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
創(chuàng)作的沖動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情。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只要作為教師的我們能抓住時機,適當點撥,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是小作家。
小學生的生活世界豐富多彩,我在引導他們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同時,還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些情境,組織一些活動,讓他們有內容可寫,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寫下自己的所歷所感。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總把舊桃換新符”的春聯(lián)研究,“春之歌”美文朗誦會。世界名城知多少,年級籃球友誼賽,軍訓,參觀鹿和鱷魚養(yǎng)殖基地,參觀博物館,根雕研究,智力競賽,到小區(qū)打掃衛(wèi)生,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開展“祖國媽媽,我愛您”詩歌朗誦活動。我的活動幾乎都持續(xù)一個星期,從準備工作開始,就讓學生開始寫下自己的體會,記錄自己的心情,及時把握自己心理的變化,記錄下活動的全部過程。
“我又包了幾個,有人評價餡太少,更可氣的是有人竟然說我的餃子發(fā)育不良。哼,不就是餡少么,干嗎這么說我。我索性眼鏡一閉,胡亂一通地加餡,以至于最后餃子竟然發(fā)展成原子彈爆炸,餡露了出來,我連忙再在外面又加上了一層皮,這回可倒好,直接從‘發(fā)育不良變成‘浮腫了。唉,我也只能為我的餃子默哀了!”
“沒一會人就到齊了,我們就在組長的一聲令下練了起來。開始大家還都很認真,有感情地朗誦著,組長更是投入。只見她滿臉帶著微笑,眼睛里閃爍著期盼的神情,手還自然地做著動作,早已自我陶醉在里面了??蓻]一會,軍心就不穩(wěn)定了。最調皮的就是王琛,沒站一會就說腳累、背酸,我們都不理他。哪知他更來勁,不知從哪找來了一根柳條,在你身上拍一下,到他臉上蘸一下,弄得大家都批評他??伤諛油娴臉泛呛堑?。還煞有介事地說:‘急什么急啊,要慢慢練,慢功出細活!直至最后引起公憤,加上組長也發(fā)出最后通牒——再不好好練就從小組里剔除,他這才安分了些?!?/p>
“當我看見那些油膩膩的飯碗時,光看就讓我頭皮一陣發(fā)麻,根本不想洗。但為電話卡,我豁出去了。我拎起一只碗,打開了水龍頭,把碗放在下面沖了幾下,就把碗收進了碗柜就OK了??磥泶蚬ひ膊凰闾y嗎。于是,我一邊哼著小調一邊去向老媽領‘工資。我伸出了油膩膩的雙手。媽媽看了我一眼,將信將疑地問‘這么快就好了?說著她還拿眼瞟了一下廚房……”
像這樣有計劃地設計參觀,比賽,知識介紹等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的親身經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即使是寫一個熟悉的人,我也要求學生首先就要確定觀察的對象,然后設法接近他,甚至“跟蹤”他一個星期,觀察人物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內心活動等,以防“只緣生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至于寫身邊的小動物,我則要求學生一定要先和小動物玩一玩。(做這樣的事,孩子們當然非常有興趣。)如此先實踐后作文,學生往往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由于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生活,增長見識,提高認識能力,因而寫的文章很少甚至沒有“編”出來的文章。學生寫的都很有條理,語言也比較生動活潑,寫出來的文章內容充實,具有生活氣息。改變了過去看到題目就皺眉頭、咬筆頭,無話可寫搖著頭的狀態(tài)。對此,葉老有個生動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p>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學生要積極地參加實踐活動。反之,則面目蒼白。為了使文章的“溪水”流個不停,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舉行一些活動,了解社會生活。如春游踏青,夏令露營,秋日登高,冬天賞雪。觀察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朝霞日落的秀麗景色、雞鴨鵝狗的生活習性、桃李杏梨的生長變化以及沸騰的勞動場面、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熱鬧的集市貿易等等。這樣學生不會苦于無米之炊。
精心預設與藝術銜接的嘗試
嚴維芳
摘要:一節(jié)課如果能科學調控幾部分的知識點,做到細微之點銜接自然,連貫緊密,前后連成一體,教師的自身功課必須在課前做足。本文就從精心預設與藝術銜接的課堂教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精心預設藝術銜接嘗試
一、精心預設預案中的知識點,合理勾勒目標指向線
1.首先在預案中確立教材的中心主線,串聯(lián)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點。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練習素材。并把這些素材設置成各個練習點,依次串聯(lián)這些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穿堂入室、逶迤前行。
2.在預案中巧妙運用類比法,開啟舊知通向新知之門。引導學生復習時突出強調與新知有關的技術步驟,使學生順著聯(lián)想的思路,從復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入新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3.預案中體現(xiàn)完整演繹與詳細分析并存,建構完整動作的動力定型。有些連貫的技術動作在教學中不能采用分解教學,必須完整地演繹后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在接下來的分析環(huán)節(jié)中,只是慢動作模擬伴著技術要領的講解,使學生明白前后動作在邏輯上是深化關系的銜接,后一環(huán)節(jié)是前一環(huán)節(jié)的進一步深化。
二、妙語連珠的深入引領,渾然天成的藝術銜接
1.逐步深入的銜接語言。通過富有藝術情趣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學生從一個波峰帶到另一個波峰上去,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
2.總結梳理的銜接語言。各個教學點前后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教師要將前一點導引到后一點,使教學節(jié)拍分明,層次清楚。對前一點的總結應是一種精簡和梳理,以導出重點,語峰一轉,自然轉入后一點。這樣的銜接,常常會起到一種綱舉目張的作用,顯得自然有序。銜接得巧妙,使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又集中到了新的問題。
3.穿針引線的銜接語言。在一節(jié)課中,如果所教學的內容由幾個層次所組成,教師注意層與層之間的銜接,可以根據各層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抓住共同點進行銜接,猶如裁縫師傅穿針引線。如果技巧高超則會使人有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之感。
科學預設好每節(jié)課中的點點滴滴,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之一。在預案中精心預設各個教學知識點,并進行藝術的銜接,使各“筋節(jié)粘合”,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脈絡貫通、氣韻流動、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