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指導“開放”作為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的理念,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等各種開放理念,卻在具體操作中出現(xiàn)了各種異化。
一、形式的“開放”,導致片面追求作文形式的應試主義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面對新課程提出的作文形式的開放,許多教師在“減少對學生的寫作束縛”的同時,也放松了作文基本文體的系統(tǒng)訓練。
特別是在落實新課標精神的過程中,話題作文由于命題的開放性、思維的發(fā)散性、文體的多樣性、行文的自主性,在近幾年中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此有些教師認為,與其實實在在苦學苦練,提高學生基本文體的寫作能力,倒不如仔細研究近幾年來中考滿分作文的規(guī)律,為學生找到一把一勞永逸的作文萬能鑰匙。
在此情形下,片面追求作文形式,已成為教師為學生找到應試作文速成的點石成金之術。具體體現(xiàn)為:片面尋求陌生的文體,求奇求怪,甚至傳授一些脫離學生實際的墓志銘、合同書、說明書的寫作技巧;過分追求結構上的新奇,無論什么文章,必用華麗的帽子(題記)和鞋子(尾記)來畫蛇添足,用一些空洞的排比句來開頭和結尾,甚至還用一些諸如數(shù)學證明式等怪異的結構;寫作時機械地照搬一些套路,熟記一些“萬金油”式的名言警句及一些歷史文化名人的事跡,任何文章,只要把其中一些語句稍作修改,用三段左右事跡加上一個排比式的開頭和一個結尾來組合敷衍。
這樣的教學,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可能在某一次作文考試中因受某位教師的偏愛而一鳴驚人,但學生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作文訓練,不能形成良好的寫作功底,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往往會捉襟見肘。
二、內(nèi)容的“開放”,忽略了作文基本的價值導向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焙⒆幽軌蛘f真話、抒真情,是一種教育的進步和人性的解放,但有些教師不能正確處理“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正確處理“教作文”與“教做人”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內(nèi)容的標新立異,而忽視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片面認為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譬如,有些學生作文描寫自己的懵懵懂懂的初戀,出現(xiàn)思想上沉湎于個人情感導致消極遁世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學生用一種游戲的態(tài)度來對待作文,為歷史罪人平反,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進行曲解,他們認為孫悟空做事殘忍,白骨精屢敗屢戰(zhàn)、百折不撓、精神可嘉。對于這些背離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一些教師不僅缺乏對學生積極主動的引導,而且錯誤地認為這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發(fā)散思維,應尊重學生的這種獨特體驗和感悟。他們甚至還錯誤地認為,這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理念的調(diào)整要求,可以以此博得閱卷教師的青睞。再加上近年來一些形形色色的作文比賽獲獎作品,出現(xiàn)了一些為了個性而無病呻吟、故作矯情或反彈琵琶的文章,使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方面出現(xiàn)了偏差。
三、教學模式的“開放”,作文教學用考試模式取代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在作文教學的應試之風下,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教法設計唯“考試”是中心,有些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中,甚至完全用作文考試模式取代作文教學的正常模式。
每節(jié)課當堂完成一篇作文,進行一次接一次的模擬的作文考試。作文的內(nèi)容完全與中考作文接軌,這既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也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文水平提不同要求。寫作指導是根據(jù)中考作文拿高分的要求對學生進行作文形式的技巧點撥,如怎樣開頭、怎樣結尾等。作文訓練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目標;考場作文是以考核學生寫作能力為目標。把作文教學等同作文考試,這違背了作文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存在諸多弊端。
1.學生消極對待作文講評。作文講評具有延續(xù)性,它串起作文訓練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作文講評既是對本次作文的一次點撥和總結,更是對下一次作文的指導。通過作文講評,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應試作文缺少有效的作文講評,許多學生只看教師給了自己多少分就草草了事,教師也不再煞費苦心地寫批語。
2.學生寫作態(tài)度不端正。在考試模式下的學生作文寫作,學生缺乏生活的體驗和情感的沖動,寫作再也不能成為學生心靈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會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一些原來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只要能夠混個像樣的分數(shù)就可以了,寫作時敷衍了事,熱情漸漸耗散;而一些原來寫作功底較差的學生,飽嘗寫作屢戰(zhàn)屢敗的苦惱,進而產(chǎn)生厭倦、焦慮情緒,并采取拖、抄等消極措施應付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