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嵱
在中國國有企業(yè)家中,他享有改革“常青樹”的美名。從率先打破“鐵飯碗”到“罷考”拒絕“婆婆”們的過多干預,從與跨國公司合資轉換機制到兼并老字號胡慶余堂……每個歷史時期,他都有過許多與當時價值觀“格格不入”的“狂放”之舉,而青春寶品牌也在他37年的“掌門”生涯中漸漸長大……
“2009年,我們保證不裁一名員工,不減一分工資?!边@是75歲高齡的青春寶集團掌門人馮根生的承諾。面對經濟危機,馮根生不無狂傲地說:“當了38年廠長,我們不知經歷過多少‘寒冬,早就有了免疫功能。”
在首屆全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乃至全國所有的國有企業(yè)家中,馮根生算是“長命”的一位。不過,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這位在歷次改革中都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出頭鳥”,為何總能化險為夷?馮根生的回答頗耐人尋味:“既然當了改革出頭鳥,就一定要盡力地高飛,千萬不要飛飛停停,那樣反而容易被獵槍打中。只要你保護好心臟——不要有私心,即使別處被打傷了還是拼命飛,只要飛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槍也打不中你了?!?/p>
從學徒到廠長
1978年,馮根生第一次聽到“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這樣的語言,感覺“不可思議”。不僅語言太新鮮,當時馮根生任廠長的中藥二廠的“窘境”,也讓他感到現(xiàn)代化很遙遠:全廠職工190多人,總資產只有37萬元,廠里連一臺電動機都找不到。此時,他擔任這家藥廠廠長已經整整6年的時間。
馮根生出生于一個醫(yī)藥世家,其祖父馮云生,父親馮芝芳均是聲名遐邇的國藥老字號胡慶余堂的資深藥工,而他自己也在14歲那年踏進這個江南藥王的門檻當學徒。
杭州胡慶余堂的創(chuàng)始人是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在胡雪巖親筆書寫的牌匾下,當小學徒的馮根生聆聽了胡慶余堂的百年堂規(guī),60年后,他對當時的教誨依然記憶猶新。
馮根生進入胡慶余堂剛剛5個月,杭州城解放了,但是,馮根生的學徒生涯并沒有中斷,3年的時間,他在胡慶余堂汲取到了足夠多的醫(yī)學養(yǎng)料,為他以后在中藥界揚名立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72年,杭州桃源嶺下,胡慶余堂的郊外車間獨立出來,升格為杭州第二中藥廠,38歲的馮根生被任命為新廠的廠長。
“樹根草皮破廠房,黃泥路面籬笆墻。腳踏肩膀扛,滿眼破灶桶鍋筐……”一位小青年用紀實手法這樣描繪中藥二廠當時的荒涼與簡陋。建廠不久,一個工作組來廠里檢查,臨走時留下一句話:這哪像生產藥品的工廠,簡直是電影《夜半歌聲》里那座鬼氣森森的破廟!
