠道,解決發(fā)展中所需的資金問題。促進學校更好更快發(fā)展。已成為一個教育財務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分析
1、資金來源渠道仍以財政投入為主,且投入總量不足。當前我國的高校辦學資金來源中,財政撥款仍是主要的來源渠道,資金量占到所有辦學資金的50%以上,是發(fā)展高等教育。保證高校正常運轉的關鍵。這部分資金的取得,主要由上級部門按照生均定額的形式核定。在各學校完成擴招后,資金的來源規(guī)?;竟潭?。據(jù)教育部、國家統(tǒng)計局、財政部發(fā)布的《2007年全國教育經(jīng)費執(zhí)行情況統(tǒng)計公告》,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個百分,最。但這個投入水平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提出的4%的目標尚有一定距離。而2002年。美國教育經(jīng)費占GDP的比例為5.6%、法國為5.7%、巴西為6.2%、印度為4.1%。如果按照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占財政總預算的比例,我國也是很低的。1970-2002年,日本教育經(jīng)費占國家財政預算的比例為19.6-20.4%,中東和北非地區(qū)平均為15.9-21.1%,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qū)平均為13.6-17.8%,而我國只有4.3-12.8%。教育經(jīng)費投入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國家經(jīng)濟實力不強,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對政策執(zhí)行的保障力度。
2、學校基本建設資金多為銀行貸款,給學校帶來較大財務風險。自1998年高等學校開始擴招后,在國家財政投資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為了解決擴招所帶來的辦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各高校紛紛通過貸款的形式來解決基礎建設所需的資金??傮w上看,高校貸款使用效益較好,基本解決了學校發(fā)展所需的硬件條件。但目前高校債務負擔沉重,部分高校由于負債規(guī)模過大,已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公辦普通高校貸款余額為2649億元,其中:地方高校2113億元,占全部高校貸款的80%;中央高校536億元(教育部直屬高校貸款414億元,其他中央部委所屬高校貸款122億元),占全部高校貸款的20%。
3、多元化投入結構不合理,社會捐贈等形式占的比例太小。自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建立了;元化的投資體制,但是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收入,這兩項占到學校年基本辦學經(jīng)費收入的80%以上。隨著各高校擴招完成,在校學生人數(shù)基本穩(wěn)定,兩項經(jīng)費的增長幅度已非常有限。甚至有時還會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這與辦學成本運年遞增形成矛盾。二是其他來源渠道的資金比較少,而且也不是非常穩(wěn)定。在國家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各高校通過成立校友會或教育基金會的形式,面向社會積極開展了籌資活動,但由于受學校知名度、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走部分高校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非常有限,無法滿足學校發(fā)展對資金的需求。這也是國內與國外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主要差別之處。
二、美國高校辦學資金主要來源渠道及開展捐贈的主要方式
(一)美國高校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
美國高校的經(jīng)費由于學校性質不同,經(jīng)費來源的構成比重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來說,主要的經(jīng)費來源渠道有以下幾種:
1、聯(lián)邦或州政府撥款。無論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還是社區(qū)大學,都能或多或少地從聯(lián)邦或州政府那里得到財政撥款。公立大學得到要多一些,私立大學要少一些。撥款方式有兩種:一是按學生人頭定額,解決的主要是運行經(jīng)費問題;一是按專項建設或科研計劃。經(jīng)審批后撥款。
2、學費及雜費。學費是美國高校的主要收入來源。公立大學、社區(qū)大學收費相對低一些,私立大學則較為昂貴。一般來說,學費占到學??偸杖氲?0%-60%不等。學費通常按學年收取,除此以外各校還收取住宿及其他雜費。
