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要求,“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岷驼{整?!边@種根據(jù)實際教學,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岷驼{整的過程就是優(yōu)化教材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英語優(yōu)化教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優(yōu)化教材策略是指教師在深刻理解兒童和教學本質上思考如何借助教材設計有效教學(鐘啟泉,2008)?!辈呗允菫槟繕朔盏摹?yōu)化教材的策略也不例外,它必須以對一系列因素(即依據(jù))分析為基礎,遵循優(yōu)優(yōu)化教材的原則,服務于有效教學的具體目標。因此,在優(yōu)化教材時必須牢牢抓住有效教學這一目標來進行。
1 精選
精選,就是精心選擇教材提供的材料。雖然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而不倡導“教教材”,但是教材中提供的大部分材料仍然是課程內容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大部分材料是教材專家精選出來的。所以,大部分材料是不能拋棄的,精選是優(yōu)化教材的主體。通常情況下,精選教材時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1 解讀教材
教材是課程理念、教學理念、英語教學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xiàn),是教師教學的基本憑靠。讀懂了一套教材,就讀懂了一個教學流派,一套教學主張。因此,教師應該把解讀教材作為自己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關鍵。
“四看、三想、兩對比”的教材解讀策略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四看”,看課標、看教材、看教師用書、看相關教學資料;“三想”,想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想編寫者的意圖和學生實際、想教學方法及實施策略;“兩對比”,對比新舊教材、對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例如,舊教材在Warming up之后編排了Listening和Speaking兩部分,把Reading放在其后。NSEC把Reading放在Warming up之后,接著編排了Learning about Language,Listening和Speaking。后者先讓學生通過Reading輸入,并通過Learning about Language來鞏固所學的詞匯和結構,然后才進行Listening和Speaking。這種讀、聽、說、寫的順序排列,符合語言學習先輸入,后輸出的順序,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1.2 注重完整性
完整性主要指在“精選”時,注意內容的連貫統(tǒng)一和認知過程的完整。例如NSEC模塊一Unit 1“讀前”(Pre- reading)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Why do you need friends? Make alist t of reasons why friends are important to you.
第二個問題: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第三個問題: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below and find 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
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第二個問題鋪墊,第二個問題為第三個問題鋪墊,第三個問題是對閱讀板塊學習的鋪墊。這三個問題形成一個很好的“問題鏈”,少了其中的一環(huán)都會破壞其完整性。這是內容的完整性。
再把“讀前”(Pre- reading)放在單元背景下。若少了這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就不完整。因為,一方面,少了學生對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的梳理;另一方面,也少了把文章內容與自己的觀點相比較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學生對朋友這個話題的認識。這就是認知過程的完整性。
1.3 體現(xiàn)真實性
真實性是指所選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實際??梢哉f,真實的就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真實的就是具有交際性的。NSEC模塊一Unit 1 Friendship中Using Language部分,由一條話題主線貫穿始終,編者設計了兩封信、聽一段對話、設計調查問卷以及趣味寫作等活動,涉及學生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問題———被朋友誤解、曲解和沒有朋友的孤獨,創(chuàng)造了用英語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真實情景。
2 調整
調整涉及單元間的調整和單元內的調整,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的目標、順序等。
2.1 調整目標
目前有些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照抄教師用書的教學目標用語,表面上看教師忠實于教材,實際上無視自己面對的學情,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就有必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調整教學目標既是對教學目標難度的調整,又是對教學目標通過分解和細化,從而使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導向性、操作性和評價性。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教材中的詞匯按“必須掌握”、“只需理解”和“不作要求”三個層次區(qū)別對待。同時,對于教材中出現(xiàn)的語法現(xiàn)象,也可以根據(jù)“重點掌握”和“適當了解”作不同的處理。
在分析教學目標時,我們可借鑒行為目標理論,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解、細化和表述教學目標:A——(audience) 行為主體:教學對象是誰;B——(behavior) 行為動詞:通過學習學習者應該能做什么;)C——condition)行為條件:上述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D——(degree)行為程度:上述行為是否達到合格的標準和程度。 (下轉第120頁)(上接第81頁)
2.2 調整順序
順序調整既指單元間調整,又指單元內部調整。新課標教材一個特點就是各單元都可以獨立成章,不存在單元間的銜接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對各單元的順序進行有效地建構知識體系調整,如可以把有相關內容的單元進行整合。
在單元內部,內容的呈現(xiàn)順序必須依靠學生實際水平,若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符,則應進行相應的調整。有時生詞難度過大,可先進行詞匯教學。有時聽力過難,可激發(fā)背景知識,可導入難詞難句,可分部分進行。有時可按聽、說、讀、寫課型,把教材內容與練習冊相關內容結合起來。
正如鐘啟泉先生所說的:“優(yōu)化教材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標尺?!苯處焹?yōu)化教材的能力將隨著教師適當?shù)?、?chuàng)造地、靈活運用優(yōu)化教材策略而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運用優(yōu)化教材策略的能力將隨教師的成長而不斷發(fā)展??梢哉f,優(yōu)化教材的能力將伴著教師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教師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