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芳 張依晗
(1.山東濟寧市喬羽小學,山東 濟寧;2.山東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山東 濟寧)
[摘 要]:賞識你的學生就是用愛心與寬容對待你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一定要用仁愛之心和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人格。
[關(guān)鍵詞]:賞識 學生 教師
自古以來,如何去協(xié)調(diào)與學生的關(guān)系,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對教師來說,是必須面臨的挑戰(zhàn)和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賞識你的每個學生則成為現(xiàn)代教師所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
賞識學生便要從理解、尊重和愛學生做起。理解是一種認知因素。贊可夫說:“了解兒童,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碧招兄f:“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理解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成人與兒童的心理差異甚大,如果不把自己變成小孩子,就永遠不會對小孩子達到陶行知先生所描述的那種細膩而透徹的理解程度。他說:“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
尊重是一個態(tài)度因素,態(tài)度是教師行為的決定因素。尊重你的教育對象,你必須放下做教師的架子,不僅僅是彎下腰看學生,蹲下身與學生說話,更重要的是你要把它當作有尊嚴的人,甚至于比大人還需要自尊心的人。馬卡連柯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p>
愛心是一個情感因素,所謂愛是一種為之付出而倍感欣慰的幸福體驗。烏申斯基認為,師愛在學校中是“任何東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陽光”。因為他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賞識你的學生就是用愛心與寬容對待你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一定要用仁愛之心和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人格。三毛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喜歡的女作家。而她的自殺,令許多為其傷心??梢哉f,三毛的死是一場人生悲劇,悲劇是在瞬間發(fā)生的,但其自殺的想法早在少年時就已發(fā)端。
三毛早在13歲時就曾自殺過。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讀初中二年級時數(shù)學成績差,數(shù)學老師平時對三毛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習題,老師便把她叫到面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講:“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最喜歡鴨蛋,今天我請他吃兩個。”說著,就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三毛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圈,然后叫三毛轉(zhuǎn)過身,讓全班同學看。少年三毛根本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便順從地轉(zhuǎn)過身,全體同學頓時哄堂大笑。三毛在學校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和侮辱,回家后并未告訴父母,自己也沒有掉淚。直到三天后,才顯現(xiàn)出來這件事的后遺癥:三毛早上去學校,在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時立刻昏倒了。從此,三毛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自閉癥,再也不肯去學校,越來越怕接觸外面的世界,害怕所有的人,她把自己封閉起來達7年之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不可否認,許多老師也是愛學生的,但他們愛的都是一些“金鳳凰”“白天鵝”,而對像三毛一樣的“問題學生”,輕則不屑一顧,重則呵斥,羞辱體罰,結(jié)果反而造成了這類學生的逆反心理。老師對學生的愛也應(yīng)該像陽光一樣,溫暖學生,同時寬容學生,尊重學生。因為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是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的一劑良藥。
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篇文章《難忘的體罰》。文章是這樣說的: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進眾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為一次難忘的體罰:“挨板子”。在一次數(shù)學考試前,瑪雅女士照例從墻上把那塊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來,比試著對我們說:“我們的教育以誠實為宗旨。我決不允許任何人在這里自欺欺人,虛度時日。這既浪費你們的時間,也浪費我的時間。而我早已年紀不輕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開始考試?!闭f著,她就坐在辦公桌前看起一本書來。
我勉強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憑絞盡腦汁也無濟于事。于是,我顧不得瑪雅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麗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麗莎白傳來了一張寫滿答案的紙條!我趕緊向講臺望了一眼——還好,她正讀得入神,我趕緊把答案抄上了試卷。隨后,我雖然考了不錯的成績,可心里總有不安。在我前思后想之后,我打定主意和伊麗莎白一起去向瑪雅女士坦白。周一下午,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到老師身邊。只聽瑪雅女士說:“姑娘們,你們能主動來認錯,我很高興,這需要勇氣,也表明你們的向善之心,不過,大錯既然鑄成,你們必須承擔后果——否則你們不會真正記住!”說著,瑪雅女士拿起我們的試卷,撕了,扔進了廢紙簍?!翱荚囎髁惴钟嫞摇笨吹剿闷鹚赡景遄?,我們都驚恐地難以自持,連話也說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們分別站在大辦公桌的兩頭,我們面面相覷,從對方的臉上看到自己的窘態(tài)?!艾F(xiàn)在,你們都伏在自己身邊的椅背上——把眼睛閉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戲!”
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聽人說,人越是緊張就越會感到痛苦,老師會先懲罰誰呢?結(jié)果,我們在猜測和恐怖中睜開眼睛,看到老師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裝了墊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原來如此!
——這便是我們受到的“體罰”,并無肌膚之痛,卻記憶至深。在瑪雅女士任教的幾十年中,這樣的體罰究竟發(fā)生了多少回?我無從得之。因為有幸挨過這種板子的學生大約多半會像我們一樣:在成為瑪雅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時,獨享這一份秘密。
《難忘的體罰》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懲戒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瑪雅女士雖然嚴格,“差不多成了全鎮(zhèn)老少的嚴師,卻讓大家服膺于心?!彼艿搅藢W生的愛戴,因為學生能體會出老師心中的愛,理解的過程也是心靈溝通的過程,這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社會給他們準備了溫暖的襁褓,對他們過于嬌縱,師生關(guān)系成了微妙而敏感的話題。但在溫暖的手掌心中長大的孩子能不能經(jīng)得住大風大浪的考驗,這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在國家進行新的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在知識結(jié)構(gòu),教育方式等方面需要調(diào)整,對教學的目的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需要調(diào)整。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側(cè)重于“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學生因為評價制度的偏頗被視為“差生”。他們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視和傷害,本來老師為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著想,出于好意和責任心對學生的教誨和評價,反而傷害了師生感情,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甚至有的學生與老師反目成仇,反過來大大傷害了老師的工作熱情。對辛勤付出的老師而言,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這也說明僅僅是好意和責任還不夠。為人師者,應(yīng)該了解學生的知識和精神需求,并且以最適當?shù)姆绞綕M足學生的需求,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是理想的。
期待每個老師都能夠賞識自己的學生,進而享受到被賞識者成功的喜悅和快樂——相信這是每一個為人師者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