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連發(fā)
摘要獨生子女逐漸成為中國的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據(jù)權威機構統(tǒng)計至1995年,中國3.2億個家庭中,獨生子女的家占20.7%,獨子達6600多萬。在獨生子女的成長中,只要家庭成員及教師能發(fā)揮孩子的優(yōu)勢,他們的體格、心理都會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本篇就是對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教育進行闡述的。
關鍵詞獨生子女 心理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后,獨生子女的問題成為社會的普遍性問題。獨生子女指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現(xiàn)象。由于在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的指導下,廣大城鄉(xiāng)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未來的家庭子女也逐漸“獨生化”,在校學生也將均為獨生子女。在學校教育中,他們也將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流??梢?獨生子女問題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課題。
現(xiàn)有人才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敗,但我國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這些被稱為“小太陽”的獨生子女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四二一”綜合癥普遍存在,學校教育在這個強大的保護網(wǎng)面前顯得十分無奈,更是給我國民眾敲響了警鐘。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很有必要了解自己子女的心理特點,以利于把無盡的愛融入富有理性的教育工作之中,使孩子得到理想的發(fā)展,去迎接競爭年代的挑戰(zhàn)。
1 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獨生子女某些優(yōu)良或不良的個性心理特點并不是“天生”具備,而是后天認為的獨特環(huán)境和特殊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
1.1 良好的心理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父母是子女的終身教師,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父母應友善的捕捉中男女的知識“增長”和“坡點”的明銳的觀察力,而不是空閑或高興的時候對他們學習及生活上的關心。這樣才成龍成鳳的意愿成為現(xiàn)實。
美國心理學家約.克勞迪.廉發(fā)雷爾作出這樣的研究: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說,獨生子女的智力較好,聰明伶俐,思維活躍,才思敏捷,觀察力強,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好,精力旺盛,活潑開朗,興趣廣泛,情感豐富,更易于獲得事業(yè)上成就。獨生子女對“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評價明顯優(yōu)于非獨生子女,形成以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獨生子女或得較優(yōu)越的經(jīng)濟物質條件。(2)獨生子女享有充分的愛。(3)獨生子女的教育條件好。
孩子入學后要做到和學校共同教育。重視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目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觀察社會、觀察自然、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就知欲望。重視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教育?!敝匾曆詡魃斫毯蛯薪逃?進行安全、生理衛(wèi)生和世界觀的教育。
1.2 不良的心理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F(xiàn)在的獨生子女多數(shù)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家長對他們百般呵護、千嬌萬寵,使得孩子們生活上依賴性強,缺乏基本的生存意識和起碼的自理能力。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別人,一切“唯我獨尊”心理素質差,經(jīng)部起挫折,缺乏同困難斗爭的意志,在自己的欲望中得不到滿足時,很容易厭棄社會,自暴自棄。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容易出現(xiàn)某些令人擔憂的不良心理品質,如好逸惡勞,高傲自大,驕橫人性,孤僻不合群,自私霸道,意志薄弱等。
造成不良心理品質的原因是家長教養(yǎng)心理偏差,致使教育不當造成的,目前家庭中出現(xiàn)以下幾點傾向:(1)培養(yǎng)目標上期望過高。(2)感性生活上過度依戀孩子。(3)在經(jīng)濟上偏重子女。
2 針對獨生女子的特點進行教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上的各種思潮、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其中,真可謂“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边^去的孩子羞于告訴別人家長是干什么的,而現(xiàn)在有一個班15﹪以上的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替家長賣面條,賣水果,賣冰果守煙攤,一副“小老板”模樣,就在同學、熟人買東西也是一是一,二是二,沒有一絲一毫的難為情,諸如此類之事,還有很多,舉不勝舉,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值得家長及老師深思嗎?為培養(yǎng)具有基本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克服不良的心態(tài)。改變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既要遵循共同性的教育原則又要選用特殊性原則。對獨生子女教育著重以“獨”字著手。
2.1 加強兒童間的有好往來,貫徹互教原則
“獨”這個名詞本身就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他們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因“獨生”收到家人的厚愛,收到的庇護近乎全封閉。另一方面,整齊化的單元樓房,裝修和擺設都高檔化得孩子也就難與外界進行正常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解除孤獨的生活。要鼓勵孩子到群體中去。日本一位教育家山下俊朗強調要以“兒童教育兒童”即互教。他認為這對獨生子進行教育的根本原則。兒童是從模仿開始他的學習生活的,二模仿最好的對象是兒童伙伴。因此,家長要把孩子動員出去找伙伴,同時,也要歡迎他的伙伴到家里來,給他們固定的活動范圍。當孩子出現(xiàn)矛盾時,家長別急于插手,先讓他們自己解決,解決不了時家長再給予引導。讓孩子在群眾活動中學會交往,從中培養(yǎng)出團結合作的精神,友愛寬容的風度,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美國家庭教育專家史蒂文先生認為:家教最基本的內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孩子怎么與他們建立聯(lián)系,怎么面對困難,怎么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因此,家長要放心讓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鍛煉。
2.2堅持熱愛與嚴格相結合的原則
原蘇聯(lián)教育教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嗎?”在教育孩子,父母的同時切不可忽視教育孩子熱愛老一輩。二是培養(yǎng)獨立能力。要學會生活,會照顧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劉少奇同志曾說: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改,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能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堅強意志的品質。艱苦奮斗的教育業(yè)體會現(xiàn)在教育子女具有調節(jié)自己需要的意識達到合理消費,節(jié)約財富,珍惜時間,奮發(fā)向上。
2.3 堅持教育影響一致性的原則
教育影響一致性表現(xiàn)在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教育要求要一致,也體現(xiàn)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要求必須一致。如果教育不一致,就會使教育影響互相抵消,正確的要求不能得到貫徹和鞏固。
家庭成員教育一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家庭有兩種現(xiàn)象影響了對孩子的教育。一是父親嚴厲,母親慈祥。有的孩子犯了錯誤受到父親的指責,母親卻出來袒護。二是父母嚴格,老一輩溺愛。有人對武漢875戶獨生子女進行調查,老人過分溺愛孩子達743戶,占85%,能配合孩子父母教育的只有132戶,占15%.像這樣的家庭教育,會使家長的威信受損害,也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家庭成員中遇到不同看法時先要取得一致,而后進行教育。
學校教育要同步,家長要校仿,老師要家訪。學校辦家長學校,也就是使學校教育同步的一項具體措施。家長對學?;蚶蠋熡锌捶?不要再孩子面前議論,應該到學校與老師交換看法,盡可能相互融合。
只有家庭成員,學校之間要求一致,態(tài)度一致,方法一致,才能使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匯合一支強大的教育力量,促使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獨生子女的教育是一項艱巨浩大的系統(tǒng)工作。教育的周期長、見效慢,就更應加大教育力度。給孩子們一片藍天,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辨別方向,學會飛翔。讓我們?yōu)榭缡兰o的雛鷹插上矯健的翅膀,使他們在高空自由翱翔,奮勇搏擊!
參考文獻
[1]陳永昌.中國基礎教育論文大典(綜合篇)——父母是子女的終身教師.
[2]譚強劍.中國基礎教育論文大典(綜合篇)——淺論家庭環(huán)境影響及其與學校教育的關系.
[3]王玉宇.中國基礎教育論文大典(綜合篇)——關于獨生子女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
[4]當代青年研究,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