這句話給了馮根生很大的刺激,在廠里那間當作食堂的破草棚里,他對全廠職工說:“我們承認貧窮,不能甘心貧窮;我們承認落后,不能甘心落后。10年后,要把我們的工廠建設成國內一流的企業(yè)?!碑敃r,許多人不相信這句話,還有人把它當成了笑話。
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雖然結束了,但一些條條框框仍舊束縛著人們的頭腦。那時候,藥品市場幾乎是治療藥一統(tǒng)天下,保健藥被斥為是為“資產階級,剝削階級老爺太太”服務的,沒有人敢生產。杭州地處江南,人民生活富裕,老百姓有服用保健藥品的傳統(tǒng)。在胡慶余堂當學徒的時候,馮根生就親眼見過中藥保健品受歡迎的“盛況”。
在生產中藥治療藥的同時,馮根生和他的同事們開始尋找中藥保健品的藥方。經過反復搜集,篩選和比較,他們終于闖進了古代帝王的宮闈,找到了一劑名為“益壽永貞”的藥方。藥理實驗證明,它對增強思維活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心肺功能等都有獨特功效,對氣陰兩虛的中老年體弱者具有良好的滋補保健作用。馮根生把它命名為“青春恢復片”,后改名為“青春寶”。
1978年,青春寶抗衰老片通過藥理檢驗,拿到上級部門去審批時,卻被一位領導斥為“不為工農兵服務”,犯了“方向性錯誤”,不予批準。禍不單行,另有一位名頭很響的專家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說從這支藥的名字看,就違反了自然法則,違反了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個“方向”,一個“世界觀”,兩頂大帽子,壓得馮根生喘不過氣來。堅冰難破,馮根生害怕錯過藥品推出的最佳時機,毅然決定先投產。這個膽大妄為的決定,讓馮根生和青春寶都命懸一線。
馮根生一方面積極找各級領導申訴,力爭取得支持;另一方面先把青春寶放在工廠小賣部里進行內部銷售。一些外賓和國內文藝,演藝界名人服用了青春寶后,感覺效果顯著,香港等地的報刊還作了報道,之后一傳十,十傳百,最終轟開了內地市場的大門。香港媒體自此送給馮根生一個“狂商”的稱謂。
破“三鐵”風波
1983年,中藥二廠的產值已由過去的不足200萬元,驟升至2400萬元,利潤達到300萬元,成了杭州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企業(yè)?!案母镩_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振奮了人們的精神,也釋放了國有企業(yè)曾經被壓抑的生產力?!瘪T根生說。
然而,在這個沿襲傳統(tǒng)國有體制的企業(yè)中,馮根生越來越深切地感覺到,“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已經變成中藥二廠繼續(xù)前行的障礙。1984年,馮根生毅然提出實行廠長負責制,推行勞動人事改革;即干部能上能下,破掉“鐵交椅”;職工能進能出,破掉“鐵飯碗”;收入能高能低,破掉“鐵工資”。吃慣“大鍋飯”的職工們哪里能適應這樣的改革?有人說,“中國有幾百萬國有企業(yè),人家不改革,你馮根生為什么要改,頭腦發(fā)熱啊?”一時間,到處是反對“破三鐵”的聲音:“職工全變成了合同工,還叫全民企業(yè)嗎?”
可馮根生沒有退讓,他相信只有破掉“三鐵”,國有企業(yè)才有活力。他堅持勞動表現(xiàn),勞動紀律和工資收入掛鉤,一位骨干工作時間在車間里洗頭,馮根生依據(jù)規(guī)章扣了她50元錢(當時全廠月均工資只有65元),被職工們嘆為“比在美國洗頭還貴”;一位副廠長因為“夏時制”忘了調表,遲到兩分鐘,也被當場罰款。職工們開始認識到,這次“破三鐵”看來不只是說說,而是來真的了。更重要的是,職工們看到了改革給大家?guī)矸N種好處,尤其是整體收入和福利都有了提高,于是轉而支持改革。
這次改革讓中藥二廠迎來了又一次飛躍。1986年,“青春寶”進入美國市場。1988年,中藥二廠銷售總值近1.7億元,利稅達到2500多萬元,在全國數(shù)千家中藥廠中脫穎而出。
然而,1989年,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出口受阻,中藥二廠也滑入低谷。
正當企業(yè)危機重重的時候,馮根生的辦公桌上卻出現(xiàn)了三張考試通知,這讓他禁不住拍案而起:“即使把我免掉,我也不考。”老馮“罷考”,又一次引起軒然大波。
那時,上級部門對國有企業(yè)廠長有各種考試,內容五花八門,從安全知識到財務制度,從勞動工資到經濟合同,甚至連環(huán)保綠化知識,計劃生育條款等,也要讓廠長親自去考。長期在一線奔忙的馮根生哪有那么多的時間陷入到這里邊?
