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兼明
權力腐敗在人們的意識里,必然派生社會積怨。這一認知,使人們很少分析權力腐敗究竟是怎樣導致社會積怨的。
權力借助的是國家強制力,它既能支配和控制他人,也能主導社會利益的分配。所以權力被個人掌握,一方面會與公共利益發(fā)生關系,另一方面也必然地與掌權者的個人或集團利益相關聯。一旦對個人或集團利益的謀取侵犯到公共利益時,腐敗行為就形成了。在此過程中,腐敗官員所獲取的個人利益,與其所損害的公共利益相比,往往不過九牛一毛,如最近媒體關注的力拓間諜門事件中,中國鋼鐵行業(yè)內部少數掌握了一定權力的人,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充當“潛伏者”、“內鬼”,向外資方出賣相關信息,致使中方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直處于絕對被動地位,2002年以來鐵礦石價格飆升,中方為此累計多支付7000億元。
在國家權力體系單一的情況,權力腐敗往往會大量繁衍。哈耶克認為,在這種狀態(tài)下極易出現“最壞者當政”這種奇怪的現象。因為個人只有完全服從單一的權力集團的目標,才會被權力集團接納。公職人員很快會面臨抉擇,是放棄個人尊嚴和公共道德感服從某種權力的意志,還是不肯妥協以致在權力集團內部遭受失敗?因為這個緣故,沒有獨立價值標準的人或無恥之徒,反而更容易隱藏真實的自己,在集團內部獲得更多的成功,權位越來越高。而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個人,因無法降格自己的道德和見解,反而在集團內部受到排斥。很多官員都選擇了前者,并同時把一切不道德的責任轉嫁給背后的集團。既然獲得權力是以放棄個人價值和尊嚴為代價的,用權力謀求私利,也就成為一種心理補償。
單一的權力體系,讓權力有了更大的強制性和更強的排他性,客觀上必然增大了權力的-不平等。由于不同條件下的掌權者是千差萬別的,這也使導致社會積怨的方式不一樣。分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典型的表現。
最常見的權力腐敗就是以權謀私及權錢交易,利用手中公共權力,直接侵占公共財物或利用交易謀取私利。不久前因腐敗被判死刑的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為插手當地利潤豐富的煤炭行業(yè),竟然擔任了與其紀委職務風馬牛不相及的“郴州市非法小煤礦整頓小組組長”一職。利用此便利,曾錦春為他人在辦理采礦證、爭奪礦山資源等事宜上提供幫助,先后收受私營礦主及其他人財物合計3000多萬元,另有來源不明財產近5000萬元??梢姡瑱嗔εc利益具有怎樣的關聯性。從強拿硬要發(fā)展到政經勾結的腐敗經營模式,放眼當下官場,王寶森、胡長清、成克杰、陳良宇等等莫不為典型。這種腐敗樣式,首先會在權力機構內部引起積怨,權大利大,那些位低的官員心態(tài)也難平衡。這種謀取私利的欲望,通過權力層層傳遞下去,最終轉嫁到民眾頭上,就形成了民眾的積怨。同樣,政經勾結這種經營模式的普遍,會把一些守法經營者排除在市場競爭的門檻外,或獲利微薄,或入不敷出,使誠實經營的團隊充滿積怨。當誠實成為失敗的代名詞時,社會積怨尤為深重,成功者會因為犯罪獲利而自怨自艾,失敗者可能因此而懷疑國家價值體系。
其次是直接買賣公共權力,就是常說的買官賣官。如黑龍江綏化市委書記馬德,直接把市委大院變成了烏紗帽批發(fā)部,涉及領導干部260多人,轄區(qū)內處級以上干部50%被卷入此案。前些日子查處的安徽省阜陽市“白宮書記”張治安也是如此,賣官者雖然倒了,買官者卻牢占官位。買官賣官本身就對權力結構有巨大傷害,它的積怨首先存在于無錢買官的公職人員中,其次那些用錢買來的權力,會瘋狂地掠奪民眾或下級官員,使社會積怨普遍化。買賣來的權力,還會將這種買賣方式伸向民間,凡與權力相關的事務都會明碼標價,徹底敗壞一個地方的官風民風。比如上述兩地就是如此,辦大事小事都需“打點”,民眾和公職人員充滿積怨。
失職瀆職、官僚作風也是權力腐敗的一種表現。權力本來是民眾賦予的,但權力偏偏不為民所用?!耙话咽帧卑炎约阂暈辄h的化身,大搞家長制、一言堂,營建裙帶關系,把權力監(jiān)督變成了權力庇護,使機構內部怨聲載道,責任意識淡薄。向上級匯報時虛報浮夸,只搞政績工程,民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來得不到解決。這類社會積怨如今在各地也非常廣泛,使民眾對政府效率與公信力完全失望。
近年來,集團賄賂和跨部門聯手貪腐的情況亦比較嚴重,這是更深層次的權力腐敗。行賄主體開始集團化、法人化,從私賄變成了公賄,用的是公款公物,目的是為了集團利益,減弱了行賄人的犯罪感。貪腐也出現了行政和司法部門聯手作案的情況,通過地產等大宗交易侵害民眾或其他集團利益。這兩類腐敗查證起來,都比較困難,使民眾有怨無處發(fā),對社會穩(wěn)定構成了真正的殺傷力。
當然,權力腐敗的樣式還有很多,但把權力當作商品,讓腐敗穿上合法外衣,卻是權力腐敗的總體趨勢。社會需要權力,但必須同時制約和馴化權力,否則因社會積怨而帶來的災難也將是深遠的。馬英九在總結國民黨反腐的教訓時認為:“權力是無法自我約束的。因為權力的自我約束往往需要更大的權力,結果必然造成更嚴重的腐化。權力的自省與自新只能在另一權力的制衡和替代下完成。”看來解決來自權力腐敗的社會積怨的一個重要途徑,還是要改變權力結構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