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英
說到教師的基本功,許多人認為是“三字一話”(即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這是片面的,“三字一話”只是基本功的一方面,任教科目不同,教學大綱里教學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其基本功則不盡相同。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則是聽、說、讀、寫。按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就應該具有比學生更加過硬的讀寫聽說的基本功。
一、“聽”功
1以傾聽孩子的心聲為樂,做學生快樂成長的引路人。
作為教師,首先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做他們忠實的聽眾,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煩惱或快樂的事,無論是與同學爭執(zhí),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父母的責罵,還是獲得某項獎勵、回答正確一個問題等,他們都期望別人的關注。在與學生的談話中,教師要樂于傾聽學生訴說童言童語,并不失時機地巧妙點撥激勵。讓他們困頓的心靈豁然開朗。語文中有許多人文性的因素,教師要善于深入挖掘,引領學生在閱讀中傾聽偉人名家的聲音,在師生情感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2善于聽取學生的見解,讓學術氣息充滿語文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做“聽筒”。學生少有各抒己見的空間,更不用說對教師的講授大膽質疑了。這樣的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嚴重扼殺了學生的靈性。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變成了師生的平等對話,教師和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體驗,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二、“說”功
1語文教師應能說會道,引領學生享受語文之美。
盡管如今多媒體手段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講的空間越來越小了,但教師口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如果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中不能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能對某一情境進行對答示范,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不能來一段激情橫溢的即席演講,在閱讀教學中不能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賞析一篇美文……那么,語文課勢必會枯燥無味,出現(xiàn)“萬馬齊喑”的局面,這樣的語文教師如何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又怎么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教好語文,語文教師不僅要“能說”,還要說得“巧”,說得有特色。
2教師口語應遵循幾個原則。
語文教學中。教師良好的提問藝術、談話藝術及評價藝術至關重要??偟膩碚f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假如語文教師的語言前后矛盾、含混不清,就無法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不能指導學生寫出流暢的語言文字。
二是語言要有趣味性。幽默生動的教學語言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蒼白貧乏的語言是語文教師的大忌。
三是語言要有親切感。名家登臺,總能三言兩語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教師和藹的語言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內心的畏懼感,從而思緒飛揚,口惹懸河。語文教師應努力把教學變成朋友式的侃談,語言中多一些“春風”,讓課堂增添一些人文氣息。
四是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課堂提問要摒棄一切無助于學生思維和能力培養(yǎng)的提問,敢于反彈琵琶,突破課文束縛的新角度、新視點去激發(fā)學生思考。語文教師千萬不可把提問當作一種過場。
五是課堂評價要誠懇,有激勵性。語文教師沒有必要揪住學生的一個錯誤回答而大發(fā)威風,也不必對學生一個常規(guī)的正確答案大張旗鼓地吹噓夸贊,用多了難免言過其實,聽來讓人覺得心虛,真正發(fā)自于內心的評價才更具激勵作用。
口語是教師教學的太極,用得好就會“四兩撥千斤”。語文教師要善于總結,在生動、簡潔上提煉,在思想、情操上激情,在邏輯思維上推敲,在學識、文化上修煉,就一定會“說”出風格,“說”顯成效。
三、“讀”功
1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天簌之音”。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在朗讀教學上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和厚實的素養(yǎng)。并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朗讀指導。
一口流利、純正的普通話是語文教師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語文教師要練就高超的朗讀本領,一定要平時注意閱讀有關書刊,收看有關的錄音、錄像,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2閱讀感悟,教師也應成“博士”。
新語文教材的閱讀量翻了幾倍,很多選文都是新的,教材不僅涉及到語文知識,而且涉及到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各個領域。語文課怎么上?這是語文教師遇到的一大難題。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F(xiàn)代的語文教師已不能憑經(jīng)驗教學,而應讓自己成為“學者”、“專家”、“博士”。在不斷閱讀中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學素養(yǎng)。
