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越
現行市場監(jiān)管體系必須改革,所有國家——尤其是那些正在促進金融中心發(fā)展的國家——必須參與其中。
海嘯般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新的國際金融秩序呼之欲出。在這個新秩序中,誰執(zhí)牛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3月31日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就指出,IMF可從中發(fā)揮領導作用。概言之,新秩序領導者,舍我其誰?
目前的IMF正可謂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隨著金融危機不斷向縱深發(fā)展,IMF已向急需資金的多個國家提供了大約5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但還有更多國家等候救援。如何改革IMF,提高其應對經濟挑戰(zhàn)的能力,正是剛剛閉幕的20國集團峰會的重要議題。
許多經濟學家傾向于認為,徹底推翻當前的一切,并不利于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可行的辦法,就是對IMF進行重大改革,以其核心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監(jiān)管體系。這次20國集團峰會很大程度上也秉承了這一宗旨,將IMF的資金規(guī)模而原先的2500億美元,擴大至7500億美元(大大高于此前預估的5000億美元)處于風口浪尖的IMF總裁的卡恩自然也格外忙碌。由于卡恩即將參加20國集團峰會,IMF最終決定,此次重要采訪以書面采訪進行,這樣也有助于一些復雜金融問題的措辭表達。
在專訪中,卡恩高度評價中國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經濟舉措,認為這些措施規(guī)模龐大,并針對基礎設施和民生支出,為世界經濟起到了示范作用,他本人也因此“深受鼓舞”。
他并且強調,中國政府這些積極措施的回報也將會是雙倍的:“首先,在目前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期,這些措施將促進經濟增長;其次,它們還會使得中國經濟增長更具可持續(xù)性。”以下是專訪實錄。
IMF將發(fā)揮領導作用
《新民周刊》:您曾強烈呼吁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請問您眼中的新秩序的基本原則是什么?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將在其中起著怎樣的作用?IMF和世界銀行又將扮演何種角色?
卡恩:現行市場監(jiān)管體系必須改革,這已是當今世界的廣泛共識??紤]到當前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我們必須進行更廣泛的國際協(xié)調,所有國家——尤其是那些正在促進金融中心發(fā)展的國家——必須參與其中。
在這個過程中,IMF扮演著一個特別的角色,因為它的專長在于評估產業(yè)和金融市場規(guī)則和宏觀經濟結果之間的關系。這個角度對設計監(jiān)管框架和落實監(jiān)管方面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有關早期預警。我們需要一個不太支離破碎、并更有針對性的早期預警機制,這樣可以整合分散在各個機構的專業(yè)建議,確保一些關鍵問題被外界了解。這就要求對發(fā)達國家金融和宏觀經濟進行更好地監(jiān)管,并對資產價格暴漲作出更強有力的反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發(fā)出預警后,怎樣采取行動。在這次危機前,幾乎就不存在相關國際政策的協(xié)調。而這次危機發(fā)生后,各國最初的政策反應也遠談不上相互配合,更不要說有效協(xié)調了。
在應對世界經濟的系統(tǒng)性風險問題上,需要有一個機構發(fā)揮領導作用。20國集團正開始扮演這個角色,但它仍不代表所有國家。IMF能扮演這個角色嗎?我認為可以,但首先我們必須能夠解決自身的代表性以及效率問題。
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在IMF的代表性不足,這也是為什么我一年前如此積極地推動IMF份額改革的原因。改革已使一些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國家的份額得到了增加,許多發(fā)達經濟體的份額則有所減少。
這次改革是一次動態(tài)的改革,也就是說,它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多個回合方會結束。20國集團峰會可能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將份額改革的年期,從2013年縮短至2011年。然后,我們將啟動另一個回合,就是再增加一些新興經濟體的份額,可能的話,也會增加一些低收入國家的份額。
但IMF的合法性,不僅僅只跟份額問題有關。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也不只取決于它們的份額。一個國家在IMF的影響力,取決于它與IMF的特定關系,包括它是否提供投資或技術援助等等。份額問題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推進這項改革,并按照原計劃增加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但這不是有關IMF合法性的唯一問題。
背景解讀:IMF是此次金融峰會的最大贏家,但其要發(fā)揮更大重要,一大軟肋,就是其代表性存有問題,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IMF完全由歐美掌控的情況早已不合時宜,也不利于其擔當更為重要的使命。
所以,卡恩再三強調,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解決IMF的合法性問題,同時增加資金提高其應對危機的能力。但從過往的改革看,由于必然牽動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利益,改革也可能挑戰(zhàn)重重。所以,來自法國的卡恩也強調,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不只取決于它的份額。但影響力如果不體現在代表性上,體現在哪里?
