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芳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已悄然走向第三階段——多媒體網絡教學。近幾年來,我校已實現了所有教師辦公室一臺或幾臺微機,有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校園內所有微機均與校園網和internet互聯互通。我校集教學、管理、辦公為一體的校園網系統(tǒng)已經形成,全校師生步入數字化校園時代。計算機輔助教學現已廣泛進入每一學科的課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于未來教育這樣描述道: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因此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也因為把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信息得到更完美地表達,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它使當今教學的觀念、形式、手段、方法、結構,以至教育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fā)生了變革。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傳統(tǒng)教學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較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越性
1.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堂效果好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通過演示與講解來體現教學直觀性,而這種方法往往缺乏生動性,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那些難以理解的關系、公式、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是力不從心。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卻能做到實用化、系統(tǒng)化,靈活而多變,以聲音和屏幕圖像合理組織形象生動的畫面及畫面點數,不但可以傳播大量教學信息,給學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刺激學生不同的感官。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共同參與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調動了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主動性,加深對知識理解,增強記憶效果,牢固掌握知識點,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直觀性不足的缺陷。
2. 真正做到輕松教學、寓教于樂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是靠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來完成的,受教師個性、知識結構及教學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是教學經驗相當豐富的教師也很難將每堂課都上得繪聲繪色,有滋有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對聲像處理功能強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聲情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促進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手拿粉筆、背靠黑板的沉悶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能讓多少活潑的孩子產生愉悅的心理?能讓多少聰慧的少年產生美妙的聯想?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設計斑斕的動畫和七彩的圖文,美妙的聲音,這絕妙的場景恰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記憶,不像令人生畏的老師一樣不變地站在講臺上,這種教學方式適應孩子活潑的天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種個性化、智能化的教學風格一舉打破常規(guī)教師的沉悶,使教學輕輕松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總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引入給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
二、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二者有機地結合
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上,經驗豐富的教師不僅能把一個復雜的問題講得透徹,易掌握,而且教師還能夠及時依據收集到的課堂教學的反饋,即學生的反應,從而靈活機動地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這一點即使是最現代的、最科學的教育技術也所不能代替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并不排斥傳統(tǒng)教育模式。我們必須看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只有用在“不可替代”或“傳統(tǒng)教法無法實現”的情況下,才有使用價值。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需要學生明確“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操作水平是有限的,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平均分成許多份的想法,于是,最好的工具就是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對無限多的分割法有個初步的認識。還有,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由于操作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教師一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體驗解決問題的諸多技巧,在有限的條件下滲透無限的思想。
三、計算機輔助教學容易進入的幾個誤區(qū)
1. 計算機輔助教學全堂演示使用課件
有許多的示范課、公開課似乎都成了清一色的電腦演示課,老師就像放映員一樣,到了幾乎會被忽略的位置上,削弱了老師在教學中引導者、啟發(fā)者這一最重要角色的作用,也會因為課件使用過多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別處而顧此失彼;同時由于整節(jié)課都使用電腦演示,信息量過大或速度過快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因此,計算機輔助教學不提倡每次必須都是完全用課件演示,而是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2. 把計算機輔助教學當做多媒體教學
在認識上混淆不清,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不加區(qū)分地混為一談,甚至把它們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及電化教育都等也都同起來。其實它們是各自不同的概念,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有著非常嚴格的區(qū)別。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簡稱CAI)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CAI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個人化學習環(huán)境。綜合應用多媒體、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上單一、片面的缺點。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最優(yōu)化的教學目標。“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師將計算機用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作用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罢n件把教學內容和計算機的活動進行安排并編成程序存入計算機內。在學生學習時,學生啟動計算機并執(zhí)行這些程序,通過與計算機進行會話方式進行學習。”我認為在這里,這兩句話所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媒體設備自主動手和動腦的學習能力。
3. 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缺乏人文思想
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首先的問題是正確地認識計算機,不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合理地使用它。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計算機是一種媒體。雖然計算機在存貯、數據處理、交互性等方面較其他媒體有更突出的表現,它仍然不過是媒體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產物,它不是媒體的開始,也不會是媒體的結束,還會有更新更好的媒體陸續(xù)問世。不論哪一個媒體,都是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助手而不能取代人類。對于計算機媒體來說當它被應用到教育活動中時,它只是一個教育媒體,這個教育媒體只能充當教師的助手而不是去“取代”教師,這才是對計算機媒體的正確認識,才是計算機作為教育媒體的真正價值所在。不堅持這一原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就會與現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背離,就可能失敗。因此,多媒體教學只能是教學的輔助,而不可能成為主導。
總之,面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我們還處在探索、研究和實驗的階段。怎樣看待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問題,還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但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明確的:那就是我們要借助這一現代化的工具讓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建立起客觀、準確的認知原則,從而找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正確方向,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與其他教學手段相配合,逐步完善計算機輔助教學,讓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層樓,讓我們的課程資源更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董玉琦.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構成要因與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5.
[2]黃娟.加快西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進程的辦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2.
(貴港市港北區(qū)西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