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霞
一天,王老師把一個高高的男孩帶到我面前,對我說:“吳老師,請幫幫忙,我們班這位同學經常在班上和同學打鬧,每一次找他談話他態(tài)度都很好,可就是不改!今天下課他又把別人撞了,真拿他沒辦法!”
那個男生不安地望著我。我招呼他坐下來,他不動,我拉他,他也不肯。于是我把椅子搬到他身邊,請他坐下后我問他:“怎么回事?”
他仍不說話。
王老師問他:“你為什么要撞別人?”
“我沒有撞別人?”
“你沒撞別人,那小林怎么會撞到柱子上,怎么會哭?”
他又不說話??吹竭@種情況,我請王老師先回去,我知道,我需要和他單獨談。
只剩下我們倆,我調整好位置,與他面對面坐著。
王老師走后他稍微放松了些。于是我重新詢問事情的緣由:“能告訴我是怎么回事嗎?”
“我上廁所時看到小林在跑,我也跟著跑,我不知怎么就撞到了他,他跌倒了,頭撞到了柱子?!睆乃臄⑹鲋形铱床坏剿麑Ρ蛔餐瑢W的一絲歉意,好像在說著別人的事,而且這事跟他毫無關系。
“不管是無意也好,有意也好,小林是被你撞倒后撞到柱子上的吧?”
“是的?!?/p>
“能告訴我小林撞到柱子后怎么樣了?”我看著無動于衷的他問。
“他哭了。”他立刻回答。
“他怎么哭的?”
“他手捂著頭,蹲在地上哭。”
“看到他這樣哭,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他好一會不說話,不停地舔著嘴唇。
“他頭撞得很疼?!彼肓讼氩耪f。
“你還想到什么?”
“我很害怕?!?/p>
“你怕什么?”
“我怕他撞出問題?!?/p>
“你這樣想了,那你是怎么做的呢?”
“我說‘你沒事吧?”
“他怎么說的?”
“他沒說,在那兒哭。后來我們班很多同學攙著他回到教室,并報告了王老師,老師就批評了我。”他說這些的時候,仍是一副與他無關的樣子。
“好,我們現(xiàn)在重新回到你撞到小林的那一刻。好,小林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跑,一不小心,你撞到他,他跌倒了,頭撞到柱子上,捂著頭,蹲下來哭,這時你怎么做?”我描述著當時的情境,請他重新來一遍。
“我會對他說,‘你沒事吧?”他想了一會才這樣說。
“我現(xiàn)在就是小林,你就直接對我說?!蔽伊⒖逃檬治嬷^,扮演起小林。
“我會對他說,‘你沒事吧?”他并不看我。
“直接對我說,我現(xiàn)在就是小林。”我捂著頭痛苦地說:“哎呦,痛死了,痛死了?!?/p>
他立刻看著我說:“你沒事吧?”
“當然有事,都怪你,我頭痛死了?!蔽椅嬷^責怪他。
“……”他又是一陣沉默。
見他這樣,我又變換角色,對他說:“看到他這么難受,你覺得你還應該怎樣做?”
“我只好對他說去校醫(yī)室了。”他無奈地說。
“那你就對他說?!庇谑俏矣滞纯嗟匚孀☆^扮演小林。
“你沒事吧?”
“我有事,都怪你,我頭痛死了?!蔽椅嬷^責怪他。
“那我只好送你去校醫(yī)室了?!彼磺樵傅卣f。
看到他這樣沒有同情心,我立刻調整了方向。
“現(xiàn)在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你被人不小心撞倒了,疼得蹲在地上哭,那時候你最需要什么?”
“我需要安慰和道歉?!彼磻芸?,脫口就說。
“那小林被你撞倒后最需要什么?”
“需要安慰和道歉?!彼φf。
“你剛才給了他安慰和道歉了嗎?”
“……”他咬著嘴唇,又不說話了,但從他的表情,我看出他在反思自己剛才的行為。
“你說的‘你沒事吧我們可以理解成你在安慰他,但你道歉了嗎?”
“沒有?!彼瓜卵鄄€,低低地說。
“那現(xiàn)在怎么辦?”