因此,卡恩的這番話,實質是預留后路,希望以此來寬慰新興經濟體,或許,正如一些批評者所言,這是灌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迷魂湯”。
歡迎中國購買IMF債券
《新民周刊》:為應對當前經濟危機,一些國家呼吁大幅增加IMF的資金額,中國也表示愿意購買IMF的債券,您對此怎么看?您認為IMF和中國的未來關系會如何?
卡恩:就在這個月的早些時候,20國集團的一些國家一致認為,大幅增加IMF資金額具有迫切性。日本已向IMF提供1000億美元的貸款,美國也表示將會采取類似的借貸行為。歐盟國家領導人也同意向我們提供750億歐元(約折合1000億美元)。所有這些舉動,都是非常值得歡迎的。
我們正與成員國商討不同的方案。這些選項包括,美國最近的一個提議,要充分擴大新借貸安排(NAB),這也是我們的首要多邊借貸安排機制——26個國家已同意對此提供500億美元的資金;其他單邊或多邊的資金支持,這些可用于擴大NAB機制,或者作為其補充;或者可能直接向成員國發(fā)行債券(但這些債券不會進入債券市場)。
中國說對投資IMF發(fā)行的債券感興趣,這是非常值得歡迎的。我們期待繼續(xù)就此問題的可能性進行探討,并希望加強和中國政府的關系。
我們將推進這些方面的努力。我的感覺是,在確保IMF有應對當前危機的足夠資源方面,我們進展相當順利,并充滿信心。
我們也必須同時考慮到增加IMF永久性資源、以及普遍性地擴大IMF份額的需要。我們在這些方面都已獲得了包括20國集團在內的廣泛支持,認為在2011年前(比原先設想的要早)應就此達成共同的觀點。
背景解讀:IMF要發(fā)揮更大作用,需要更多資金,一個主要來源,就是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中國。中國也表示,愿意為IMF增資做出貢獻,并愿意積極購買IMF的債券。對于中國的表態(tài),卡恩自然積極歡迎。也正因此,原來一直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中國頗多批評的IMF近來對華態(tài)度也明顯好轉,也才有了卡恩希望加強與中國政府關系的表態(tài)。
2010年可能會“適度復蘇”
《新民周刊》:IMF最近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將出現二戰(zhàn)以來首次負增長,您對當前世界經濟如何看?世界經濟何時才能走出衰退?為幫助應對當前危機,您將向20國集團提出哪些建議?
卡恩:由于金融危機仍會對信貸和資本流動產生長遠的影響,世界經濟只會可能逐步復蘇。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在下月公布,現在還處于最后完善過程中。現在的報告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將會負增長0.5%-1%,2010年世界經濟會出現適度復蘇。
要強調的是,世界經濟增長要出現轉折,其中非常關鍵的是必須采取更加協(xié)調的政策,穩(wěn)定金融市場,重塑銀行業(yè),并通過強有力政策促進需求增長。預計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會出現適度的復蘇。
中國經濟對策會帶來“雙倍回報”
《新民周刊》:就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您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存在哪些挑戰(zhàn)?中國可從這次危機中吸取什么教訓?
