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晉梁 浦長玲 朱萬紅
奧林匹克文化與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的沖突,歸根結底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為了揭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演繹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分析奧林匹克文化和我國農村體育文化涵義,并對奧林匹克文化與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的沖突問題加以闡述。
一、提出問題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奧林匹克文化融入中國,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農村體育文化欣然走向世界。同時,值得考量的是,這種來自西方的強勢文化與我國農村體育文化之間是否存在沖突,其對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是否有利,怎樣在吸收引進奧林匹克文化的同時,避免一味地全盤接收來自西方的強勢體育文化,保護好我國特有的農村體育文化,并將我國村落體育文化發(fā)揚光大,使其成為后奧運時期我國體育文化的一大亮點,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奧林匹克文化與農村體育文化的詮釋
廣義的奧林匹克文化,包括奧林匹克運動的全部思想體系和活動內容,是奧林匹克運動在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物質財富即物質文化,主要指奧林匹克運動對人體技能的改造、發(fā)展,以及所采用的各類場館、器材等物質文化設施和由此產生的文化形態(tài)。精神財富即精神文化,主要指奧林匹克運動對人的內心世界、社會行為的影響,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狹義的奧林匹克文化,主要指奧林匹克運動對人的內心世界、社會行為的影響,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有形體、圣火、演講、雕塑等文化藝術活動參與,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傳統(tǒng)。農村體育文化是指在村落家族文化、村落宗教文化、村落社會文化、村落倫理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的“健康”體。
三、奧林匹克文化與農村體育文化的沖突
奧林匹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全球化的今天,奧林匹克文化對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產生了強勢的沖擊,致使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農村體育文化的生存、發(fā)展危機重重。
(一)價值取向的沖突
奧林匹克運動多元多層的體育文化結構和以競爭性運動項目為主導的體育形式,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具有明顯的世界性、競爭性、科學性和商品性等特色。奧林匹克體育突出“公平競爭”“重視抗爭”,奧林匹克文化價值取向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體在某一單項機能方面的潛力,顯示外化的力量、健美與征服力,強烈追求征服自然和個性解放。
農村體育文化注重“倫理”“追求和諧”,在我國儒家文化的社會價值體系中,形成了“天下一統(tǒng),定于一尊”的國家價值取向,形成了“家族至上,家外有家”的家庭價值取向,形成了“偏重人倫,以情為貴”的倫理價值取向,形成了“保存天理,滅絕人欲”的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了“我族中心,自給自足”的外交價值取向和“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的目標價值取向。綜上所述,奧林匹克文化與農村體育文化之間在價值取向上存在明顯的不同,產生差異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體系上沖突
奧林匹克運動與我國農村體育在本質上是有巨大差異的兩個體育體系。奧林匹克文化有成熟的體育思想理論、方法、組織、制度和規(guī)則,并有完備的物質設施作保證。而我國農村體育文化主要是針對人的特定需要構建的,古代哲學和醫(yī)學理論所支撐的傳統(tǒng)體育理論和實踐具有局限性,且因農業(yè)社會經濟狀況和道德規(guī)范所限制而形成的不完備的與現(xiàn)代社會不匹配的體育組織、制度、規(guī)則和體育物質文化建設。奧林匹克運動的體系能夠得到貫徹,各種活動能夠付諸實施,是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個結構完備、功能齊全的組織體系。而農村體育體系幾乎沒有明確的組織管理,也較少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并沒有自覺地將這些活動納入到體育領域中來??梢?,奧林匹克文化體系與我國農村體育文化體系之間存在懸殊差異。
(三)傳播中的沖突
在2008北京奧運會申辦及舉辦成功的同時,也使奧林匹克文化在占世界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的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理論體系概念清晰,定義確切,其原理可通過科學實驗予以驗證,在傳播中極易被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們所理解、接受。再加上其地域的開放性和項目的競技性,使奧林匹克運動在剎那間風靡全球。而農村體育理論體系的語詞表述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概念含蓄模糊,缺乏確切定義,原理主觀抽象,無法進行具體檢驗,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點,致使其在向其他民族和國家傳播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異質文化的阻滯和碰撞,從而成為它走向世界的羈絆??梢姡趭W林匹克強勢文化的傳播中,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的傳播。
四、小結
奧林匹克文化和我國農村體育文化是完全的異質文化,其沖突是客觀存在的。北京奧運的成功申辦及舉辦,將這個強勢的主要以西方體育文化為主的奧林匹克文化傳播到中國,中國體育文化也向奧林匹克文化接近,不斷融入奧林匹克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會增,王向東.我國村落體育的文化特征及發(fā)展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0).
[2]茹秀英.新中國50年來中西方體育文化沖突與融合的歷史透視及原因剖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3).
[3]董廣杰.中西文化透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
[4]高彩云.奧林匹克文化與華夏體育文化的比較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1).
(作者單位:湖北咸寧通城一中體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