3、捐贈收入。捐贈收入是美國高枝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捐贈收入的多少在各校之間差距較大。私立大學最多高達70%,公立大學一般也有10%左右。捐贈收入包括指定用途的捐款和非指定用途的捐款,指定用途的包括學生獎、助學金、專項建設項目及專項科研經(jīng)費。
4、發(fā)行教育債券。時于學校需要建設的重大項目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有時會委托中介機構通過發(fā)行教育債券的方式募集大額長期資金,舉債期間要分年支付本息。
5、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就是以上收入之外的各項收入。包括各種學校資產有償占用、商業(yè)經(jīng)營收入、各種手續(xù)費收入等。
(二)美國高校捐贈收入情況及開展捐贈的主要形式
在美國高校辦學經(jīng)費來源中,捐贈收入作為一種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受到各個高校的重視。一般來說,捐贈收入占到學??偸杖氲?0-60%。多年來。通過高校自身或建立教育基金會的形式。廣泛募集辦學資金,較好地解決辦學資金緊張的問題。據(jù)美國教育資助委員會統(tǒng)計。2002-2003年高校社會捐贈總額達到239億美元,捐贈收入不僅成為私立高校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而且在公立高校經(jīng)費來源中的比例不斷上升,成為公立高校的第5大收入來源。在美國的6354所高等教育機構中,有39所高校的捐贈收入超過10億美元,且其中的11所是公立高校。目前,美國高校教育捐贈類型日趨多樣化、多元化,捐贈的主體發(fā)展為慈善基金會、校友、企業(yè)、學生父母、普通群眾
等。
高校獲得捐贈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學校直接接受捐贈方式。這是某個人或組織將自己的財物所有權、處置權或使用、享受權轉移給大學的行為。其特點有:捐贈的形態(tài)可以是貨幣、土地、建筑物、藝術品、遺產、股票、建筑物使用權等。如果捐贈的是貨幣,一般也會指定用途。主要用于建筑物建設;這些受贈的財物,學校一般可以直接處置或使用。
2、基金會方式。許多高校通過成立教育基金會的形式開展籌資活動,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資金和物品,如捐贈為物品。一般都要將其變?yōu)楝F(xiàn)金形式。基金會建立了科學規(guī)范的運作程序,有專職的管理人員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對所籌集資金進行管理。目前一些大學的基金會管理著上百億美元的資產,投資的范圍和區(qū)域遍跡許多行業(yè)和國家,在中國就有哈佛大學等幾所大學獲得DFII的資格,活躍于中國證券市場。通過這一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學校辦學資金不足的局面。
三、美國高?;I集辦學資金(通過捐贈形式)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
1、普遍重視捐贈或基金會的建設。在美國高校,從校長、副校長到一般員工都非常重視捐贈工作,基本態(tài)度是不分捐贈多少一概歡迎,校長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籌資,每一年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與目標捐贈者面談,介紹學校的發(fā)展目標和振興學校計劃,籌資的多少也是衡量校長工作成績的重要標準。同時學校均設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基金會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基金會內部人員分工明細,各負其責且盡心盡職做好本職工作。
2、通過對目標捐贈者的長期培養(yǎng)來獲得持續(xù)捐贈。美國高校非常善于對潛在捐贈者的培養(yǎng),針對不同的捐贈主體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策略,他們往往從已畢業(yè)的校友或企業(yè)界挑選出目標捐贈者,廣泛聯(lián)系,認真做好眾多目標捐贈者的調研工作。通過邀請他們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或者個別拜訪問的形式,以感情投入為主不斷向目標人發(fā)出大學發(fā)展的近況和未來的打算,使他們從了解學校逐漸上升到理解學校,最后做出捐贈的決定。
3、以設計“專項籌資計劃”的方式進行籌資。美國高校在籌資中也經(jīng)常采用他們稱之為“籌資運動”的專項籌資計劃行動,并且效果比較明顯?!盎I資運動”一般是針對學校在未來一定時期(一般為1-5年)需要進行的專項建設項目,資金來源只能通過社會籌集的方式解決。這種籌資方式的優(yōu)點是籌資目的明確、籌資效果明顯。
