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教學年級
五年級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當中的臉譜、行當和表演動作的程式以及京劇的伴奏樂器等知識有所了解,并能模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2通過對唱、念、做、打等表演動作的模仿,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在藝術活動中,初步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京劇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積極欣賞、模仿,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中開發(fā)學生的藝術潛能。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京劇臉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前播放京歌《說唱臉譜》,學生邊欣賞邊進入音樂教室。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演唱的這首歌中都提到了什么?(京劇)
教師:京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瑰寶,就連外國人也很喜歡它,他們稱京劇為北京opem。opera就是歌劇的意思,在西方人看來,歌劇是一種極為高雅的藝術,涵蓋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將我們中國的京劇與西方歌劇相提并論,可見京劇在世界舞臺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日本、美國的某些大學中還專門設立了研究京劇的專業(yè)課呢!
那京劇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欣賞、令我們驕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京劇世界(展示課題),一同領略我們中華民族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介紹京劇臉譜
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京劇的資料。
教師:剛才通過大家交流,使我們對京劇有了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最具特點的京劇臉譜(出示臉譜圖)。京劇臉譜各式各樣,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師生討論總結出:黃色——干練、殘暴;紅色——赤膽、忠心;藍色——剛強、勇猛;白色——陰險、奸詐;黑色——忠耿、正直。
教師請六個同學每人選擇一張臉譜。并表演。其他學生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被評為最好的同學。用一個動作,感謝大家的捧場;全班戴臉譜隨音樂《說唱臉譜》表演。(注意表現(xiàn)不同臉譜的性格)
三、觀看劇照,認識四大行當。
教師介紹生、旦、凈、丑。
生——男性正面角色,分為老生、小生和武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分為花旦、老旦和青衣。
凈——花臉,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扮演威武的人物。
丑——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多數(shù)為鼻子白一塊。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模仿老生捋胡子的動作及穆桂英(刀馬旦)亮相的動作。
欣賞一段少兒京劇表演《說唱臉譜》,讓同學們觀察都出現(xiàn)了哪些行當,并戴上手中的頭飾跟著表演。
四、了解京劇伴奏樂器
教師:(展示京劇伴奏樂器圖)京劇的伴奏樂器主要是二胡、笛子、京胡、月琴、三弦,此外,還有打擊樂器鑼、鼓、镲。在這些樂器中,鼓又稱板鼓,它非常重要,在演奏時起到指揮樂隊的作用(播放板鼓演奏的聲音),請同學們空手模仿它的演奏姿勢。最具特色的是京胡,樂隊中缺少它就沒有了京味(播放京胡演奏聲音)。
教師:下面我們來聽一小段京劇,同學們認真聽有哪些樂器在演奏,如果能聽出來請模仿它的演奏姿勢。同桌可以交流、討論。
播放一段京劇演奏的音樂,學生聽賞、模仿。
教師:在戲曲舞臺上,人物的一切行動,包括最隱秘的思想活動,都是通過舞蹈化的身段動作、音樂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的,打擊樂是京劇伴奏樂器中的靈魂。由各種打擊樂器的音響組成的“鑼鼓經(jīng)”,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讓學生試模仿一段“鑼鼓經(jīng)”。(出示節(jié)奏譜)
教師:鑼鼓經(jīng)不是用我們常見的音和x來記錄節(jié)奏的,它是用不同的字來代表不同樂器發(fā)出的不同聲音來記錄節(jié)奏的,所以我們現(xiàn)在的倉、才、七都有不同的發(fā)音(出示課件)。倉讀qiang,代表大鑼;才讀cei,代表镲鍋與小鑼齊奏;七讀qi,代表鈸獨奏或鈸與小鑼齊奏。
學生齊聲朗讀節(jié)奏,并用手模仿敲打“鑼鼓經(jīng)”。
五、了解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唱:演唱;念:念白,具有音樂性,像唱歌;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jié)奏性,像舞蹈;打:打斗時的表演動作。
(一)唱——唱腔(課件出示)
1介紹《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故事梗概,并欣賞。
