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會
【摘要】 目的 探討支氣管動脈內灌注化療在肺癌中應用及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采用支氣管動脈內灌注化療肺癌患者94例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94例治療的患者中完全緩解CR者27例,占28.72%;部分緩解PR者38例,占40.42%;穩(wěn)定SD者20例,占21.27%;病變進展PD者9例,占9.59%。有效率(CR+PR+SD)為90.41%。結論 支氣管動脈灌注療法對于不能手術治療或手術前局部化療的肺癌患者,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不但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提供了肺癌治療的新方法。
【關鍵詞】 支氣管動脈內灌注化療;肺癌;臨床應用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介入醫(yī)學的發(fā)展,介入療法已成為肺癌非手術治療中的重要措施。支氣管肺癌的主要血供來源于支氣管動脈,肺癌時支氣管動脈會增粗,插管成功率高。支氣管動脈灌注(BAI)抗癌藥物治療肺癌,將有效的抗癌藥物集中、大量地直接注入瘤體內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組病例選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科采用支氣管動脈內灌注化療肺癌患者94例,男60例,女30例。年齡61~82歲,中心型62例,周圍型22例。右肺51例,左肺43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X線、胸部CT、MRI、纖支鏡及病理證實。病理分型為:鱗癌60例,小細胞癌17例,腺癌13例,未定型癌4例,ⅠA期4例,ⅠB期4例,ⅡA期10例,ⅡB期29例,ⅢA期32例,ⅢB期13例,Ⅳ期2例。
1.2 方法
1.2.1 支氣管動脈灌注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經(jīng)皮股動脈穿刺,置入5F cobra導管鞘。逆行將導管推送到降主動脈,在左主支氣管和隆突水平附近,找到支氣管動脈進行造影,見支氣管動脈增粗,有較多分枝進入肺部腫塊,血管扭曲成團或蔓狀分布,確定支氣管動脈后,固定導管,觀察腫瘤供血及染色情況,以確定導管位于腫瘤供血動脈及有無其他分支動脈供血。通過導管灌化療藥物,用ADM(阿霉素)30 mg,MMC(絲裂霉素)10 mg,CDDP(順鉑)50 mg或CBP(卡鉑)300 mg分別溶于30~50 mL生理鹽水緩慢灌注。3~4周1次,3~5次為1個療程。
1.2.2 術后處理 拔出導管之后,穿刺點局部壓迫15~30 min,然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 h,患者術后平臥24 h,術后給予水化和利尿劑,這樣有利于造影劑和化療藥物的排泄,減輕患者全身的毒副作用。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化療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杉∽械? mg。
1.2.3 療效判定 結合治療前后的X線胸片和胸部CT,按通用的近期療效標準進行判定。按WHO腫瘤大小變化統(tǒng)一標準進行評定,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病變進展(PD),以(CR+PR)為有效率。
2 結果
2.1 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判定。94例治療的患者中完全緩解CR者27例,占28.72%;部分緩解PR者38例,占40.42%;穩(wěn)定SD者20例,占21.27%;病變進展PD者9例,占9.59%。有效率(CR+PR+SD)為90.41%,
2.2 化療反應及并發(fā)癥 本組病例BAI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惡心、嘔吐、發(fā)熱等不良反應,所有病例均未發(fā)生脊髓損傷及異位栓塞等比較嚴重的合并癥。
3 討論
BAI治療適應證:①有手術禁忌證或拒絕手術者;②已失去手術時機而病灶仍局限在肺內者;③手術前局部化療以提高療效者。支氣管肺癌的主要血供來源于支氣管動脈,當腫瘤累及胸膜,侵犯胸壁、縱隔時也可由鄰近的血管參與供血,如肋間動脈、胸內動脈、鎖骨下動脈、食管固有動脈及其分支[1]。選擇性支氣管動脈內藥物灌注,可使藥物直接進入肺癌病灶,瘤體局部的藥物濃度在較長時間內較其他部位多13~15倍[2]。使原發(fā)灶暴露于高濃度藥物之下,細胞毒性作用強,提高了治療的有效率。淋巴結轉移等也有動脈供血,藥物也能達到轉移灶,所以對轉移灶也有殺傷作用[3]化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腫瘤組織的血液供給,多血管型肺癌療效好腫瘤供血血管粗而多,血管越多,化療藥物達瘤體的劑量愈多,濃度愈高;血管分布得愈廣,與癌細胞接觸得愈充分,故療效愈好。少血管型則相反[4],由于腫瘤有側支循環(huán)形成,供血增加,因此在做BAI治療時找到了多支供血動脈,可以提高療效。不同細胞學類型對化療藥物敏感性不同。另外臨床分期不同,其有效率亦有差異,
BAI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為脊髓損傷及異位栓塞,脊髓動脈常與肋間后動脈、支氣管動脈共干,若注入造影劑濃度較高,劑量較大時會引起脊髓的損傷,造成肢體運動、感覺障礙,嚴重者造成截癱,是嚴重的并發(fā)癥。使用造影劑和注入化療藥時,濃度不宜過高,盡量減少造影劑的用量。發(fā)現(xiàn)與脊髓前動脈有動脈聯(lián)系的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是絕對禁止,栓塞前嚴格評估肋間脊髓動脈與支氣管動脈的關系,對存在較高誤栓風險的病例采用了同軸微導管技術進行超選擇性插管,避免了嚴重誤栓的發(fā)生[5]。
通過本組病例顯示,支氣管動脈灌注療法對于不能手術治療或手術前局部化療的肺癌患者,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不但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提供了肺癌治療的新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李麟蓀.臨床介入治療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04-306.
[2] 顧建平,何旭,陳亮,等.超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化療治療肺癌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7:908-911.
[3] 吳恩惠.介入性治療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09-215.
[4] 李濤,李茂進,胡紅耀,等中央型肺癌介入化療加栓塞的療效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35(9):693-695.
[5] 李天曉.惡性腫瘤介入治療學.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