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衛(wèi)
一家大商場由于經(jīng)營不善,瀕臨倒閉,欲以極低的價格甩售商品變現(xiàn)。朋友聞訊,搶先進了一批。朋友在菜場邊租了間近80平方米的閑置門面,他想,這些商品價廉物美。只要稍加吆喝,要不了幾天,就能猛賺一筆。
朋友很有耐心,將商品按價格分為5元、8元和20元等幾個銷售區(qū)。為了給顧客造成清倉甩賣的印象,他將所有商品都雜亂無章地堆放著,墻角還故意散放著一些破紙箱和打包帶。
“商場倒閉,低價甩賣,實惠啊!”電喇叭一響,果然吸引了不少來買菜的主婦和老人。一時間,店內(nèi)人頭攢動。在門前的收銀臺,一個中年婦女拿著一床毛毯間同伴:“這么便宜,該不會有問題吧?”另一個老太太更顯冷靜,她啥也沒買,跟旁邊的人嘀咕道:“只有錯買,沒有錯賣。過兩天再來,說不定還要便宜?!边@兩個人的話,頓時讓很多人打消了搶貨的念頭。
接下來一連幾天,喇叭雖然連著喊,但店里卻冷冷清清。朋友急了。經(jīng)謹慎思考,他想出了一個險招。悄然改變了促銷策略。
其實,很多人仍惦記著他的便宜貨。一天,一位中年婦女買完菜,漫不經(jīng)心地進店??戳素浳锏臉?biāo)價,她叫了起來:“老板,這些東西前幾天一件還是八塊,今天怎么成了八塊五?”朋友告訴她,本來就是虧本銷售。即使按此標(biāo)價還是虧的。幾個隨后來的顧客也突然發(fā)現(xiàn)價格“漲”了,雖然只是“微調(diào)”,但心理上顯然受了一點沖擊。
朋友不動聲色,每隔兩天,就把價格往上調(diào)五毛。發(fā)現(xiàn)這一“異動”后,一些精明的家庭主婦再也按捺不住。店里很快便熱鬧了起來,原來賣不動的商品成了緊俏貨……
歷時一個月,朋友收攤,純賺3萬元。事后他感嘆:做生意實際上就是跟顧客“斗智斗勇”,逆向的“遞價”促銷,最終打開了顧客觀望的閘門,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