卡恩:中國經濟面臨的關鍵政策挑戰(zhàn),就是必須使經濟實現平衡發(fā)展,即由投資和出口驅動轉為消費驅動。其中的重要性,我認為中國政府也早已意識到了??紤]到世界需求陷入崩潰,實現平衡發(fā)展也變得比以往更加急切。
現在正是采取措施實現經濟平衡發(fā)展的很好時機。中國政府已宣布采取一系列值得歡迎的政策,如加強社會安全網的建設,改進教育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等。這些都會對促進消費和平衡經濟有幫助作用。我認為在這些領域還可以做得更多。而這些措施的回報也將會是雙倍的:首先,在目前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期,這些措施將促進經濟增長;其次,它們還會使得經濟增長更具可持續(xù)性。
我們研究諸如大蕭條時的教訓,就是為了不重復過去的錯誤。目前在幾個方面得到了清晰的啟示:首先,在修復銀行資產平衡表、緩解資金鏈緊張以及重建資本跨國流動方面,我們必須采取全球協(xié)調行動;其次,我們必須避免保護主義,不僅僅在貿易領域,在金融市場領域也是如此。
就中國來講,當前全球經濟危機顯示了通過促進消費實現經濟平衡增長的重要性。更多由國內需求驅動而不是由出口驅動的中國經濟,將被證明是更穩(wěn)健和更可持續(xù)的。
《新民周刊》:那您怎么看中國政府已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
卡恩:中國采取的刺激經濟一攬子舉措讓我很受鼓舞。我們一直要求有空間的國家應采取刺激經濟舉措,中國政府帶頭做出了強有力且迅速的財政反應,這對世界經濟來說也是一個榜樣。
我還要補充的是,由于中國在過去多年一直采取負責任和審慎的財政政策,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都很低,因此中國仍有空間采取有力的措施。而由于政府仍有能力采取有力的應對措施,可以說,中國人民正在享受政府此前財政政策所帶來的好處。
中國政府去年11月提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規(guī)模很大,針對的是基礎設施和民生支出,這是很正確的。對中國政府最近的一系列增加醫(yī)療衛(wèi)生、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以及降低稅收的措施,我也表示歡迎。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應對當前經濟的下滑,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經濟長遠平衡發(fā)展。中國政府已認識到促進消費的價值,事實上也正就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背景解讀:盡管中國經濟也面臨嚴峻挑戰(zhàn),但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仍可屬于風景這邊獨好。因為不管是世界銀行預期的今年6.5%的增長率,還是IMF預計的6.7%的增長率,中國仍可謂一枝獨秀。讓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頗為樂觀的一點是,中國仍擁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因為其很可以繼續(xù)通過刺激經濟來提高內需。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就表示,盡管目前的預測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可能不能實現8%的增長率,但如果出臺新一輪的措施,達到7%-8%還是可能的。
不能錯失目前良機
《新民周刊》:IMF最近認為三個方面的失誤導致了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而且IMF本身也犯了一系列錯誤,那IMF在此次危機中吸取了哪些教訓?
卡恩:這次全球危機既反映出當前國際體系在廣泛領域存在的缺陷,也為修復這些缺陷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針對這些缺陷,必須重新改革監(jiān)測系統(tǒng),確保預警信息的清晰和精確,由此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實用性的建議。
我們也明白到為決策者提供一個有效平臺的重要性,這個平臺必須有能力和合法性,就國際經濟中的系統(tǒng)性問題做出反應。
此外,必須加強對跨國資本流動的監(jiān)管。而且,由于國際并購規(guī)模在不斷增大,對并購的扶助資金的規(guī)模限制應該放松,并確保它們能更好運用,使資金用得其所。
這些都是雄心勃勃的目標。當前危機帶來了破壞,但也為以前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供了突破的機會。我們不能錯失這樣的時機。
背景解讀:此次金融危機給世界帶來慘痛的教訓。IMF此前報告指出,三個層面的失誤導致了這場危機:第一,金融監(jiān)管層未能偵測到金融創(chuàng)新繁榮背后的風險和問題;第二,政策制定者未充分認識到金融體系和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系統(tǒng)性風險;第三,國際金融組織未能成功組織國際層面的有力合作。
如果說前兩個失誤,更多是具體國家決策者的問題;第三點的失誤,則同當前國際金融格局,以及IMF未能有效發(fā)揮預警和監(jiān)管作用息息相關。IMF和世界銀行是在1944年制定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基礎上成立,長期以來一直西方國家所掌控,將重心一直放在對發(fā)展中國家金融監(jiān)管上,忽視,或者說漠視了發(fā)達國家的金融弊端,導致隨后的危機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但顯然,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卡恩在回答時跳過了IMF的教訓,而是更多強調了改革的必要性。
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1949年出生于一猶太人家庭。法國經濟學家,曾在多個大學任職經濟學教授。1991年-1993年擔任法國工業(yè)部長,1997年-1999年擔任法國財政部長,并競選過法國總統(tǒng),但最終未能成功。2007年9月出任IMF總裁。
IMF:作為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總部的IMF和世界銀行,都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物,總部都設在華盛頓。其中,IMF被認為是“國際最終借貸人”,其主要職責就是監(jiān)察各國貨幣匯率和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xié)助,確保國際金融體系正常運轉。
自成立以來,IMF和世行一直為西方國家所控制,其最高領導人“按慣例”分別由歐洲人和美國人出任。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目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已不合時宜。在去年11月第一次20國集團峰會上,英國首相布朗就表示,世界將建立一個“新布雷頓森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