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長期以來,在沉重的升學壓力下,初中歷史長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加上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滯后,以致高中學生歷史課上不愿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不愿做平時的積累,只求“臨時抱佛腳”,寄希望于考前突擊,而高一會考開卷考試的形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使歷史學習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和應有的價值。那么作為高中歷史教師,筆者認為我們在解決這一問題上責無旁貸,并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改變學生觀念。正確認識歷史學科
“歷史是副科”應該不是學生與生俱來就有的概念,我們教師應重視“導言課”的設計和教學。因此筆者認為高中上好第一節(jié)歷史課非常重要,這節(jié)課是需要教師充分準備、精心設計的,通過這節(jié)課力求讓學生對歷史學科形成如下初步認識:
1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興趣是學習動力之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是進行卓有成效學習的前提,對以感性認知為主的高中生來說更是這樣。教師可通過搜集各種詳盡的歷史資料,講述生動的歷史故事,展示直觀的歷史圖片,播放有聲有色的視頻,編演歷史劇等,讓學生感受歷史的“千姿百媚”、“博大精深”,從而愿意學習歷史。
2鮮活性: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實以及人們對過去事情所作的客觀的記錄,但歷史不是死的,是有血有肉的回憶和啟迪。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在第一節(jié)課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歷史是有趣的,它離我們很遙遠嗎?請你談談自己生活中和身邊的歷史”。引導學生從“穿在身上的歷史”、“吃在口中的歷史”、“家族的歷史”、“文字的演化史”、“社會的變遷史”等方面,發(fā)表自己對歷史的認識和看法,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他們感受“活”的歷史,從而理解什么是真實的歷史。
3實用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偏見是“歷史無用論”。對于學生而言,最大的有用是“考試”,其次是現(xiàn)實中用得著的技術(shù)和知識。歷史學科在這兩點上都不占優(yōu)勢。那么,歷史學科的優(yōu)勢是什么?歷史學科作為人文社會科學,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具有急功近利式的“經(jīng)濟實用性”學科價值,歷史教育蘊藏的是對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這是對人的“存在”的思考,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意義”的關(guān)注,對人類的痛苦與解脫的思考與探索。它給予我們的是看不見的智慧和作為個人與國家立身、立國、立于世界和天地間的根本的“道”與“理”,歷史學科所給予我們的借鑒意義更是其他學科望塵莫及的。人類是在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中成長的,所以任何漠視歷史學科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膚淺和偏面的。歷史教師要通過典型的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從開始學習歷史時就認識到歷史學是一門啟迪心智、沐浴靈魂、塑造人格的一門聰明學、智慧學和人文學。
4基礎(chǔ)性:在“大文科”觀念和“大文科”考試要求日益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歷史學科是人文科學的基礎(chǔ)之一。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學習其他學科,尤其是在學習語文、政治等文科類知識時,涉及哪些歷史知識?這些學科與歷史有何關(guān)系?在學生的回答中,他們會認識到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與兼容的關(guān)系以及歷史學科的基礎(chǔ)性地位。
通過師生第一節(jié)課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新教師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和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更從新的層面上認識了歷史,感到作為一名中學生應承擔起傳承人類文化和寶貴精神財富的重任,從而為高中三年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需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在平時胄勺歷史教學中更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不斷滲透這種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形成“歷史學科是一門有趣、有用、有生命力的重要學科”的思維定式。
二、寓教于樂
所謂寓教于樂,就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人手,讓課堂教學充滿魅力,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受兩種因素影響:一是當學習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時;二是當學生感到有必要學習某種知識時。在學習過程中,這兩種興趣都是必要的。心理學研究同時還表明:人們對于能夠反映個人能力、自己又可勝任的事情通常會比較有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量體裁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設計教學內(nèi)容,設計活動方式,設計問題和情境,要確保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因此。我們特別強調(diào)讓學生體會學習歷史的樂趣。并且把這種樂趣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上,這就是:通過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探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學習行為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這種學習模式里,每一個活動都能體現(xiàn)出其應有的價值,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都能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推動作用。這樣,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激發(fā)了興趣,又鍛煉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