教師:我們剛才欣賞到的這個唱段是年輕、天真的小鐵梅的唱腔,她年紀雖小卻心中有數(shù),知道常來家里的叔叔都是革命工作者,他們和爸爸一樣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2再次欣賞《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教師:京劇分為西皮、二黃兩種唱腔。二黃唱腔舒緩、平和、穩(wěn)重、深沉,適合表現(xiàn)沉思、憂傷、壓抑、感嘆的情緒;西皮唱腔活潑、明朗、激昂,適合表現(xiàn)喜悅、高昂、憤怒的情緒。我們的這段京劇是西皮還是二黃呢?帶著這個問題一同來欣賞。(西皮)
教師:這段音樂特別有韻味,對嗎?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段曲譜也許會有所發(fā)現(xiàn)(出示曲譜)。(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京劇的資料)樂譜中出現(xiàn)了不少裝飾音,誰能說說都有哪些裝飾音呢?(上波音、前倚音、保持音記號、自由延長記號)
教師:我們對比一下有與沒有裝飾音的效果(教師示范),哪一次好聽?有裝飾音的效果好,是嗎?就是這些裝飾音的運用造成了京劇花腔的拖音,使之別有韻味。
帶領學生學唱兩句,體會其韻味。
(二)念——念白(出示課件)
教師:京劇雖然把“唱”作為重要表現(xiàn)手段,但它不是單獨運用,經(jīng)常與“念”配合,互為補充,那么京劇中的念白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是否一樣呢?下面我們來聆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中的那句“奶奶,您聽我說……”
教師:與我們平時的朗讀一樣嗎?很顯然不同,音調較高,同學們跟老師念一念。它在推動劇情、刻畫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有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力、感染力,它不是普通的生活語言,而是經(jīng)過藝術提煉的。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句“奶奶,您聽我說……”
(三)做——做功(出示課件)
教師:戲曲除了語言,還要通過動作來展示人物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京劇中的“做”正是為了完成以上任務而強調的一門功夫,所以稱為“做功”,也稱“做派”。京劇中唱時的眼、手、動作都是“做”,它很大一個特點就是動作是虛擬的。由于舞臺的局限,它有一個特定的場景,為了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肢體語言而夸張的動作叫做虛擬表演。如騎馬只有一根馬鞭(示范)、開門動作(示范),大家一起來學學。
教師:京劇中對種種生活情景,如開門、關門、上樓、下樓、上船、下船、乘馬、行舟、飲酒、跪拜,在表演時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
面請大家看一看,猜猜他們在干什么?(分別讓學生欣賞開門、喂雞、穿針三個片段;再讓學生欣賞上樓、下樓片段;學生通過看、說、學進行表演。)
教師:下面我們欣賞一段京劇里比較著名的虛擬表演《三岔口》,看到表演精彩處可以大聲叫好,鼓掌!
教師:我們來進行創(chuàng)作比賽,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一個動作給大家表演。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跟著念、跟著唱、跟著做。體會一下鐵梅是如何通過手、眼、身體動作和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四)打——武打(出示課件)
教師:戲曲中的武打、對花槍、翻跟頭,就是“打”,京劇中的武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武戲演員必須要自覺練功訓練,提高自己的武打技巧?!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的精彩表演,都是在臺下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京劇中的武打(視頻)。
教師:這些對打看似簡單卻需要精深的功底。我國京劇優(yōu)美的唱腔、瀟灑的舞姿、夸張的表演、五彩的服飾、富有特點的臉譜,無一不是美的。
六、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和過程。
教師:今天我們只是了解了京劇中的一些很膚淺的知識。中國的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悠久的歷史,連外國人都很喜歡它,那么作為中國人、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在課外多聽、多看、多學,為弘揚我國傳統(tǒng)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也許在多年以后的京劇舞臺上,就會出現(xiàn)我們某個同學的身影。今天讓我們隨著戲歌《唱臉譜》的音樂唱著、走著圓場步離開教室,結束我們的京劇之旅吧!
教學反思
整節(jié)課本人以京劇知識為主線貫穿全課,從京歌《唱臉譜》的演唱,導入京劇基本常識的學習。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將枯燥的京劇知識貫穿在欣賞的內容之中,運用多媒體大量展示京劇不同行當?shù)哪樧V、人物、劇情、表演、唱腔等,激發(fā)學生學習京劇的欲望。綜合運用學生的各部分感官,全員參與、全員互動,通過聽聽、唱唱、演演、打打、敲敲等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唱、念、做、打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充滿自信地表現(xiàn)心中的京劇,充分交流、分享京劇帶來的歡樂,激發(f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京劇表演形式抒發(fā)感受、交流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在參與中展現(xiàn)個性和創(chuàng)作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