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個月,寫過一篇《真真假假》。報紙或者屏幕上時不時出現(xiàn)的報道,讓我這個做了30年報紙的記者,經(jīng)?!安恢搿薄T鐖蠛屯韴蟆俺钡猛耆灰粯?,昨是今非的更正,消息“壽命”算長的了。至今記得兩條:國泰君安高管薪水質疑,迄今沒準確數(shù)字;上海所有畫廊覆沒,沒一家是“誠信”的。記者圈子自我調侃:記性不好是職業(yè)病。昨天記得牢,今天要忘記,今天事情比昨天的要“扎勁”,腦子要騰出空檔。這個職業(yè)病,有人喚作“唯恐天下不亂”偏執(zhí)癥。
上月,有同事想買車,來仔細地“隨便”咨詢。我認真作答,以經(jīng)驗看,元旦春節(jié)過去,3月車市一貫較淡,幾乎從未聽說要為清明買輛車專用的。4月為5 月假期“打底”,車市會稍熱。3月的車牌價位拍賣也會平平。這同事說出手就出手,車價零頭被“揩掉”,車牌以低價位搞定。
近日,滿天再度飛舞著上海車牌拍賣要取消的“餡餅”。去年下半年,這樣的媒體餡餅“雨”已經(jīng)下過一次,末了,媒體白紙黑字寫道:目前沒有進入實際討論的程序。更不要說實際操作了;說明拍牌實屬無奈之舉。真是前度劉郎今又來,再傳車牌取消事。待到4月公布拍牌價位,反漲1700多元。事情總是反的。報紙又說,取消屬“誤讀”。
同樣地點,跌倒兩次。只是,大眾誤讀,我想,總得有個“誤播”的前提。假消息到底從何而來?還是蜻蜓吃尾巴,老百姓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