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瑛
聽障學生由于先天或后天聽力受到損傷,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和成長,許多家長內心都存在一種歉疚心理,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故而對孩子大多是有求必應,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報。家長的這種歉疚的心理和無償付出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們覺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給與他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別人,更談不上什么回報,繼而逐漸變成一個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攀比,不知回報;只知被愛,不知責任的人。
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個基點。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施恩不忘報”的美德,還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不僅應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而且對于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也應該發(fā)自內心地感激,而不應該忘恩負義。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也曾指出:“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明確責任,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體味真情,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泵恳晃惶亟坦ぷ髡叨加胸熑螌β犝蠈W生有效地實施感恩教育,以凈化熏陶他們的心靈世界,端正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使他們心存愛心、孝心與感恩之心,學會感激,學會共處,學會寬容等等。
一、感恩教育的內容與目標
1.感恩父母
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導,哪一位父母養(yǎng)育孩子不是含辛茹苦,一個人如果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都不能正視,不知道感恩父母,不情愿贍養(yǎng)父母,還會有什么良知和社會責任感?
我們常看到,一些心懷歉疚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盡可能的滿足,不考慮這樣做對孩子會產生什么影響。一個準備參加高考的學生自己的成績考大學并不樂觀,但他居然報了兩所學校,毫不考慮自己家生活有多么困難。他的目的是報了這兩所學校去參加考前輔導時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旅游一趟。而他的母親則說:“讓他去吧,孩子既然想考就讓他去吧,不然以后會埋怨我們?!蔽覀円孤犝蠈W生懂得,是父母給了他們生命,讓他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應該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珍惜生命,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多體諒父母的難處,為家庭分擔責任,使他們的家庭生活更加和諧。
2.感恩祖國與社會
社會和祖國給予我們和諧安定的良好環(huán)境,使聽障學生也同樣享有受教育和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我們自然要回報于社會,感恩于祖國。一個對國家、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才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從某種程度上說,感恩是構建和諧社會之基。
聽障學生作為弱勢群體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援助和關懷。義務教育學段的學生國家免收學雜費、書費、借讀費等各項費用。學生在助殘日、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經常收到上級部門、共建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等組織送來的禮物。青島市福彩中心還給我校各個班級的學生配備了FM集體語訓設備。這些來自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應該讓聽障學生牢記心中,激勵、感召他們努力學習,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還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自然融入到主流社會中。
3.感恩老師和同學
老師的諄諄教誨和無私的奉獻,讓聽障學生嘗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也使聽障學生在離開父母的校園生活中能夠健康成長。在學校里能快樂地學習和成長也離不開同學的真誠關懷和幫助。聽障學生對老師、對同學都要心懷感激,是他們使自己不感到孤獨,沐浴著集體的關愛,幸福地成長。
4.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賜予我們澄澈的藍天、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花草樹木,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和空間。人類先民依賴著大自然慷慨的饋贈,始終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感念自然之恩,要培養(yǎng)聽障學生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1.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
中國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潔心說:“父母們,當你們?yōu)楹⒆痈冻鲆磺袝r,你有沒有想過,你付出的愛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如果一個孩子連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都不愛,以后他還會愛誰?愛孩子要愛得科學,不淺薄,讓他們對幫助他們的人擁有感恩之心。當他們長大后,就會愛自己的親人、愛工作、愛周圍的人?!彼脑捴档妹恳晃患议L深思。
我們要多和聽障學生家長溝通,幫助家長們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減輕心里的歉疚之情,讓家長接受 “做事先做人”“學會感恩”等德育理念。動員家長參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家訪和家長會上特別加強孩子們“感恩教育”的內容,讓他們了解學校感恩教育的舉措,并把孩子教育的結果反饋給家長,和家長們協(xié)商在以后的學習教育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
2.學科滲透感恩教育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蔽覀儜撆ν诰蚪滩闹械母卸鹘逃Y源,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特別是語文教師,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親情贊歌,應引導學生好好感悟,如《母親的恩情》、《陳毅探母》、《沉香救母》等等,都是進行親情熏陶的好教材。讓學生對照課本談談自己對父母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親情的洗禮。此外,還可以推薦、引導學生閱讀包含感恩內容的作品,其作用往往勝過老師的空洞說教。
3.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興趣愛好、個性特征,開展好感恩教育主題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在活動中豐富情感和體驗。
⑴利用節(jié)日進行感恩教育。如三八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都是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時機。可以引導學生們講講父母、老師和同學們關愛自己的事例,提醒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禮物或對他們說說心里話,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和孤兒院慰問,把自己的愛心獻給有困難的人。
⑵利用具體事件進行感恩教育。聽障學生每一次受到社會援助的時候,也是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我校曾經組織了一次征文活動,讓學生們給捐助FM無線調頻集體語訓設備的福彩中心寫一封感謝信。孩子們把自己的感恩之情通過筆尖表達了出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⑶開展角色轉換的體驗活動。如“我當一天家”、跟父母一起勞動一天等活動,來體驗父母的辛勞。
⑷觀看感恩教育內容的電影,讓學生們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熏陶。
⑸組織春游、看動物、種植花草、撿拾垃圾等活動,使學生走進大自然,認識大自然的美,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天我都無數(shù)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著的和死去的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眰ト撕退腥艘粯佣紤阎t卑的感恩之心,我們更沒有理由遺棄這份情感。教聽障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感恩,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讓他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成為關心他人、有責任心的社會人——這是我們每一個特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