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珍
自2004年秋我市初中開始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到如今已是第六個年頭,在實施《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過程中,我們一些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課標》的教學理念,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服務,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態(tài)度、情感等也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我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zhì),對《課標》的教學理念認識不夠,造成誤解。
誤區(qū)一:認為傳授基礎知識不重要了
過去的語文教學,比較重視語文的知識傳授,諸如標點符號、語法修辭、文體知識、文學常識等,而《課標》中對語文知識的要求和表述方面確有較大的變化。其指導思想是,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zhuǎn)化。有關語法知識和文學知識,《課標》不主張系統(tǒng)地講授,各學段也都未提出具體的目標要求。于是,有些教師便認為對語文知識簡單提一下即可,有的干脆就認為考試不考不用講了。之所以有這種觀點產(chǎn)生,其主要原因是對《課標》中的課程目標存在誤解。
從表面上看,總目標沒有體現(xiàn)知識技能教學的具體要求,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其表達更能體現(xiàn)知識技能目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關于標點符號,《課標》中不僅把它當作一種知識,還把它當作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的一種手段。關于語法修辭知識,在《課標》的第三部分“教學實施建議”中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逼鋵?了解基本的語法常識,更有利于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的理解;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可以更好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這對閱讀者和閱讀過程將很有用。
誤區(qū)二: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躍越好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在游戲中學、在合作中學,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于是,有的教師便認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放開手腳,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越好。其實,這是對《課標》精神片面理解,學生主動參與并不是教師可以放手不管,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異?;钴S,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數(shù)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的度,還有的教師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于“滿堂問”,也就是說,沒有區(qū)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zhì)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盎疃粊y”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誤區(qū)三:認為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就代表新的教學思想
在新的課程改革下,示范課也好,公開課也罷,只要有外人聽課,一些教師便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似乎不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很多教師也認為運用多媒體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對《課標》精神的片面理解。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果在新課的引入時放一段錄音或一段故事影片能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在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課文時,采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之處在于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熏陶、感染。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nèi)容是靠學生在讀、感、悟中習得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要用在點子上,要注重實效。使用新技術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學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書,學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師只有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yōu)勢互補,使教學手段整體優(yōu)化,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要求我們語文老師要深入學習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zhì),結合學生與教學實際,靈活而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探索,加深對課堂改革精神的理解,澄清這些模糊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也屬于學生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