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苓
現(xiàn)如今人類進入了信息和網絡時代,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使人們的語言交流變得更加鮮明,表現(xiàn)出直截了當、簡明扼要、節(jié)奏明快的特征。這些特征也必然會影響到電視受眾的欣賞習慣,這就要求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必須具有鮮明的特點,時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主持人會有很多機會去觀察社會、觀察人生, 去了解很多別人可能很難接觸到的東西,這確實是我們的一個“特權” 。當然,作為一個主持人來說,你的言行其實影響了很多人,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你的成就感,也是你的一種壓力。做一個記者型的主持人,‘內容比‘形式重要得多。在“記者型主持人”這一詞語中,“主持人”是中心詞,“記者型”是定語,也就是說,記者型主持人是能高度融入節(jié)目報道意識,以采訪、主持見長,集采、編、播于一體的主持人。
目前電視主持人的更新?lián)Q代速度很快,這不僅和一些主持人缺乏自己的主持風格很容易被替換有關,也和很多節(jié)目一味追求年輕化,時尚化有關系。于是主持人幾乎就成了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yè),到了一定年齡就銷聲匿跡,被一張張年輕新鮮的面孔代替。在這種情形之下,記者型主持人越來越受到觀眾青睞。很多電視主持人自己就是新聞業(yè)的代表,他們就是一個欄目的品牌。他們既要充當記者,調查采訪事件的全過程,又要充當主持人,掌控節(jié)目的大局。作為記者型主持人主持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知識的積累,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才能使主持人立于不敗之地,要不斷給自己充電。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細致的觀察能力。
一、采訪前做好周密的布置是主持人節(jié)目創(chuàng)作流程中必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記者型主持人的好習慣
為了采訪的順利進行,主持人要事先對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有足夠的了解,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多角度分析采訪對象,全方位透視新聞事件,做到心中有底,有備而去。例如:“在采訪中會碰到一些很專業(yè)的詞匯,那你就要通過查詞典,資料,上網搜索,請教專家等搞清這些詞匯。去采訪一個很普通的案子,法律上的事情你必須搞清楚,法律上的關系你得搞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得搞清楚,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提問的準、穩(wěn)、狠。這是每位主持人必須做的功課。
二、主持人一定要親臨新聞現(xiàn)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
主持人到了現(xiàn)場,一定要爭取見到所報道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了解事件的真相,用客觀事實說話,增加報道的可信度。做到有大事發(fā)生的時候,“我”就在現(xiàn)場,“我”是整個事件的目睹者。主持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學會善聽,必須尊重采訪對象。主持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要同社會上各階層的人物打交道。他們的地位不同,表達能力不同。但是,主持人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采訪對象,都必須尊重對方,平等待人;否則,將阻礙雙方真摯的思想交流。必須用心傾聽,邊聽邊思考,使自己處于興奮狀態(tài)。 記者型主持人要善于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確定報道思路,觀眾才能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
三、要設置懸念,合理分析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懸念構成了節(jié)目的關鍵點,隨著懸念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結束,節(jié)目也完成了自身的起起落落。懸念設置的根本出發(fā)點是把握好觀眾的心理,讓觀眾和主持人同時面對一個疑問。主持人必須不停地代表觀眾提出問題,不斷地尋找答案并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主持人要學會揣摩觀眾的心理,例如,觀眾在什么時候會對什么問題感興趣,會對什么問題提出質疑等 。懸念在質疑中一個個被解開之后,不用主持人做出結論,觀眾也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做一名合格的記者型主持人首先應學會當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好記者,而好記者的最重要的大前提,就是要端正自己的采訪態(tài)度——誠實、誠實、再誠實;傾聽、傾聽、再傾聽。對于電視新聞節(jié)目來說,記者型主持人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主持人,他不是話筒架勢或播音員式的主持人:不再只是出鏡時背稿子、提問,而是直接參與新聞報道,對整個新聞報道的完成起著主導作用。作為主持人,他是整個節(jié)目的策劃、組織、傳達者,他要把媒體的報道意圖通過自己對節(jié)目的準確把握表達出來,溝通媒體與觀眾的關系,實現(xiàn)人性化的傳播。記者型主持人的出現(xiàn)拉近了新聞采訪報道與觀眾的距離,適應了電視報道多樣化的需要,樹立了自身形象,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認可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