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暑假,浙江一所學校來了一個遠道而來的英國交流團,團員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交流團到達學校的第一天,就鬧出了小風波。
中午時分,來自英國的十多個孩子和中國的小朋友一起,到餐廳用餐,校方細心地為英國的孩子們準備了可口的具有英國風味的漢堡包、炸牛排,還有可樂,每人一份。而中國孩子吃的是快餐,是一份飯和三樣菜。中國孩子個個吃得很香,但許多英國孩子卻沒有吃,而是嘰嘰喳喳地討論,有的說不要牛排,有的說不要漢堡,還有的說需要咖啡,餐廳里鬧哄哄的。
中方的老師見了,心里有了想法,覺得這些孩子太嬌貴了。我看了這位老師在網(wǎng)上發(fā)的帖子時,當時心里也有想法,你們是客人,我們是主人,怎么能當面挑剔主人提供的食物呢。
中方老師說,讓他更想不到的是,英國孩子們的帶隊老師也提出來了,他非常直率地說:你們應該給我們一個選擇食物和飲料的機會。這就讓他更加有想法了,你們英國人怎么能這樣無禮!但他又不能當面發(fā)作,只好讓餐廳工作人員允許英國的孩子們調(diào)換食物和飲料。英國的孩子們個個喜笑顏開,美美地享受了這頓午餐。
本來這個小風波,我們可以感嘆一下外國的孩子不懂得尊重人之類。但有一則新聞,卻讓我發(fā)覺這樣的小風波,錯的不是英國孩子,恰恰是我們自己。
暑假期間,來自英國、澳洲、美國等國家的孩子在廈門搞夏令營,在游鼓浪嶼的時候,團長讓孩子自己選擇游玩的地方,外國的孩子們看著地圖,有了許多選擇。而中國的孩子雖然在討論,但提不出一個建議,最后中方老師決定讓中國孩子游日光巖,結(jié)果所有中國人的孩子都說好。此時,一位美國老師說了一句話:你們的孩子,難道連選擇都不會嗎?
這句話問倒了中國老師,也問倒了我。還真不要說,這個美國老師一眼看出了中西方孩子的區(qū)別,為什么西方國家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而中國的孩子喜歡聽老師的,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做,而且是行動一致,萬馬齊喑的樣子?你說這正常嗎?老師說中午吃快餐就吃快餐,要大家爬日光巖就爬日光巖,這里面暴露的不僅僅孩子們喪失了選擇權(quán),而且透露出中國式教育的一貫思維,這種家長式、帝皇式的命令教育,大家說這是表現(xiàn)服從的優(yōu)點,是我們教育的成功,我看卻是一種扼殺。
有位老師寫博客,說外國的學校課堂上,孩子們答題非常踴躍,孩子們會提出許多千奇百怪的問題,而老師是不能責罵這些孩子的。如果在中國的學校課堂上,一個孩子如果敢嘗試回答一些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老師馬上可能召見家長,讓家長好好管教了。最讓人可笑的,當數(shù)一些觀摩課,老師在上面娓娓而談,學生站起來回答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回答得十分正確。既然學生都那么懂了,也沒有什么問題,老師為什么要上這樣的課呢?
沒有人質(zhì)疑這樣的觀摩課,因為我們的思維都已經(jīng)習慣了,這叫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快,教學非常非常成功。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已經(jīng)走在了一條名叫教育產(chǎn)品流水線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生產(chǎn)整齊劃一的產(chǎn)品。在這個過程中,被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必須要經(jīng)過這流水線的打磨,一旦脫離流水線,那這件產(chǎn)品就會被人認為是廢品,無法進行市場流通了。
選自《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