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王家宏 張宏杰
摘要:對中德兩國教練員崗位培訓體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中德兩國教練員崗位培訓在級別劃分,組織機構,培訓資格證的有效期、有效期延長,以及繼續(xù)培訓工作的管理方面有所差異。建議:可以借鑒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與學歷教育部分結合的模式,進一步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合格證的管理制度,加強課程的科學化設置,合理安排不同級別教練員培訓時間;明確責權,規(guī)范體系,考慮給予單項協會更多的自主權;進一步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合格證的管理制度。
關鍵詞:教練員;崗位培訓體制;中國;德國
中圖分類號:G81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3-0083-04
教練員崗位培訓在各個國家的開展有其各自優(yōu)勢,通過對比中外教練員崗位培訓的特點、共性、差異,吸收他國經驗,發(fā)揚本國特色,有利于促進我國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德國是競技體育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因此,有必要比較分析中德兩國教練員崗位培訓體制的特點。
1教練員崗位培訓等級
1)中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等級。
我國教練員的崗位培訓按不同運動項目組織、實施,分為高級、中級、初級班。高級班是對具有中級職稱,準備晉升高級職稱的教練員崗位培訓;中級班是針對具有初級職稱,準備晉升中級教練員的培訓;初級班是對具有三級職稱,準備晉升二級教練員的培訓。
2)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等級。
德國體育總會的規(guī)章中主要把教練培訓分為4個等級并有相應的等級證書:C級教練、B級教練、A級教練以及碩士教練,其中碩士教練證書是德國體育聯合會最高級的教練證書,其培訓只在科隆的教練學院才能舉辦。德國足球協會還有足球教師的培訓,這種培訓是緊接著A級教練的培訓,是通向碩士教練的一個中間階段。這樣在德國足球協會中教練員被劃分為5個等級,即C級教練、B級教練、足球教練、A級教練、碩士教練。
3)中德兩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等級比較。
我國的初級(三級、二級)、中級(一級)、高級(高級、國家級)教練員職務對應德國的C、B、A級教練員。兩國教練員等級劃分,雖然在語言描述上有所不同,但實質上基本相似,都是按照教練員所能從事何種水平運動員(隊)指導工作的能力劃分的。我國教練員崗位培訓是非學歷教育,然而德國的教練員崗位培訓則把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性的行業(yè)培訓形式結合??坡◇w院組織的碩士級教練員培訓,有利于培養(yǎng)從事在俱樂部工作的專業(yè)教練的科研能力,促進教練員向實踐、研究綜合型教練發(fā)展,并且學歷的授予能激發(fā)教練員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質量。
2教練員崗位培訓組織結構
1)中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組織結構。
我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管理組織系統(tǒng)實行在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以各運動項目教練員崗位培訓指導小組為主,各省(區(qū)、市)體育局及有關體育院校等配合參與的三層次組織管理體系。國家體育總局負責高級教練員崗位培訓班;省(區(qū)、市)體育局負責中、初級教練員崗位培訓班,某些教練員人數較少的運動項目,各級培訓班可由該項目教練員崗位培訓小組統(tǒng)籌安排。國家體育總局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或單項運動協會)分別是各運動項目教練員培訓工作的領導部門,通過建立教練員崗位培訓指導小組,對本項目全國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進行指導,推動培訓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各有關院?;蚧厥墙叹殕T培訓教學工作承辦單位。做好教練員培訓班教學、教務管理、培訓考核、證書發(fā)放等工作。承擔教練員培訓任務的院?;蚧乇仨毬鋵嵚毮懿块T負責,有專人管理。
2)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組織結構。
德國體育最高組織機構是成立于1950年的德國體育聯合會,下設90個不同的分會,其中也包括由州專業(yè)協會組成的德國體育總會,主要負責教學工作,即培訓和進修。因為其不能夠獨自承擔所有的培訓任務,所以具體任務交給專項協會。這樣德國體育總會和專項協會構成了德國教練員培訓的組織者。為了能保證德國教練員培訓的統(tǒng)一性,德國體育總會制定了規(guī)章制度,這些規(guī)章是各個德國體育運動單項協會培訓設置的基礎。不同等級的培訓以及進修培訓由眾多的高校和私人培訓機構承辦,大部分的培訓、進修機構都有證書授予。接受培訓教練員可以到不同培訓機構或學院參加培訓,而培訓單位是否具備培訓條件和培訓資格,則要由德國運動單項協會決定。
