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點分析
《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座巋然屹立的豐碑,它們分別是中國文學中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大多詩歌以現實主義手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詩句以四言為主,采用反復詠唱的結構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而《楚辭》則是以楚地方言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想象豐富瑰奇,開創(chuàng)了我國浪漫主義詩風?!冻o》詩句以六言為主,加虛字以詠嘆,也采用了賦、比、興等藝術表現手法。《詩經》大體是黃河流域的上古歌謠,《楚辭》可以看做是長江流域文人的絕唱。前者是清醒的現實主義,“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后者是積極的浪漫主義,“被明月兮珮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二、閱讀技法
1.注意把握作品獨特的句式、語調
與《詩經》相比,《楚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句式的加長?!对娊洝返淖髌分饕撬难栽?篇幅不大,以重章疊句的形式構成。如“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與《詩經》相比,《楚辭》作品的句式大都比較長,如“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些句子比起《詩經》的四言來說,句式都加長了,豐富了詩歌的內容。
(2)“兮”字的使用。除句式加長之外,還大量使用“兮”字,這幾乎成為《楚辭》最明顯的標志?!对娊洝分幸部梢钥吹綆в小百狻弊值脑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但這只是初始階段?!冻o》中的“兮”字使用頻率遠遠高于《詩經》,如在現存的屈原作品中,除了《天問》《招魂》外,其他作品都廣泛使用了“兮”字。不僅如此,《楚辭》中的兮字還有著《詩經》中的“兮”字所不具備的特殊功用。《楚辭》中的“兮”字有多種位置和意義,其位置有的在每一句的中間,這種形式大多出現在《九歌》里,如“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有的在上下句之間,這種形式大多出現在《離騷》和《九章》等篇章里,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有的在下一句句末,如“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這三種形式中只有第三種,也就是《橘頌》中的“兮”字的使用類型是沿用了《詩經》中的“兮”字的用法,而其他兩種與《詩經》中不同的類型,在《楚辭》中使用得更廣泛,也更具典型性的。這些“兮”字不僅有著《詩經》中的兮字所具有的表情達義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起著調整節(jié)奏的作用。
(3)多用描寫狀貌之語。與《詩經》語言的平實自然不同,《楚辭》里更注重對狀貌語的運用。如“嘉(名)”“修(能)”“耿介”“猖披”“幽昧”“險隘”“委蛇”等等。運用這些狀貌語渲染了氣氛,并使《楚辭》更具文學色彩。
(4)平中求變的節(jié)奏?!冻o》以六言為主,六言句成三個節(jié)奏一個間歇。廖序東指出:“句子倒數第三個字用一個虛字,就構成了這種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比我钤f過,《詩經》時代之后“出現五言、七言的‘三字尾,句式末尾節(jié)奏變?yōu)椤换颉欢??!冻o》也具備這種五言和七言的“三字尾”,例如《離騷》中五言句“字余曰靈均”“忍尤而攘詬”“繼之以日夜”等都是句末節(jié)奏呈“一二”的三字尾句?!冻o》中七言句“三字尾”更多,凡六言加“兮”“也”等字結尾的句子節(jié)奏都是“二一”,如《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攝提貞于孟陬兮”。
(5)楚地方言的使用?!冻o》使用了諸多楚地的方言詞語。如“龍、些、留、江、搴、搖、傺、敦、佳、謇、姱、化、羌、曼曼、睇、壇、泭、潭、燠”等。這些方言在《詩經》中難以見到,它們的運用使《楚辭》呈現出楚地獨特的風貌。
2.注意把握作品重點
《詩經》所收集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根據音樂及詩歌形式、內容、語言的不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國風”保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其語言樸素,鮮明,富于形象性,是《詩經》的精華部分?!冻o》里,《離騷》是屈原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鑄在其中,極具審美價值。學生閱讀時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屈原的“美政”理想和深厚的愛國情感。屈原洞察諸侯爭霸的形勢,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楚國強盛獨立,興旺發(fā)達。遭際的不平并沒有消磨掉他深厚的愛國情感,這種強烈的情感使屈原決心以死殉國。
(2)作品濃烈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峨x騷》所表現的社會內容,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現實生活,而藝術表現則是想象自由馳騁。
3.注意一些寫作手法
賦、比、興是前人總結出《詩經》主要的寫作手法,簡單地說,賦就是直接敘述;比就是譬喻;興就是寄托。需要強調的是,“興”這一表現手法一般都用在一首詩或一節(jié)詩的開頭,常常是詩人觸景生情,先用一兩句話寫一下周圍的景物,以引出下面欲抒之情或欲言之事?!芭d”雖然只是個開頭,但它在詩中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寓意、聯想、象征、烘托氣氛等作用。
【閱讀訓練一】
斯 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似續(xù)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戶。
爰居爰處,爰笑爰語。
約之閣閣,椓之橐橐。
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
殖殖其庭,有覺其楹。
噲噲其正,噦噦其冥,君子攸寧。
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乃寢乃興,乃占我夢。
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
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
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選自《詩經》)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試分析“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描寫了什么內容?
2.我國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可追溯到上古時代,試分析詩中哪些內容表現了這一點。
3.這首詩有兩個成語表示了對生孩子人家的祝賀,它們分別是什么?
【閱讀訓練二】
涉 江(節(jié)選)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p>
亂曰: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選自《楚辭集注》)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哪一句最能體現屈原與世決絕的態(tài)度?
2.你是怎樣理解屈原的“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閱讀訓練三】
七 月①(節(jié)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②。一之日③觱發(fā)④,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⑤彼南畝。田畯⑥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選自《詩經》)
[注]①《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陜西栒邑縣、邠縣一帶)的奴隸所作的詩歌。全詩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節(jié)的先后,逐年逐月地來寫男女奴隸們的勞動和生活的。②授衣: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去做。③一之日:指周歷一月,即夏歷十一月。④觱發(fā):雙聲聯綿詞,大風觸物發(fā)聲。⑤馌:送飯。⑥田畯:監(jiān)管農事的小官。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原文內容,推測“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它是表示天氣炎熱嗎?請簡要回答。
2.在這首詩里你看到了一種什么景象?
3.本詩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閱讀訓練四】
黍離①
彼黍②離離③,彼稷④之苗。行邁⑤靡靡⑥,中心搖搖⑦。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⑧。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①《黍離》一詩,現代人多認為它是一個流浪的人抒發(fā)憂愁的作品。②黍:俗稱“小米”。③離離:茂盛的樣子。④稷:高粱。⑤行邁:遠行。⑥靡靡:腳步緩慢的樣子。⑦搖搖:通“愮愮”,心里煩悶的樣子。⑧噎:食物塞住咽喉,不能呼吸。
(選自《詩經》)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詩經》“六藝”,指的是什么?本詩每節(jié)的前兩句屬于哪一“藝”,請簡要說明。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你分析這篇詩歌用了什么樣的景寫了什么樣的情?
3.從這首詩中,人們得出了一個表達凄涼的詞語,你知道是什么嗎?
【韓旭/供稿】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