“向他道歉?!彼⒖陶f。
“好,我們重新回到剛才,現(xiàn)在我就是小林?!?/p>
“你沒事吧?對不起。對不起?!彼粗艺f。
“就怪你,哎呦,痛死了?!?/p>
他愣著,不知怎么辦才好。
“你把別人撞倒了,安慰和道歉是必要的,可是為什么別人不接受?”
“因為他被撞得很重?!?/p>
“那我們還應該怎樣做,才能進一步表達自己的真誠歉意?”
他看著我,臉上寫著大大的“不知道”。
“小林頭被撞得那么重,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這么多腦細胞需要多少營養(yǎng)品才能補好呀?你剛才的安慰和道歉是精神上的表示,那還需要什么表示?”
“買點營養(yǎng)品給他補補?!彼摽诙?。
“這是物質上的補償。”
“這我得請爸爸媽媽幫助,可是我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叫爺爺來學校。”
“你爺爺也沒撞人,他憑什么來學校。”
“那我問爺爺要錢買東西?!?/p>
“你怎么對爺爺說?”
“我就說我把同學撞了,要買營養(yǎng)品慰問他?!?/p>
“爺爺要是不同意呢,說撞了人活該,為什么買東西?!蔽夷7聽敔?shù)目跉庹f。
“我跟爺爺講清楚,是我的責任,給別人造成了傷害,我應該買的?!?/p>
“那這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事情什么時候完成?”
“我回去馬上就向小林道歉,安慰他,請他原諒我。下午,我就買東西慰問他?!彼缓靡馑嫉卣f。
“我相信你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相信你會按你所說去表示你的愧疚和真誠。下午,這兩方面事情做好了,立刻來告訴我一聲,好嗎?”
他使勁點點頭:“好!謝謝老師!”
我把他送出了門。
我把處理的結果告訴了王老師。他有點不相信這個孩子,說他肯定做不到。
下午,我剛到辦公室,他就來了,說已經向小林道了歉,并買了東西送給小林,小林已經原諒了他。我為這個孩子高興,他是誠實的,他是負責任的,他不像王老師想的那樣,至少這件事他做得很好。得知消息,王老師也很高興,這孩子能說到做到,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反思】
為什么王老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呢?我想:
首先,犯錯誤的孩子也需要尊重和信任。自始至終,我沒有批評這個孩子,沒有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平等地看待他,尊重他,相信他不是故意的,給他辯解申訴的權利和機會,和他進行心靈對話,通過真誠對話了解他犯錯的原因及犯錯后內心的真實感受。
其次,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在對話時,我一直在和他理清事情,引導他由事情外在的描述變?yōu)樽约簝刃母惺艿拿枋?,讓他在描述的過程中反思事情發(fā)生后自己處理不當?shù)牡胤?。這樣處理,就是為了避免孩子心口不一的情況發(fā)生。為什么以前他總是屢教不改呢?因為孩子的錯誤是老師告訴他的,他為了逃避老師的責罰,就順著老師的意思說罷了,其實他只是嘴上說錯,心里并不明白他為什么錯?錯在哪里?從最初我和孩子的對話,可以看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別人的痛苦他也沒有體會到。因此,我們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設法讓孩子由己及人,換位思考,我想孩子對錯誤的認識,對他人的態(tài)度會有所改變的。讓孩子認清自己錯在哪里,比老師簡單地告訴他問題的對與錯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持久的。
第三,讓孩子用行動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誰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沒關系,關鍵是做了錯事后,如何用真誠的行動求得別人的諒解??墒窃诤芏嗲闆r下,教師知道孩子犯錯誤后,首先考慮的是發(fā)泄自己內心對他做錯事的不滿與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這時指責、發(fā)火、抱怨無助于孩子對錯誤的認識,反而會減輕他們對犯錯的不安和內疚——因為,我犯錯了,但我已經被你懲罰了,兩清了。犯錯之后糾纏于錯誤已于事無補,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如何彌補錯誤的危害,減輕錯誤對他人的傷害。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用他能做到的方式去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這才是重要的。
孩子犯錯是正?,F(xiàn)象,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對待孩子犯錯的不正常心態(tài),以及處理孩子錯誤時的不尊重、不信任和語言暴力。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處理孩子所犯錯誤時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智慧,通過平等真誠的對話,讓孩子自己真正懂得錯在哪里,真正能夠“吃一塹,長一智”,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王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