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忠 張 仁
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智勇雙全、頑強威武的主人公李向陽,《劍吼長城東》中令日寇喪膽、威震關內(nèi)外的主人公鮑真,這兩個生動鮮活的形象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但極少人知曉這兩位英雄的原型都源于同一人——被譽為“中國的夏伯陽”的抗日名將、冀東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兼冀東八路軍第十三團(濟南軍區(qū)一三八師四一二團的前身)團長包森。
包森出生于陜西省蒲城縣三合鄉(xiāng)義龍趙家村一戶農(nóng)民家庭,原名趙寶森,又名趙寒,小名亥娃。包森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19個根據(jù)地中,連接華北與東北的冀東根據(jù)地的主要締造者。智擒日本裕仁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則令包森更具傳奇色彩,他也因此成為日本天皇欽點的“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的中國將領。
砸毀國民黨縣黨部牌匾
包森的高祖曾做過河南省某地的縣令,本來家道殷實,但到了父親一輩,已敗落了。不過,包森小時候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尤其酷愛讀書。
“包森個子不高,比較瘦,臉黑,性子暴?!崩霞移殉强h的鄉(xiāng)親們這樣描述著70年前的英雄。在很多村民看來,包森有點“蒲城愣娃”的性格——自己認定的事就做到底,而且特別頑強。
小學畢業(yè)后,包森來到三原中學就讀。16歲時,聽到李大釗遇難,他憤然在學校召開的追悼會上發(fā)言,譴責北洋政府的惡行,由于過于激動,以至于泣不成聲?!熬拧ひ话恕笔伦儽l(fā)后,包森懷著一腔熱血,帶領學友到關中各地進行救亡宣傳。一天,他們來到?jīng)荜柨h演講,卻遭到國民黨縣黨部的橫加阻撓。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包森一怒之下砸了縣黨部的牌匾。
此事引起了強烈反響?;氐饺袑W后,學校怕引火燒身,以“觸犯校規(guī)”與“不可救藥”為由將為首的包森開除。但包森認為盡忠報國,人人有責,并不服學校的開除決定。對學校個別反動教員的鼓噪,他憤然追打,最后竟被軍警押出了校門。
率領同學追打戴季陶
“包森出去從沒有怯火過誰,膽大得很!”包森在三原搞革命的時候,都是晚上出去,“手上拎個籠子,身上揣把鐮刀,一跑就是十里八里?!编l(xiāng)親們?nèi)缡钦f。
1932年4月下旬,國民黨要員戴季陶到西安視察教育,主政陜西的省主席楊虎城聽說戴季陶要在學生集會上演講,擔心會出亂子,但戴不聽,堅持要演講。
當戴季陶準時出現(xiàn)在民樂園上千人的學生集會上,向學生鼓吹當時國民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宣揚“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曲線救國路線時,并沒想到剛說了幾分鐘,便引來學生的一片詰難。面對漸趨失控的局面,戴季陶支吾半天,也無法穩(wěn)定場面,無奈只好草草收場。“打倒狗委員戴季陶!”“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見戴要走,包森沖到前面高呼口號,全場學生一齊響應。戴季陶始料未及,驚慌失措,立即躲進了后臺。包森怕他逃走,和同學們用石塊、磚頭、木棒追打,并指揮學生包圍了民樂園的各處出口。此時,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李百令出來勸阻學生,也被打傷。戴季陶最終還是倉皇跑掉。
智擒日本天皇的表弟
1938年下半年,包森到達河北,最初擔任平西房(山)、淶(水)、涿(縣)聯(lián)合縣縣長,之后便率領40多名八路軍戰(zhàn)士挺進冀東,開辟燕山根據(jù)地。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他用起了“包森”這個化名。
由于有過游擊隊的軍事經(jīng)驗,一到冀東,包森便發(fā)揮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當年6月,他在興隆縣上下葦塘村遇敵,僅激戰(zhàn)了20分鐘,便占據(jù)制高點,隨后殺入縣城,贏得了“興隆大捷”。
1939年4月,日本憲兵大佐赤本坐鎮(zhèn)遵化,妄想“擒賊先擒王”,通過活捉包森來瓦解冀東抗日活動。包森得知后,決定將計就計,先派了戰(zhàn)士王振西喬裝俘虜,將包森就在盤山孟子院的“消息”透露給了赤本。赤本聽后大為驚喜,為避免走漏風聲,竟只帶了一名翻譯和臥底的王振西來孟子院抓包森。結果,沒抓到包森,赤本本人卻被八路軍來了個“甕中捉鱉”。
由于赤本是日本天皇的表弟,他的被俘震驚了東京。為了營救赤本,著名女特務川島芳子還專門派飛機撒傳單游說八路軍,許以“優(yōu)厚條件”交換赤本,但這時的赤本早已被處決于長城腳下。
“蒲城愣娃”特別能打仗
包森善于摸索戰(zhàn)法,尤其懂得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擊敵人。實戰(zhàn)中,他經(jīng)常采用奇襲、奔襲、分散、集中等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術打擊敵人。由他率領的第十三團,僅短短幾個月,便先后粉碎了日寇五次大規(guī)模“掃蕩”和數(shù)十次的“清鄉(xiāng)”。從此,包森的名字如雷貫耳,老百姓親切地稱他“老包”、“包司令”。
1941年7月,冀東日軍調(diào)走,改由4萬多治安軍建立“模范治安區(qū)”。包森率軍相繼取得雙城子攻堅戰(zhàn)的勝利和果河沿大捷。其中果河沿大捷以7個連的兵力對付敵人1個團(即玉田治安軍第四團),全殲敵人千余名。由于接連兩個偽團長因軍旗被包森部隊奪去而被日軍指揮官槍斃,以至于偽軍出門連軍旗都不敢?guī)Я恕_B日本侵華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也哀嘆“到冀東如入苦海”。
當時,除了東北的抗聯(lián),就數(shù)冀東的斗爭最為艱險。但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堅韌頑強的“蒲城愣娃”包森還是在冀東扎下了根,打出了抗日的一片天地。
被譽為“中國的夏伯陽”
雖然是指揮官,但與日偽軍短兵相接時,包森從來都是身先士卒,很多次甚至死里逃生。但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包森最終還是倒在了抗日的最前線。1942年2月17日,他率領的部隊在遵化境內(nèi)與日偽一部遭遇,當他上北山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時,不幸胸部中彈。實施射擊的是一名潛伏多日的日軍狙擊手。當警衛(wèi)員背著包森行至戰(zhàn)場東側小山時,這位威震敵膽的抗日民族英雄,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時年31歲。
由于包森在冀東軍民中享有很高威信,為避免影響部隊和群眾的情緒,組織決定對他的犧牲暫時保密,安排他的警衛(wèi)員和包森的戰(zhàn)馬住在一個較遠的山洞40多天,以制造假象。
過后,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專門發(fā)表社論悼念他,說“他的赫赫戰(zhàn)功和英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民的記憶中”,葉劍英則稱他是“中國的夏伯陽”——夏伯陽是前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傳奇式的英雄人物。
日本媒體也以《包森司令長官戰(zhàn)死》為題報道了他犧牲的消息,言語中流露出敬重之意。
15年后,英雄的遺體轉移到了河北省石家莊市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