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平
摘 要: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每年都有大量樓房落成,鋼筋混凝土民用建筑居多。介紹了目前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結構設計 問題 對策
1.引 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建筑業(yè)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實際設計工作中,常常發(fā)生住宅結構設計的種種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錯,這些差錯的產生,有的是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對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層住宅設計引起高度重視,盲目參照或套用其他的設計的結果;有的則是由于設計對設計規(guī)范和設計方法缺乏理解;還有的是由于設計者的力學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確的計算模式,對結構電算結果也缺乏判斷正確與否的經驗。
2.常見問題
2.1 荷載取值折減問題
荷載是上部結構對于基礎的一種力學作用,是上部結構設計與地基基礎設計之問的數值聯(lián)系。地基基礎設計的荷載是上部結構設計的結果,地基基礎設計的荷載必須和上部結構設計的荷載組合取值一致。但由于地基基礎設計與上部結構設計在概念與設計方法上都有差異,設計原則也不統(tǒng)一,造成了地基基礎設計荷載規(guī)定中的某些方面與上部結構設計中的習慣并不完全一致。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礎的負荷未按規(guī)范乘以折減系數。設計人員設計多層民用建筑時,在計算梁、柱和基礎的負荷時未按現(xiàn)行設計規(guī)范采用荷載乘折減系數計算其荷載值,因而荷載值不準確,造成浪費。
2.2 基礎設計問題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CB50068—2001)第1.0.8條明確了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的劃分。《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作為國家專業(yè)標準文件,僅注明了基礎設計安全等級應按國家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A設計規(guī)范雖然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guī)模和功能等將地基基礎分為三個設計等級,但是未能就地基基礎的安全等級的劃分加以確定,況且,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與地基基礎的安全等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煽慷仍O計統(tǒng)一標準中有關基礎安全等級第1.0.8條的引注2的規(guī)定,意味著地基基礎的安全等級不完全等同于上部結構的安全等級。筆者認為,地基基礎的安全等級不宜低于上部結構的安全等級。
2.3 上部結構
(1) 結構的抗震等級不明確
在工程設計中.多數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設防分類屬于丙類建筑,如民用住宅、辦公樓及一般工業(yè)建筑等等,其抗震等級可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的高度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1.2確定。而電訊、交通、能源、消防和醫(yī)療等類建筑以及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零售商場等公共建筑,首先,應當根據《建筑抗震設防分標準》確定其中哪些建筑屬于乙類建筑(可能還有甲類建筑,本文不涉及)。乙、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計算。對于乙類建筑,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時.抗震措施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列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所謂抗震措施.在這里主要體現(xiàn)為按本地區(qū)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由《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
(2)框架外挑梁配筋問題
由于占地面積的限制、使用功能的要求或結構上的原因,工程上常在框架的梁端設計挑粱。由于框架粱的荷載與外挑梁的實際荷載值不同,因而框架梁與外挑梁的斷面尺寸會有所不同,而有的設計人員在繪圖時只是將框架梁上的某些主筋向外挑梁延伸了事,殊不知有些主筋根本無法伸進挑梁,這些差錯一般在施工時才會暴露出來,但為時已晚、許多鋼筋已截斷成型,這不僅影響了施工進度,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3)懸挑梁的梁高選用過小
一些設計者往往只注意了對梁的強充和傾覆進行驗算,而忽略了對梁的撓度的驗算。梁高選用過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壓區(qū)應力過高.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梁截面受壓區(qū)產生非線性徐變。梁撓度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挑梁的變形引起梁板出現(xiàn)裂縫,裂縫寬度隨著挑梁變形的加大而加寬,影響了房屋的正常使用。梁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區(qū)常常出現(xiàn)較寬的豎向裂縫。受支座附近剪彎作用的影響,豎向裂縫向下延伸發(fā)展為斜裂縫,此時梁已接近破壞,當為托墻挑梁時,梁過大的撓度引起梁上境況體在梁支座附近出現(xiàn)裂逢,裂縫在梁支座處沿斜向延伸,縫愈靠上愈寬。
3.問題對策探析
(1)避免荷載計算的錯誤。諸如漏算或少算荷載、活荷載折減不當、建筑物用料與實際計算不符,基礎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引起的構件開裂或破壞預防或減少不均勻沉降的危害,可以從建筑措施、結構措施、地基和基礎措施方面加以控制。
(3)避免樓板計算中不正確方法。a.連續(xù)板計算不能簡單地用單向板計算方法代替。b.雙向板查表計算時,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響,否則,由于跨中彎矩未進行調整,將使計算值偏小。
(4)對電算結果的正確性作出合理評價。目前結構計算大多采用結構設計計算程序進行計算,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須根據工程設計的經驗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其正確與否,決定能否作為施工圖設計的依據。
(5)構造要求。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合理選擇結構形式,降低結構約束程度,對于水平構件梁、板、墻等采用中低強度級混凝土,加強構造配筋。對于多層主樓與低層裙房之間的連接部分或超長結構可采取后澆帶方法施工。施工后澆帶既在整個結構施工中解決了主樓與低居裙房的差異沉降,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施工后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變形縫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彎矩雖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澆帶處,混凝土雖為后澆,但鋼筋不能斷。后澆帶的寬度一般以700—l000mm為宜。施工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縫。對于板,可留斜縫;對于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而企口縫又有多種形式,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4.結 語
結構工程的設計對象是包括梁、板、柱、墻和基礎等構成建筑基本形體的力學構件和體系。通過對各類常見結構錯誤問題的分析,可以加強結構設計人員對常見結構設計錯誤的辨別能力,提高對結構設計問題的防治能力,使結構設計工作做行更安全、經濟、合理?!?/p>
參考文獻:
[1]李國勝.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