3)中德教練員崗位培訓組織結構比較。
從體育管理模式來看,目前世界各國的體育體制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一是民間社團型,即完全由民間社團組織來行使體育管理的職能,如美國、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國;二是政府與社團結合型,又稱半官方型,即政府依據有關法律行使體育管理職能,但具體體育事務則基本由民間社團獨立運作,如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韓國、新加坡等;三是政府主導型,即完全由政府主辦主管體育,如前蘇聯、東歐、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
受到兩國體育管理模式影響,在培訓組織體系上,中、德兩國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德國的教練員培訓組織是兩層體系合作結構——體育總會和單項協會,單項協會在組織進行教練員崗位培訓中,被授予更多自主權,具有更多的操作權力,有權決定、選擇符合要求的承擔培訓的機構。這樣有利與單項協會根據本項目特點要求更加靈活,發(fā)揮實際組織行業(yè)培訓的作用。在具體的實施上,多機構承辦也有利于通過競爭形式促進培訓質量提高。我國的崗位培訓采用的3層次的領導組織結構比較復雜,職權部門較多,是在體育總局、單項運動協會、地方體育局共同合作進行的。領導機構過多容易造成職權交叉、跨級領導和職責不明的問題。
3教練員培訓課時數量
我國的教練員崗位培訓的課時數為每次培訓的總課時不得少于230學時,持續(xù)兩個月。根據德國體育總會規(guī)章C級教練培訓必須包括120課時的培訓。而B級教練培訓的課時數量則減少到了60課時,A級教練培訓的課時為90。每課時單位為45min,培訓可以選擇在傍晚、周末、白天或者是工作日進行。為了達到規(guī)定的課時數量,不同的課程形式也可以互相結合。
我國在每個級別教練員崗位培訓時間的安排均多于德國的培訓時間,充分的培訓時間有利于對教練員的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結構構建。然而,過長時間的培訓會影響到教練員的正常的訓練工作,尤其在備戰(zhàn)重要比賽時期,長時間的崗位培訓安排,常常會造成很大的困難。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持續(xù)時間短,培訓內容更加濃縮,這樣在保證了不影響教練員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完成培訓知識的學習。
在不同級別培訓時間的安排上,我國相關文件規(guī)定了最少培訓時間。而德國體育總會對各個級別培訓的時間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不同級別培訓時間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國體育總會對培訓的認識。初級培訓時間安排是3個級別中最多的,初級上崗教
練一般在基層工作,由于受到訓練經驗少、工作時間短等方面的限制,需要大量學習全面的基礎知識和訓練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需要充分的時間安排。而高級教練員一般從事高水平運動員訓練工作,對高級教練員的培養(yǎng)必須要保證圍繞最先進的訓練理念、知識體系和操作能力進行,所以在時間上必須給予必要保證。這樣就形成了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時間“兩頭大,中間小”的結構。
4教練員崗位培訓考核
1)中國教練員培訓考核。
從教練員崗位培訓以提高能力的目的出發(fā),考核學員通過培訓是否能力得到了提高,為此采用筆試(開、閉卷)、口試、作業(yè)、操作、實踐相結合、專題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與運動員訓練實踐關系緊密的基本理論知識、應用,采用閉卷筆試;運用先進理論總結訓練實踐知識經驗,一般采用開卷筆試或作業(yè);指導運動訓練的教學方法、指揮比賽等采用實踐、口試、電化情景考核等。以論文、專題報告的形式對教練員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較好。如果教練員考試不及格的課程在3門以內(含3門)培訓期間允許補考1次。超出3門不允許補考,按自動退學處理。補考后仍有1門不及格,結業(yè)只發(fā)成績證明。
2)德國教練員培訓考核。
德國體育總會的規(guī)章規(guī)定若要獲得第一級證書必須通過實踐考核。在B級和A級教練培訓結束后必須通過教學或是口頭或是書面考試證明自己的教學能力。德國體育總會沒有對未通過考核情況進行規(guī)定,把權力交給了各個協會。如果順利完成證書規(guī)定課程的話,就會得到德國總會委托各個培訓機構頒發(fā)的證書。C級證書必須在培訓者年滿18周歲后才予以頒發(fā)。另外還必須有參加過緊急救護培訓班的證明,并且該證明必須是在頒發(fā)證書前2年之內取得的。參加B級教練培訓考試者必須年滿20歲,A級教練培訓想要獲得證書必須年滿22歲。
