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行進口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與理論探討曾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論題,世界各國對平行進口由原來的絕對禁止逐步轉向限制認可,這一趨勢在我國新頒布的2009年新《專利法》第六十九條也有體現。筆者將針對新專利法的相關規(guī)定,論述平行進口可能帶來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為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平行進口 專利 競爭
作者簡介:劉笑含(1985-),女,華東政法大學08級知識產權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山東威海人。
一、平行進口含義及特點
(一)平行進口的含義
平行進口,是指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同意或者授權的進口商,將由知識產權權利人自己或經其同意在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投放市場的知識產品向知識產權人或獨占被許可人所在國家或地區(qū)進行進口產品的行為。其實質上是一種知識產權權利與知識產權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跨國或跨地區(qū)相向流動的過程。西方有學者稱“平行進口為國際貿易中最令人困惑和難以理解的問題”。[1]
(二) 平行進口產品的特點
在實踐中平行進口表現為各種方式,有的方式被稱為“返銷”或者“重新進口”等,但無論何種方式,平行進口都表現出以下特點:1.平行進口產品與具有明顯地域性特點的知識產權有關。平行進口的糾紛總是與具有明顯地域性特點的知識產權相關聯,如專利和商標。[2]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產生平行進口的基本原因,正是基于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依照本國知識產權法才擁有對未經其許可而進口的含有知識產權的產品的進口禁止權,從而引發(fā)平行進口糾紛。2.平行進口產品是權利人合法授權生產的產品。在進口國被反對的平行進口產品為權利人在國外授權生產的擁有合法授權的產品,因而,這種產品是“真品”。該產品可以是權利人在國外自己生產的產品,也可以是權利人授權被許可方生產的產品,也可以是權利人設立的子公司生產的產品,但無論何種形式,都是權利人曾經授權生產的產品。
二、各國立法對比與我國現行規(guī)定
(一)美國
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問題在國際上一直備受爭議,美國上世紀對此制度一貫采取反對態(tài)度,以便在世界范圍內維持其技術壟斷地位。但從美國近幾年司法實踐來看,在專利商品平行進口領域,美國法院主要適用修正的國際窮盡原則,即除非存在明確的區(qū)域銷售限制,只要商品是由美國的專利權人首次銷售,或者授權銷售,權利人的權利即告窮盡,專利商品的平行進口應被允許。[3]
(二)日本
“知識產權國際用盡說”在國際上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納,即認為只要知識產權人或其許可的知識產權使用人將知識產權產品在其享有權利的某一個國家投放到市場,那么無論他在多少個國家享有多少個知識產權,在所有享有這種知識產權的國家的所有權利全部用盡。[4]
(三)中國
專利平行進口問題在我國也備受關注,此前很多學者對此也持否定態(tài)度。然而,我國將于2009年10月1號生效的新《專利法》,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爭論與實踐總結,對此做出了重大改革。根據新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guī)定,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這就是說,我國已經在專利法上承認了平行進口。
三、我國現行專利平行進口制度利弊分析
(一)現行制度的優(yōu)點
1.承認平行進口,促進了貿易的國際化。新專利法排除了進口專利產品的侵權性,這樣有利于促進專利產品的進口與國際流通,從而更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融入國際交易市場。2.允許平行進口,會增加市場上相似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有利于擴大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也減少了生產商和銷售商依賴專利授權在一國內對特定產品壟斷市場的可能性,降低了專利實施的費用和專利產品的價格,尤其有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廣大消費者享受先進技術帶來的利益。3.允許平行進口體現了我國專利法的立法目的。平行進口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專利產品價格的地域差異懸殊,并且專利權人可能僅少數國家生產或授權生產銷售專利產品,如果限制平行進口將會導致其他大部分國家都無法獲得該專利產品,不利于專利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
(二)現行制度的弊端
1.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獨占被許可人的權益。由平行進口渠道進入國內的產品,對進口商來講,相對于國內生產商必定有價格或質量優(yōu)勢,因此,進口產品必然會降低國內獨占被許可人的市場份額,損害其經授權獲得的專利權,從而會減少其市場收益。
2.妨礙市場競爭秩序。平行進口產品在國內存在專利權人的授權生產商,因此,商品通過平行進口渠道進入國內市場之后,可能出現進口產品的價格低于國內生產商價格,擠兌國內生產商市場空間的現象,這樣就極有可能導致生產商由技術競爭轉變?yōu)閮r格上的惡性競爭,從而可能引起產品質量下降,損害市場競爭秩序與消費者利益。
3.消費者混淆,品牌管理更加困難。盡管平行進口的產品是權利人在國外的正式授權產品,但由于各國之間客觀條件的差異,產品在很多情況下不能與國內產品質量完全保持一致,這就出現同一品牌,不同產地,品質不同。這就會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和來源造成混淆,消費者也許完全是基于對本國產品的質量信賴采購買該產品,而如果平行進口產品無法達到這一質量標準,就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四、建議
1.對獨占被許可人的適當補償措施。平行進口必然會對國內專利權的被許可人造成損失,因此,有必要根據公平原則對被許可人進行適當補償,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平行進口產品的進口價格進行監(jiān)督,還可以通過強制補償的方式對國內獨占被許可人的市場損失適當補償。2.對平行進口產品的競爭監(jiān)管措施。為避免進口商與國內被許可人進行不正當市場競爭,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市場監(jiān)督機制,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監(jiān)督:(1)海關應對進口產品的數量進行監(jiān)督,防止傾銷現象的出現;(2)監(jiān)督產品價格,杜絕市場惡性降價行為;(3)嚴格監(jiān)督產品質量,避免因雙方的不良競爭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從根源上保障消費者利益。3.標注特殊標簽。由于平行進口產品可能在市場上造成消費者混淆,因此進口商和國內生產商必須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清晰、明確的產地標示。此外,也可督促國內銷售商對產品分類擺放、明確標示,協助消費者識別不同來源地的產品。
五、結束語
通過2009年新《專利法》的相關規(guī)定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在應對國際貿易自由化時所采取的積極措施,平行進口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將為促進商品流通的國際化提供便利,同時也有助于督促國內生產商提高產品質量,合理調整產品價格,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利于消費者享受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利益。
參考文獻
[1]Christopher Heath: Parallel Impor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and Copyright (ⅡC), Vol,28, No,5/1997
[2]徐紅菊著:《專利許可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39頁
[3]嚴桂珍:“權利窮竭原則在美國專利產品平行進口領域中的適用及其重大調整”,載《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4期
[4]劉立平:“再談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與專利權的國際用盡論”,載《專利法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