四、“寫”功
1讓“字”成為語文教師的形象大使。
近幾年,中、高考閱卷老師普遍高呼:“學生書寫太差!”這些日益顯著的問題清醒地告訴我們:加強學生書寫訓練勢在必行。在現(xiàn)代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曾引以自豪的文化藝術——書法,也漸遭冷遇。拯救祖國的文字。拯救書法藝術,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
一手漂亮、瀟灑的好字是一個教師的“門面”,會無形中增進教師的影響力。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往往是從細節(jié)開始的,漂亮的粉筆字,幽默的課堂語,個性化的手勢,學生都樂于效仿。
2筆耕不輟,常“寫”出華章。
寫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寫好作文,自己要懂得作文教學之道,更重要的是通過寫作實踐總結領悟,得法其中。
語文教師不一定都要成為作家,但至少要能寫幾篇有說服力的文章。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講起作文理論來頭頭是道,可自己卻懶得動筆,致使理論指導與作文實踐脫節(jié),作文訓練的效果平平。緣于此,語文教師堅持寫作,首先應從下水作文開始。大家圍繞一個話題,同臺競技,相互切磋,教師和學生站在不同的高度賞析品評對方的作品,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又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寫作現(xiàn)狀,從而推動作文教學良性發(fā)展。其次,語文教師還應該常寫教學札記和教學論文,在不斷反思中總結經(jīng)驗,更新觀念,使教學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除了上述四項基本功外,語文教師還應具有背誦的能力。背誦對積累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文感受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均有很大幫助。古人云:“書須成誦,則學進矣?!币虼耍Z文教師一貫指導學生要多讀多背,要求學生熟爛于心,為我所用。久而久之,“背誦”似乎只是學生的專利,而與教師無關了。很顯然,這種傾向是片面的。教師練“背功”有下列重要性:
1、示范效應。
教師要求學生背誦的東西很多,致使不少學生一提背書就“頭疼”,對背書產(chǎn)生畏懼心理,在一
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學習及成績的提高。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以極大激勵,使其樹立起背好書的堅定信心,從而解除背書的畏懼心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行動是無聲的命令,可以說,教師的示范是最有效的“啟動器”。
2、豐富課堂語言。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語言的教學。課堂語言要求豐富多彩,教師語言的運用在這里起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出口成章、字字珠璣,必然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旁征博引名篇名句、優(yōu)美詩文,常常使學生感受到教師不只是在講課,而更是在進行藝術表演;自己不是在聽課,而更是在進行藝術欣賞。反之,如果上課只能講一些話,或干巴巴地讀課文,那就遠遠不夠了,其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3、提高語感能力。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先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所謂語感能力,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對此,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并進行語言表達,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規(guī)范而豐厚的語言情境中。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感知各種語言現(xiàn)象,豐富感受,提高感悟能力。幼兒是如何學會說話及如何理解別人說話的呢?還不正是耳濡目染,天天聽大人說話的結果嗎?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高低、強弱、緩急的吟誦。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誘發(fā),從而積極地去品味語言文字的含義、情味和旨趣,“化”語言文字為語感的能力,發(fā)掘出其中美的深層礦藏。捕捉言外之意,認識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本質意義。
4、熏陶學生情感。
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語文學習,也是情感的熏陶過程。當教師出口就是優(yōu)美的詩文、名言警句時,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對真善美向往的情感就會自然地被激發(fā)起來。語言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情感是在熏陶中不斷產(chǎn)生和豐富起來的。
5、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常說要向40分鐘要質量,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老師通過多練“背功”,使大量的教學材料爛熟于心,“隨用隨取”,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自然就會使教學內容豐富起來,并且銜接緊湊,圓滿周密,既讓教師講得輕松自如,又使學生聽得心領神會,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給了我們無限的生命活力,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無論新課程怎樣改。每位語文教師都要勤練“內功”,在聽、說、讀、寫、背上狠下功夫,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