3)中、德兩國教練員培訓考核比較。
兩國教練員考核形式基本相似,口試、筆試為兩國各級別考核的主要形式。我國在中高級的考核評定中安排的論文形式的考核有利于培養(yǎng)教練員的科研能力,并且考核教練員對知識掌握、理解程度。德國教練員C級考核中要求的救護培訓證明,特別強調了對教練員具有緊急救護知識和應對運動中緊急出現的損傷和病癥能力。雖然我國在教練員崗位培訓中,有一定比例的運動損傷和醫(yī)學知識的內容,但是在對如何應對訓練中出現的非正常生理體征的處理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在低級別運動訓練中,在缺乏專業(yè)隊醫(yī)的情況下,教練員應該具有必要的急救護理知識和應用能力。這方面的內容應該被列入專門的考核范圍或是要求取得專門的證明。
5教練員崗位培訓證書有效期及繼續(xù)教育
1)中國教練員培訓有效期及繼續(xù)教育。
《教練員4年參加一次培訓的辦法》規(guī)定:已經上崗或晉升,但在4年內未能再晉升的教練員在4年內必須完成200學時以上的學習任務,其中集中面授按實際學時計算需要達到100學時以上;分散自學資料、撰寫論文或讀書報告,學時不少于100學時。4年內須向主管教練員部門上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論文或讀書報告。參加培訓且合格者,其資格4年內有效,并作為晉級的必要條件之一。教練員繼續(xù)培訓要求高、中級職稱教練員每年接受繼續(xù)培訓的累計時間不得少于40學時,初級職稱教練員,每年接受繼續(xù)培訓的時間累計不得少于32學時。
2)德國教練員培訓有效期及繼續(xù)教育。
教練員在取得德國體育總會頒發(fā)的證書后必須要參加進修,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是深化所掌握的知識并使其具有實用價值,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進修延長證書的有效期。德國體育總會詳細地規(guī)定證書的有效期,證書有效期延長所需要的進修的課時數量以及接受進修的時間。C級教練證書有效期最長4年、B級3年、A級2年。如果證書有效期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得以延長,那么德國體育總會建議單項協會采取下面的步驟:1級證書要想延長3年有效期必須參加15個課時的進修。如果證書已經過期2年或者3年,那么接受進修的時間要加倍到30課時,這樣就可以把有效期延長4年。如果證書過期超過4年的話,那么德國體育總會推薦其參加45課時的重新上崗項目培訓,個別情況會建議重新參加培訓。只有在證書有效期超過5年的情況下才必須再次完整接受培訓。
3)中德兩國教練員培訓有效期及繼續(xù)教育比較。
教練員的繼續(xù)教育工作對教練員知識的更新、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等各方面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在對教練員繼續(xù)教育的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了在崗期間,教練員必須完成的繼培時間。但是對繼續(xù)培訓的具體要求和針對具體情況如何處理等方面,缺乏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德國在教練員證書有效期及其延長方面,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較為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包括有效期時間、有效期延長時間、如何延長有效期、超過有效期如何處理等詳細的規(guī)定,從而更好地使教練員及時補充知識,提高從事訓練指導工作的能力。
通過對比發(fā)現由于兩國體育體制的不同、教練員培養(yǎng)思路的差異,造成了兩國在教練員崗位培訓體制諸多方面的差異,我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借鑒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的成功經驗:
1)可以借鑒德國教練員崗位培訓與學歷教育部分結合的模式,在高級教練中,選取優(yōu)秀教練員進行專業(yè)的碩士學歷教育,培養(yǎng)訓練研究綜合型教練。
2)明確責權,規(guī)范體系,考慮給予單項協會更多的自主權,根據項目特點、具體情況安排進行項目的教練員崗位培訓,允許有條件的私人機構,例如高水平俱樂部,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承辦教練員崗位培訓。
3)加強課程的科學化設置,合理安排不同級別教練員培訓時間,在保證培訓效果的基礎上,適當縮短崗位培訓時間。提高對初級教練員急救、醫(yī)學、損傷護理知識的要求。
4)進一步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合格證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通過延長培訓合格證有效期為手段的教練員繼續(xù)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機制。
[編輯: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