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霞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實驗小學471000)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fā)自覺的經(jīng)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安环e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zhì)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所以要從閱讀、練筆 、摘抄等方面來做好學生寫作前的積累工作。作文教學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另外,還要通過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信心,通過展示,讓學生體驗寫作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他們再次習作的熱情。
【關鍵詞】活動、觀察、積累、評價、展示
三年級是 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chǎn)生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中年級作文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學生的習作信心”。俗語說:“興趣是最 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fā)自覺的經(jīng)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1.活動——作文前的熱身
在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但不會有壓力,而且會樂此不疲,記憶、理解、創(chuàng)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習作就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在寫“有趣的游戲”的習作課上,我滿懷激情地把學生帶入玩的游戲中,并要求學生在玩中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場面。同學們有的玩“老鷹捉小雞”,有的玩“搶凳子”,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打沙包。他們玩得真開心哪。不過在老師的提示下,還是注意觀察了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場面。這在班上交流時表露無遺,如:“我猛地去抓雞寶寶,雞寶寶一閃,我差點摔在地上”,“老鷹一會兒向左跑,一會兒向右跑,突然來了個聲東擊西,一下子逮住了雞寶寶”,“老鷹累得滿臉通紅”,“有只雞寶寶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巴瑢W們隨著音樂圍著凳子轉(zhuǎn),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凳子”“音樂一停,我一屁股坐到了凳子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自己玩的感受,分享游戲的快樂,老師話鋒一轉(zhuǎn):“同學們說得真好!其實把你們玩兒的過程,說的內(nèi)容用一段話寫下來就是一篇作文?!薄罢娴??”有人露出驚喜的表情,顯然表示作文竟如此簡單。水到渠成,學生寫起來就有話可說,有真情可吐。
2.觀察——寫作的前奏
2.1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對三年級的小學生 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 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寫觀察日記,觀察一種 動物”。我為了使學生對動物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就降低難度,分解要求。第一次“仔細觀察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樣的? ”第二次“觀察它喜歡吃什么,玩什么?”第三次“想一想你和動物之間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三天分別有側(cè)重點的觀察,并記錄下來。最后引導學生巧妙地把這些內(nèi)容串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成功的觀察日記。就這樣,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對于景物的觀察,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學生如果沒有掌握觀察的順序、觀察不細致,動起筆來就會東拉西扯,再美的景物也會被描述得零零亂亂、支離破碎。因此在觀察前,教師要先交代觀察的順序,或從整體到局部,或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或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再根據(jù)對象的特點討論觀察的重點。例如語文s版第五冊第四單元“寫一種景物”。我就抓住學校有效的習作資源,讓它為習作教學增色添彩。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操場上上一節(jié)習作指導課,學生實地“考察”,從遠到近看,從整體到部分看。經(jīng)過一番仔細觀察,有了鮮活的習作素材,同學們很輕松地就能捕捉到“它有三層樓那么高,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巨大的綠色大傘,樹干筆直而又粗壯,兩個人才能合抱住,樹皮深灰色的,很粗糙,。它的枝葉長得很茂盛,樹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的向上翹,有的向下彎,有的平伸著,葉子很像綠色的大手掌。”學生個個喜上眉梢,躍躍欲試。30分鐘后,學生的習作精彩紛呈。
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去細致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zhì)量。如指導學生觀察菊花,通過視覺,了解菊花的形狀、顏色、姿態(tài);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嘗到它的滋味。
3.積累——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zhì)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我就從閱讀、練筆 、摘抄等方面來做好學生寫作前的積累工作。
3.1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讀中悟?qū)?/p>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運用。 閱讀是訓練寫作的最佳途徑和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閱讀是讀者與文本合作者對話的過程,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獲取閱讀信息的同時,必然會對文章的寫作方法有所感知。所以我們應該從寫作訓練的角度,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怎樣遣詞造句的,是怎樣表情達意的,是怎樣突出中心的。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一些佳詞妙語來體悟作者遣詞造句的得體與精妙。如冰心筆下的《吹泡泡》文中的“和弄和弄”、“蘸”“吹”、“提”等。通過師生接讀(分讀)課文某一段中“因果”或“總分”等關系的句子,如《廬山的云霧》第二、三段,讓學生感知句群關系和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以及敘事說理的相關方法。然后學習《廬山云霧》各段的寫法,安排練筆《公園里菊花》,整段圍繞一個中心句來寫,“公園的菊花五顏六色”、“公園的菊花千姿百態(tài)”、“ 公園的菊花造型美觀”,孩子們既欣賞了花,又體驗了寫作成功的快樂。這種讀中悟?qū)?、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的做法,對于學生感知和領悟一篇篇課文的寫作技法是十分有利的。
3.2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指導學生巧練筆。我認為,除了結(jié)合單元小練筆和作文題指導寫作外,更重要的還是恰當?shù)匕盐照n堂練筆的時機。如教學《廬山的云霧》,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想像的用法,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了課文中有關句子,明確了什么是實在事物和想像之后,讓學生進行想像練習。又如仿寫句式,仿寫篇章結(jié)構(gòu)(中心句) ,仿寫過渡句等,都是屬于智能轉(zhuǎn)換的訓練。另外在情節(jié)的空白處。如《好伙伴》的結(jié)尾:馬哈多看著他的兩個好伙伴,激動得流下了眼淚。這段情節(jié)嘎然而止,為了加深理解這三者之間的感情,我安排了一次續(xù)寫練習,來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3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
三年級的學生需要我們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梢圆贾脤W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根據(jù)每單元教學的側(cè)重點不同,就積累不同的內(nèi)容。例如第一單元是寫游戲的,就積累有關人物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句,第一單元是寫景物的,就積累有關寫景的詞句。這樣學生就把握住了方向,知道了要往哪一方面寫,觀察時就有明確的目標。寫作文時偶爾還可以用上一兩個優(yōu)美的詞語或句子,給文章增添不少光彩。課外向?qū)W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在班隊課、體活課、興趣班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4.評價——引燃興趣的火花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信心。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精心挖掘?qū)W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觀察仔細、表達得體或有創(chuàng)見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還是片言只語,只要有可取之處,都應給予肯定表揚,寫上幾句贊揚鼓勵的眉批。對寫作有困難或缺乏興趣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劣中選優(yōu)、沙里淘金,從點滴入手,熱情扶持,誘發(fā)上進的火花,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運用得好,也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會寫,自己能寫。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念,引燃興趣的火花,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經(jīng)過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先甜后苦的過程,充分體驗作文過程中的自我成功感。
5.展示——體驗寫作的快樂
學生創(chuàng)造出富有靈性的語言,內(nèi)容真實的佳作,他們就非??释约旱呐Φ玫絼e人的肯定。所以我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 如:在教室辦“美文欣賞”墻報,每月一期“優(yōu)秀作文集”在班上傳閱,鼓勵學生在校報上一次次發(fā)表文章,還抓住機會向日報、晚報投稿 。如此一來,學生的習作能力獲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fā)了他們再次習作的熱情。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