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類交際有兩種形式:言語的和非言語的。非語言交際是指語言以外的所有交際行為。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際的全部過程。本文研究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的關系,探討非語言交際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 非交際語言英語教學手勢語情態(tài)語空間語
引言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交際工具。在交際中,“手勢、身勢、服飾、音調高低、微笑、沉默、對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概念等”,即非語言手段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促進和輔助作用。近年來許多語言教師盡管做了大量的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但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其中影響因素很多,而筆者認為教師課堂里的非言語行為是與教學效果直接相關的。師生間的非語言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然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作用,這勢必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認識非語言手段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對手勢語、情態(tài)語及空間語等部分非語言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作扼要闡述。
一、手勢語
手勢是在一定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形成的表達心理學狀態(tài)的動作。在各種非語言交際方式中,最重要的是手勢。有時說了千言萬語,一個手勢就可以推翻。在英語教學中,師生間的信息相當一部分是靠手勢語的傳遞來完成的。因為手勢易變化、易表演,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喚起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因而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勢可以分為指點手勢、數(shù)字手勢、擬態(tài)手勢和表意手勢。
1.指點手勢是教師常用的手勢動作,它傳達強調、命令等教學信息。教師不但可以用此手勢指點黑板上的教學要點來引起學生對重點內容足夠的重視,還可以用來發(fā)出指令,比如請某位同學朗讀課文或發(fā)表意見,或是請某位同學到教室前做對話練習,或模擬情景練習可直接運用這一手勢,或伴隨運用這一手勢。此外,還可用此手勢來指示方向。
2.數(shù)字手勢是發(fā)送數(shù)量信息的動作,我國的數(shù)字符號從一到十都可以用手勢來表示。比如教師可以用手指表示講到第幾要點或是第幾章、第幾頁。特別是訓練學生將英語數(shù)字讀法的時候可直接運用此手勢給出數(shù)字,然后讓學生在觀看手勢表演后說出相應的英文數(shù)字。
3.表意手勢蘊藏著情感信息,可用于復雜的非語言形態(tài)的信息交流,像握手、拍打、撫摸等可傳遞情感信息,故而是一種無聲的交際。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所講教材內容表達悲喜度來變化手勢幅度的大小、力度的輕重和速度的緩急。對于回答問題好的同學,教師不妨翹起大拇指表示贊嘆,以示鼓勵;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圈,余下三指向上展開,作出英文字母“OK”的造型,以示正確。對于沒有回答正確的同學,也不妨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表示沒有關系??傊?,運用此手段可使學生在精神和情緒上得到最大的支持和鼓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4.擬態(tài)手勢一般是教師正在講述內容的形態(tài)的模擬再現(xiàn)。這一手勢可形容高低、長短、高矮、胖瘦、大小或方圓。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此手勢,可使教材內容形象化、趣味化,給學生一定的聯(lián)想信息。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手勢語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學價值,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傳遞著一定的教學信息。
二、情態(tài)語
情態(tài)語“是面部各種器官情態(tài)的綜合體現(xiàn),是一種以眼語為主題的情態(tài)語的綜合結構體”,也是我們常說的面部表情。它“可以表現(xiàn)出心思、情感、喜悅、憤怒、悲哀、驚懼、愛慕、憎惡、欲望、嬉笑等各種心態(tài),堅強與懦弱、直爽與深沉、安靜與急躁等各種性格氣質,以及肯定與否定態(tài)度”。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面部表情都是重要的信息源,雙方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比如:教師上課時的表情如果是面帶微笑、親切自然,那立刻會感染學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過來又會促進教師更好地教學。在可以產(chǎn)生各種情態(tài)語符號的面部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它“往往可以表達有聲語言難以表達的意思與情感”。在交流情感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眼睛的交際能力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講課時,如果總是注視某一個點或某一個方向,那么沒被教師目光掃描過的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欠佳,因此,教師的目光應不時地投向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老師在注意我的感覺,碰到不注意聽講的學生,教師不妨向他投去“責備”的目光使他感到內疚,并把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來。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言語比口頭點名批評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同樣,通過學生的眼睛,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一般情況下,注意聽講的學生的目光是聚精會神的,特別是在教師提出某個問題時,學生的眼光會告訴你他們能否給出正確答案;而聽不懂的學生目光看上去往往是困惑不解的或一般不敢正視教師的目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學生的目光雖然看著教師但卻是目無表情,那是他思想開小差了。正如心理學家所觀察的那樣,眼睛是大腦的延伸,眼神往往反映人的性格、內心動向,通過眼神,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便促進教學。
手勢語和情態(tài)語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還體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材形象化、戲劇化,讓學生表演。教師只是精講教材的背景知識、語言難點,然后指導他們按照課文或是對話的角色去編導排練。表演的過程就是運用非語言交際的過程。這不同于讓學生簡單地讀課文和復述課文。因為在表演中,學生的手勢和情態(tài)不僅僅是對課文內容或對話中人物所固有的手勢、表情的自然還原,還是學生理解課文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通過手勢及情態(tài),教師可以看出學生對課文原文的理解程度,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三、空間語
這里講的空間是指講話人和聽話人雙方之間的距離??臻g距離的遠近有很多講究。如果雙方距離過于遠則使人感到一種生疏感,空間距離遠近與人際關系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在課堂上,師生間的空間距離如果調節(jié)得好,就能產(chǎn)生勝過有聲語言的交際效果,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必要的良好刺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于英語課堂教學更是如此,因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堂實踐,即聽、說、讀、寫、模仿、表演等,才能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教師若是一味地站在講臺上講解,這種單方傳遞教學信息的方式是不能完全達到教學目的的。筆者的經(jīng)驗是:教師因材調距。當需要講解語法或難句時可站到講臺上講解。因為講臺與課堂這種空間距離本身就能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使學生能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習語言知識;當需要做語言練習時,教師則應適時地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這種有動作無聲音的空間距離的調節(jié)是非語言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它能增強師生感情的親密程度和思想的共通性、融洽性。這樣,學生能無拘無束地參與到語言實踐活動中去,從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結語
本文所述的手勢語、情態(tài)語和空間語雖然其基本功能是輔助作用,但卻是有聲語言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同語言交際相比,非言語交際是改善師生關系更有效的交際手段,教師的非言行為關系到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所以英語教學更應包括這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準確地傳遞非語言信息,加強語言表達效果,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手勢語、情態(tài)語和空間語等非語言手段,學會非語言暗示,盡量使用那些既適合學生、適合教師又適合情景和環(huán)境的非語言暗示,恰當?shù)剡\用手勢和面部表情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的信息,明確空間距離,適時進行調節(jié)。總之,有聲語言和非語言交際是相輔相成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二者兼顧才能充分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由此可見,手勢語、情態(tài)語和空間語對英語教學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