幸運的是,馮根生“罷考”事件得到
了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的支持。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次“為企業(yè)領導人松綁”的大討論。因為馮根生的“罷考”,全國的國企廠長都獲得了“解放”。
兒子兼并老子
在這場大討論中,馮根生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形式主義這一套東西喜歡到我們國有大中型企業(yè)來擺弄?”他一直認為,國有企業(yè)是“老虎”,現(xiàn)在的關鍵是,這只“老虎”被束縛住了手腳,所以反而斗不過放開手腳的“猴子”。
馮根生開始考慮轉變經營機制,他覺得,和外商合資經營是轉變機制的一條最直接、最簡捷的路子。然而,誰都知道,馮根生是以高舉民族藥業(yè)大旗聞名的,如今突然想起來要披上一件“洋衣服”,這在當時可算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1992年,杭州中藥二廠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并由外方控股。與當時大多數(shù)合資不同,馮根生采取了母體保護法,保留青春寶集團母體青春寶商標品牌,總資產重新評估,只將其核心部分與對方合資。此舉既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保護了青春寶的全國馳名商標,又為企業(yè)發(fā)展贏得了機會。
1996年,胡慶余堂瀕臨倒閉,負債近億元,眼看這塊金宇招牌就要關門,合資后剛剛駛入發(fā)展快車道的青春寶集團決定接手。兒子兼并老子,一時傳為美談。
改革開放以后,由于改革乏力等原因,胡慶余堂的發(fā)展速度大大滯后,漸漸陷入衰退。當初“分家”時,中藥二廠的產值,利稅不到胡慶余堂的1/10,可到了1996年,由中藥二廠發(fā)展而成的青春寶集團對國家的貢獻已經是胡慶余堂的10倍。24年間,兩者的差距擴大到了100倍之多。
1996年底,脫胎于胡慶余堂的青春寶集團兼并了近乎資不抵債的胡慶余堂。針對胡慶余堂的現(xiàn)狀,馮根生開出了12個字的“藥方”;擦亮牌子,轉換機制,清理攤子。“我只派過去4個人,卻帶去了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積累的全部‘軟件。事實證明,只要解決機制問題,老化的國有企業(yè)也可以成為‘青春寶。”馮根生說。
一年之后,胡慶余堂就取得了銷售額,出口額和利稅的三大突破。如今,胡慶余堂已經成了集團中經濟效益僅次于正大青春寶的“二姐”。
這一“兒子兼并老子”的案例,在業(yè)界一時傳為佳話。
“馮根生難題”
1997年秋天,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了新的分配機制,將實行了多年的“按勞分配”原則,修改為“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
時年64歲的馮根生敏感地捕捉到了這個契機。他向董事會提出,“拿出中外合資中中方股份的50%,按要素改制,分配給每個職工,讓工者有其股?!瘪T根生設想通過股改,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yè),國家的利益緊緊捆在一起,讓員工在企業(yè)擁有資本,真正成為企業(yè)的主人。
1997年10月6日,正大青春寶董事會全票作出決定,從公司現(xiàn)有的凈資產中劃出20%作為個人股賣給員工及經營者。同時決定,馮根生作為經營者需認購其中2%的股份,計人民幣300萬元。
這一次,馮根生面對的質疑更加尖銳和猛烈。有老同志說:“馮根生還是不是共產黨員?是黨員就要講奉獻,我們當年干革命的時候,誰計較過自己的利益!”一時間,街頭巷尾爭談馮根生,形成了著名的“馮根生難題”。
為此,杭州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幾次會議進行研究。1998年6月初,“正大青春寶國有股權有償轉讓方案”被批準通過,持續(xù)8個月的爭論這才畫上了一個句號。
股改方案批下來了,馮根生卻傻眼了,職工們也開始猶豫了。因為股權是有償轉讓的,馮根生持300萬股,需要300萬元的人民幣。他哪來那么多錢?合資前,他的月工資是480元,合資后雖增加到幾千元,但與300萬元相距甚遠。職工們的心更懸了,你馮總60多歲了,我們交了錢你退休了,企業(yè)虧了我們找誰去啊?
