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基
〔關(guān)鍵詞〕 古詩;月亮;意象;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4(A)—0048—01
月亮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核心意象之一,與之相關(guān)的名篇佳作舉不勝舉。筆者就對高中古詩文中月亮這種意象的內(nèi)涵作以簡單的解讀。
一、烘托清幽、寧靜的氛圍,表達悠閑的情懷
月亮不像陽光那樣熾熱,而給人以舒爽、雅致之感。明月朗照時,銀輝灑滿天宇,如流水洗滌萬物,使人感到特別明凈、澄澈。因此,古詩文常用月亮烘托清幽、寧靜的氛圍,營造澄明、美好的意境。
1. 表現(xiàn)悠閑自在之情?!吧傺桑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一幅秋江夜月美景圖,表達了蘇子月夜泛舟時心曠神怡、飄飄欲仙的悠然情懷。就連破敗的老屋,一經(jīng)明月的照射,也立刻充滿了詩情畫意:“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珊珊可愛?!?/p>
2. 表現(xiàn)恬淡的隱逸情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輪冰清玉潔的明月懸掛在天空中,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林的間隙,朗照在林間空地上;淙淙泉水從白山石上流過,發(fā)出清脆的聲響。這空明澄澈的美好境界,正是詩人寧靜心境的外化。
二、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圍,表現(xiàn)孤苦、哀怨的愁緒
遼闊的天空獨掛一輪孤月或斜掛一彎殘月,這本身就給人一種孤寂感。不同于陽光的熾熱,月光如水,又讓人感到清冷、凄涼。同時,它時圓時缺的特點,又很容易讓人想到世事的無常。因此,月亮,這一意象往往會觸動詩人敏感的神經(jīng),讓他們聯(lián)想到自身的遭遇。詩文中籠罩著月亮的寒光,也就不足為怪了。
1. 表現(xiàn)離別傷感之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酒醒夢回,曉風(fēng)吹拂著柳樹,一彎殘月高掛在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悲涼之情。
2. 表現(xiàn)悲涼、苦悶之情?!靶谴蛊揭伴煟掠看蠼?。”杜甫創(chuàng)造出一種闊大雄渾,但又寂寞空曠的境界,將流亡生活的孤獨感和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結(jié)合起來?!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崩畎着e杯徘徊,醉眼望月,狂放之中又流露出苦悶之情。
3. 表現(xiàn)對世事的感傷之情?!岸臉蛉栽?,波心蕩,冷月無聲?!本拔镆琅f,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月影映照在冰冷的湖水中,隨波蕩漾。詞人著力渲染劫后揚州的蕭索荒涼,撫今追昔,以表達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山河破碎的感傷。
三、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情
從月亮的特征來看,盡管人們身在不同的地方,但“隔千里兮共明月”,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再從月相的形態(tài)及其變化來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于是成為人們傳情的媒介??吹皆?,自然引起人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人們情不自禁地懷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xiāng)的親朋好友。
1. 情愛相思?!霸浦姓l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詞人獨自憑欄,望月懷人,惦念丈夫行蹤,盼望錦書早日到達,這種情思和遐想,蘊藏著刻骨的相思。
2. 思鄉(xiāng)懷人。“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鄙礁咴滦。铝恋挠白拥褂吃诮?,隨著江水流動,緊緊跟隨在行舟之旁。詩人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思鄉(xiāng)之情,懷念起留在蜀中的朋友。在這里,月儼然成為故鄉(xiāng)的獨特標志。
四、懷古傷今,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那高懸于天空的月亮,也常常引發(fā)詩人們進行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永存于天地之間。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短暫和渺小啊。在古詩文中,月亮這一意象便成了世事變遷永恒的見證。
1. 懷古傷今,抒發(fā)對世事的感慨。“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痹谶@里,明月這一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有“引古惜興亡”之意,更引起了詩人對歷史的回憶。
2. 象征永恒,感嘆人生哲理?!拔┙现屣L(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彼m東流長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斷;月雖有陰晴圓缺,依舊長掛天空。在《赤壁賦》中,蘇軾換了一個角度思考人生,沒有因人生短暫而悲傷,求得了精神上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