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萍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shù)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洞骸匪枥L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
一、 清新自然的語言美
朱自清的《春》的語言清雋簡約,貯滿詩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朱自清的《春》,感覺如藍天流云,清泉叮咚,一份特有的舒美情致充溢于字里行間,給人以無限自然清新的感受。首先,散句的變化使語言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洞骸芬晃闹卸嘤蒙⒕?在散句中夾以排比、對偶和兒化韻,它們交錯運用,使語言顯得變化多姿,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比如“春花圖”中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以排比、兒化韻的交錯構(gòu)造了一個活潑如流水般的散句,宛如山間溪流,清脆悅耳,富有節(jié)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具有音樂美、詩美的同時,也兼有樸質(zhì)無華、蘊藉腴厚的美。作者追求的是另一種美,這就是用詞的樸實和口語化。這正如他的為人不虛偽、不浮華、不講排場和客套。《春》中朱自清善于吸收平易樸素、生動形象的口語,經(jīng)過精心提煉加工,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作者寫春天百花盛開,不說春風吹過“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而加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等通俗化、擬人化的口語,有力地烘托出百花爭艷時你追我趕、互不相讓那種鬧嚷嚷的喜慶氣氛,別有一番情趣。而且行文整齊而有變化,格調(diào)明快而清新自然,表現(xiàn)了作者喜不自禁的賞春之情。這些語言,都是作者從口語中提煉出來的,卻無斧鑿之痕,可謂于平淡中顯神奇。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疊詞,如“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偷偷地”“嗡嗡地”“密密地”“稀稀疏疏”等。疊字是漢語口語的一個特點。這些疊詞的運用,不僅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的表現(xiàn)力,同時也增添了行文舒美自然的韻味。
二、 嚴謹精致的結(jié)構(gòu)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結(jié)構(gòu)的特點。這篇散文,描寫細膩,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連用,加強語氣,表達了作者盼望春天的迫切心情。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中年知識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這樣一種心境和情緒,一定是因為他走過了一段最陰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發(fā)自己的一種心境。接著,先總寫春天的景色,“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然后分別描述最能表現(xiàn)春天的各種景物:山、水、太陽、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
“春雨圖”描繪了春雨中特有的美景,春雨的多、細、密、亮、柔也通過視覺、感覺,形象地體現(xiàn)出來了。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后寫雨中的景致,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nóng)耕圖,描繪出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水墨春雨圖。這樣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用簡筆勾勒到工筆細描,從各個側(cè)面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春天清新明媚的自然景色,突出了早春的盎然生機。
《春》以八百多字的篇幅,包容了春天的各種景象,而又顯得博而不雜,層次清楚,中心突出,且文章疏密有致,濃淡相宜,且有和諧之美,可見作者在布局謀篇上的獨具匠心。凝練,嚴謹,和諧,構(gòu)成了朱自清散文《春》的結(jié)構(gòu)美。
三、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朱自清的散文,無論是敘事,還是寫景,都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在《春》這篇寫景散文中,用一連串美妙的比喻盡情對春天予以贊美??v觀全文,一個“情”字貫穿始終,一切“景語”都是“情語”,在情景交融中,創(chuàng)造出了詩的意境和抒情氛圍。
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由于作者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在描寫自然景物的過程中,融注了自己的感情,帶上了個人抒情的色彩,因而景物顯得活靈活現(xiàn)、充滿情趣。再看作者筆下的春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面對這“一大片一大片”嫩綠可愛的小草,作者也情不自禁,以無限天真的童心回味起少小時的樂趣,“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個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無拘無束,盡情戲耍。寥寥幾筆,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春草時欣喜若狂的心情。在作者的筆下,花草含情,風雨有意。作者之所以能將春景描繪得這么美好生動、新穎逼真,除了得力于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深厚造詣外,還因為作者愛得深切,情自肺腑出。只有作者對生活、對春天懷有滿腔的愛,對春天的一草一木都給予了很深的感情,他才會仔細地觀察、品味春天的一棵草、一朵花、一縷風、一陣雨,才會對客觀事物有著獨特的、細致入微的藝術(shù)感受,才會賦予春花春雨以獨特的神韻和情致,使作品具有真摯動人、詩意橫生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總之,朱自清《春》一文,景、情、理三者交融,無論在藝術(shù)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不愧為一篇好文章,它以極其自然活潑的筆調(diào),運用生動的擬人和新鮮的比喻,細膩地描繪了爛漫無盡的春色。作者觀察細致,體味獨到,融情入景,著筆工妙,以完整的構(gòu)思與優(yōu)美的意境,將春天的景色描繪得氣韻生動,惟妙惟肖,堪稱繪春、頌春的絕唱,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春之歌。
參考文獻:
[1]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
[1]李宗梅.朱自清散文的審美意蘊[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
報,2003(2).
(焦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