在一次家庭會議上,馮根生把貸款持股的意向向全家人做了說明,獲得一家老小的贊同,二兒子還向他提供了經濟支持,讓他能夠少貸一點款。最后馮根生貸款270萬元。
看馮根生帶了頭,職工才開始放心購股。到1998年7月12日,職工認購資金全部到位,認購率達到100%?!爱敃r我的壓力是很大的,首先我自己每天要還的利息就是700多元,一千多職工都是多年的積蓄壓在那里的,所以沒有退路可走?!?/p>
股改之后,職工們就要為自己干活了,他們自覺加班加點,連水、電費都大幅下降,原來國有企業(yè)的那種懶散習氣一掃而光。當年企業(yè)分紅就達30%,之后不到3年時間,所有本金全部返還。
2002年,杭州市政府決定,對杭州萬向集團魯冠球、娃哈哈集團宗慶后和青春寶集團馮根生每人給予300萬元重獎,這似乎是對“馮根生難題”做出了一個側面的回答。
古老產業(yè)的攻與守
有人說,馮根生屢屢充當“出頭鳥”,卻沒有遭遇挫折,實屬幸運。但馮根生心里是有數(shù)的,他的信心來自于中藥產業(yè)未來前景,也來自于自己對中藥事業(yè)的情感。胡慶余堂的學徒經歷帶給馮根生最大的財富就是虔業(yè)之心,讓他懂得堅守和堅持。
幾十年中藥傳統(tǒng)文化浸潤,給馮根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馮根生的觀念里,中藥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需要攻守相配合的。比如設備上可以改進,工藝上可以調整,但是配方和整理炮制技術,卻是絕對保密的。從整理炮制到提取,馮根生不用進口設備,全部采用古法;制劑、罐裝,壓片,這些環(huán)節(jié)采用進口設備進行現(xiàn)代化的生產?!八?藥)到了這個地方已經固定了。”馮根生將這樣一種組合稱作: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如今,馮根生最大的滿足是古老落后,被人看不起的中藥行業(yè),已經令人刮目相看,是一個可以和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天然藥物相媲美的產業(yè)。
在正大青春寶的廠區(qū),有一座老黃牛的青銅塑像,馮根生特意把它安置在自己辦公室的窗下,他說經??吹剿?,會感覺到一種力量。
馮根生的自我定位是“國企保姆”,這使得他在制度供給不足的環(huán)境下?lián)碛幸环蓦y得的平常心。但青春寶集團上上下下都喜歡叫他“老板”,他似乎也樂于接受這樣的稱呼。
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后,青春寶集團實力大增。那段時間,馮根生也曾興奮地想往銷售額100億、200億擴張,先后投資過服裝,家電,房地產……“我搞了幾十年藥,做藥沒人能騙得了我。但是做其他行業(yè),我不懂啊!多元化根本沒效益,都沒成功?!?000年,青春寶集團召開董事會,決定從此以后,集中資金投入醫(yī)藥行業(yè),再也不做雜七雜八的投資了。
很多人問馮根生,青春寶為什么不上市?馮根生總是說:“如果上市募來幾十個億,我怎么花?投資要對股民負責,不能投一個虧一個?!?/p>
一名外國記者參觀完青春寶集團后,用不流利的中國話問馮根生:究竟是什么動力促使你在不屬于自己的國有企業(yè)里這么拼命地干?馮根生先后給出了三個答案:“因為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因為我是全國勞動模范。”“是為了振興我們的中藥事業(yè)?!笨墒?,這位記者對他的所有答案都不滿意。
“我們做了,別人還不理解,外國人不理解,中國有些人也不理解。”這讓馮根生一度非常困惑。但是,馮根生仍堅信一個自己的理想,希望中國中醫(yī)藥能夠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認識中藥,享受中藥帶來的福祉。
“作為一個國有企業(yè)的管理者,只要我在工作,就會為振興中國中藥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睂τ?5歲的馮根生來說,這決不是唱高調,而是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拔业囊簧家呀浫谌胫兴幨聵I(yè),無法擺脫,也不愿離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