4、寬松的捐贈環(huán)境為美國高校接受捐贈提供保障。美國政府和公眾對于高校接受社會捐贈的行為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充分的理解,政府對捐贈者一律實行全免稅政策,該政策的實施刺激了捐贈者的捐贈熱情,公司和個人也樂于資助大學的發(fā)展,從而為大學接受社會捐贈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捐資助學也成為美國的一種重要文化。
四、對我國高?;I集辦學資金的一些啟示
通過以上對我國高校與美國高校辦學資金來源的比較,以及美國高校開展捐贈形式籌集辦學資金形成的成功經(jīng)驗分析。筆者認為,在當前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下,我國高校辦學資金的來源一方面仍需要國家加大財政投資的力度,另一方面各高校還需要利用其他渠道自己籌集建設資金,尤其是要利用社會捐贈的形式籌集部分辦學資金。在這方面美國高校的經(jīng)驗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1、中國高校應改變傳統(tǒng)辦學資金籌集的思想,重視自身社會宣傳工作。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教育為人民、國家辦大學,這就使得中國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的領導乃至師生員工,都在這樣的體制下形成了事業(yè)單位“等、靠、要”的思想,依賴政府的心理和羞于談錢觀念牢固而持久。美國高校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大學應積極面向社會,積極做好自身宣傳,通過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以高科技成果服務于社會、以先進文化引領時代等高校自身的使命途徑,取得社會的認同和品牌認知。最終,不僅使得學校品牌成為高分名校的代名詞。更是口碑聲譽好、社會價值高的知名品牌,使得人們以為之捐獻為榮,形成募集資金的品牌化效應。
2、校長應是籌集資金的第一責任人。我國高校的校長當前最為關心的是學校的學科發(fā)展,盡管資金緊張已經(jīng)嚴重制約了學科發(fā)展,但大多數(shù)校長們仍苦苦尋求學科發(fā)展的良策,生怕在激烈的競爭中落后。國家級重大課題、獲獎、博士點、重點學科申報等等,是校長們日夜操心的心頭病。然而在美國高校,學科建設是院長、教授們的職責,校長的主要職責就是募集資金。另一方面,校長畢竟是有身份的人,在募集資余的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會影響。我們希望中國的校長能夠從繁重的學科建設和日?,嵥榈氖聞罩袛[脫出來,把主要精力遙步放在募集資金上來。
3、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捐資助學的氛圍。當前的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很多人只顧追避個人的名利而缺乏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有些人“官本位”的傾向明顯。中國的富人榜與慈善家排名并不相稱,人們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還是想把金錢財富留給子孫后代。政府方面沒有開征遺產稅,也對直接捐贈高校沒有任何稅收優(yōu)惠政策,這都使得全社會缺乏形成捐資助學的環(huán)境。而美國,無論是傳統(tǒng)文化層面,還是政府政策方面,都具備了將資產捐贈給社會的環(huán)境和氛圍,這是我們亟待改進的方面。
4、成立籌集資金專門的機構是捐贈工作成功的組織保障。在美國各大學,都設有稱之為發(fā)展部或關系部、基金會等專門的機構,這些機構配備相應的人員,長期從事籌集資金的工作。我們往往過多地注重了立竿見影和人員機構成本,而忽略了機構的長期效應。我國的高校只有很少的基金會或校友會組織。籌集資金的職能有的放給財務部門,從而側重于向政府要錢;有的放培校友會,又往往覺得對校友張口要錢不好意思。凡此種種,都使得我國高?;I集資金缺乏組織保障。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就成了大家都應該做,但實際上沒有人負責的局面。美國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各高校要盡快建立專門機構,考慮中國實際??梢韵仍O部門,配備少量人員,隨時機成熟,再增加相應的人員。
5、選聘高素質、有事業(yè)心、有興趣和能力的工作人員是籌資成功的關鍵。與上述成立專門的機構相對應,選配工作人員也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我們有時往往會認為一般的行政人員就可以勝任,通過美國的經(jīng)驗我們認識到,基金會工作人員絕不能簡單等同于行政人員,而應納入專業(yè)人才的范疇。
此外,在國家層面應從稅收法規(guī)方面建立相應的配套政策。引導全社會形成捐贈教育社會氛圍,彌補國家教育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