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海
摘 要: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運用電視圖像和計算機技術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教學手段,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利用這一技術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原因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高耗低效”現(xiàn)象
軟件質(zhì)量主要反映在教學設計、程序編制、軟件外觀以及課程設置四方面。假如軟件的設計者缺少科學正確的教學設計指導,就會在如材料的選擇、信息的呈現(xiàn)、語言表達、交互操作設置等方面偏離教學原理及教學目標。而程序編制質(zhì)量主要通過外在運行效果和效率來考察,如是否需要特殊外置,運行過程是否經(jīng)常死機等等。也許有人認為,軟件的外觀不很重要,但軟件的視聽特征確實對學生的注意力及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字型的大小、色彩的搭配、聲響的采用、動畫和圖象及文字的配置,都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要處理好這些問題也必然花費課件制作者大量的時間,處理不當將會影響語文教學效果。
2.破壞語文獨特的美感
語文獨特的美,美就美在語言文字,美就美在語言文字塑造的具體形象,美就美在語言文字的節(jié)奏韻律,美就美在語言文字的意味雋永,美就美在語言文字帶給人的自由想象……語言文字獨特的美是不能夠用圖畫、音樂、電視電影、計算機代替的。
語文課堂的美,美就美在書聲朗朗,美就美在修辭句式,美就美在結構章法,美就美在背誦積累,美就美在口語交際,美就美在思維想象,美就美在情感交融。有些語文課堂教學不重視朗讀,不注意積累背誦,不在乎個性體驗,不進行口語表達,不根據(jù)文字展開想象,不揣摩修辭句式,不探求結構章法,不從字里行間讀出情感,將課堂環(huán)節(jié)死死地固定到課件中,導致語文課空洞乏味,喪失其特性與美感。
3.忽視師生情感交流
計算機輔助小學語文教學,教學關系從“人——人”關系轉(zhuǎn)向“人——機”或“機——人——機”,小學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唯計算機獨尊”現(xiàn)象。有些語文課教師讓計算機來唱“獨角戲”,自己反倒“置身事外”,致使師生的情感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樣不僅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無法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它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距離情感溝通、管理溝通、知識導航與傳授溝通尚有一定差距。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
1.多媒體取代傳統(tǒng)教育媒體
傳統(tǒng)教育媒體主要指非放映性視覺媒體,如教科書、黑板、實物、模型等。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出現(xiàn)是否表示傳統(tǒng)媒體可以取消呢?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課本竟一次也沒有打開過,課文內(nèi)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師不論是出示幾個詞句,還是一個小練習,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動黑板棄之不顧。這種“喜新厭舊”的做法是不當?shù)?。更有甚?有的老師還用電教媒體代替板書、代替實驗。
板書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老師根據(jù)教學過程的進展逐步“板演”的。一般,主體板書一直保留至本節(jié)結束??梢?板書不是幾張幻燈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電腦動畫來代替實驗操作同樣不可取。有些教師雖然在教學中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但由于二者整合的科學性不夠,課堂上常常手忙腳亂,使課堂教學過程顯得比較混亂。這樣不僅沒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而且也使傳統(tǒng)教學的精華沒有得到充分地體現(xiàn),使教學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2.課件制作不當,不能很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課件的制作講求取材合適,用材得當。制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使抽象的、難懂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直觀、形象和易懂,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師用課件所展示的圖像、聲音與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不緊密,甚至毫無關系。這樣的課件放在課堂中,沖淡了主題,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易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引起思維的混亂。
3.信息過量,忽略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性
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電腦的一大優(yōu)勢。我們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唯恐體現(xiàn)不出這一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shù)羅列,這樣課堂容量增大。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shù)男畔⒘?教學進程明顯加快,使學生應接不暇,最終導致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不理解,思維跟不上,筆記記不上。其次,有的教師為了把課件做得精彩,花費許多精力從各種渠道搜集了不少生動的畫面,剪輯了豐富的影視材料,這對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都有鮮明的效果。但是遺憾的是,不少教師只管擊鍵講解,把學生放在一邊,師生很少交流,致使學生失去興趣,說話、打盹、睡覺等。另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雪梅.簡論網(wǎng)絡對教育的拓展作用[J].中國科學教育.2005.(9)
2.王繼新主編.信息化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