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陽新方言中的“得”有動詞、介詞和助詞等十幾種用法。其中表進行或持續(xù)的助詞“得”有兩種情況:一是“動+得+來/去”結構中的動態(tài)助詞“得”,文中暫稱其為“得1”;一是句末助詞“得”,文中暫稱作“得2”。本文主要分析了“得1”和“得2”的意義與用法,并將其與普通話的“著”和“呢”進行了簡單的比較。
關鍵詞:得 著 呢
一、引言
湖北省陽新縣位于鄂東南鄂贛交界地區(qū),北鄰大冶,南與湖北省通山、咸寧及江西武寧和瑞昌接壤,隸屬于贛語區(qū)。陽新方言中“得”字的用法有十幾種之多,既可以作動詞、介詞,也可以作助詞。當“得”作助詞表示進行或持續(xù)時有兩種情況:一是“動+得+來/去”結構中的動態(tài)助詞“得”,本文暫稱其作“得1”;一是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tài)在持續(xù)的句末助詞,本文暫稱其作“得2”。普通話中的助詞“著”常被看作是持續(xù)體標記,“呢”也可表示持續(xù)的狀態(tài),陽新話中的“得1”和“得2”與普通話中的“著”和“呢”在意義和用法上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本文主要描寫了“得1”和“得2”的意義與用法,并將其與普通話中的“著”和“呢”進行了簡單的比較分析。本文語料取自陽新縣城關話。
二、得1
(一)“得1”的語法意義
在陽新方言中,“得1”為動態(tài)助詞,主要表示動作的持續(xù),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著”。例如:
(1)嘚離學校近的很,走得去只要五分鐘。(這離學校很近,走著去只要五分鐘。)
(2)我昨日有事,只有今日趕得來了。(我昨天有事,只有今天趕著來了。)
(3)你仂先走,等下冇等到車我就跑得來。(你們先走,等下沒等到車我就跑著來。)
陸儉明(1999)將“著”的語法意義表述為“‘表示行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行為動作的持續(xù)’是一種動態(tài)的持續(xù),‘狀態(tài)的持續(xù)’是一種靜態(tài)的持續(xù)”。從以上例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例(1)、(2)、(3)中“動+得1+來/去”中的“得1”都可以用普通話中的“著”來替代。在這里,“得1”與“走”“跑”等動詞連用,與“著”一樣,表示動作的持續(xù),也可以說是一種動態(tài)的持續(xù)。
陽新方言中還存在一個與普通話中的“著”對應的方言詞“倒”,因此,例(1)、(2)、(3)也可以表述為:
(4)嘚離學校近的很,走倒去只要五分鐘。
(5)我昨日有事,只有今日趕倒來了。
(6)你仂先走,等下冇等到車我就跑倒來。
通過對例(1)、(2)、(3)和例(4)、(5)、(6)的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得1”與“著”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例(1)、(2)、(3)中的“得”除了具有與普通話“著”相當?shù)谋硎緞幼鞯某掷m(xù)意義之外,還具有“到達”的意味。換言之,也就是“動+得1+來/去”結構的重心在“來/去”上,突出強調(diào)的是動作的結果,即已經(jīng)“走/趕/跑”到目的地了,而“動+倒(著)+來/去”的重心則在動詞上,強調(diào)的是動作行為的過程,即“來/去”的方式,如“走/趕/跑”等。如:
(7)你跑得來做么?(你跑來干什么?)
(8)等渠走得去,人早就冇得影了。(等他走到那里去,人早就沒影了。)
(二)“得1”的分布
1.句中助詞“得1”的用法分布比較單一,主要使用于“動+得1+來/去”結構中,表示以某種方式從一地到達另一地。其中置于“得1”前面的動詞一般都是表示運動方式的單音節(jié)動詞,如“走”“跑”“爬”等,例如:
(9)我屋到渠屋近的很,走得去只要十五分鐘。(我家到他家很近,走著去只要十五分鐘。)
(10)*我屋到渠屋近的很,坐車得去只要十五分鐘。
(11)我屋到渠屋近的很,坐車去只要十五分鐘。(我家到他家很近,坐車去只要十五分鐘。)
2.“動+得1+來/去”結構后面一般不接地點名詞,它所表示的“來/去”的目的地通常是對話雙方事先就已經(jīng)共知的,如果實在要指明地點,一般也只能將地點名詞置于“得”之后,變成“動+得+地點名詞+來/去”結構,并且這里的“得”也不再是“得1”,而相當于介詞“到”,但是“動+倒(著)+來/去”之后常??梢越拥攸c名詞作賓語。例如:
(12)走著去學校
(13)*走得去學校
(14)走得學校去走到學校去
三、得2
(一)“得2”的語法意義
陽新方言中句末助詞“得2”主要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tài)正在持續(xù)。例如:
(15)渠困醒得。(他[正]在睡覺。)
(16)太家一下做事得。(大家全部都做事情/干活。)
(17)渠在門口立倒得。(他正在門口站著。)
(18)外面落雨得。(外面正在下雨。)
(19)老師仂開會得。(老師們[正]在開會。)
(20)小王剪頭得。(小王[正]在剪頭發(fā)。)
(21)我屋欸還有兩個客得,冇得功夫出來玩。(我家里還有兩個客人,沒時間出來玩。)
(22)我正吃飯得,渠就來了。(我正在吃飯,他就來了。)
上面例(19)、(20)和(22)表示的是動作正在進行,其余5例則表示狀態(tài)的持續(xù),與朱德熙先生所說的普通話中的“呢1”①相近,將例(15)~(22)中的“得2”換為普通話的“呢”,句意基本不變,具體如下:
(23)他睡覺呢。
(24)大家全部都做事干活呢。
(25)他在門口站著呢。
(26)外面下雨呢。
(27)老師們開會呢。
(28)我屋里還有兩個客人呢,沒有功夫出來玩。
(29)我正吃飯呢,他就來了。
(二)“得2”的分布
1.助詞“得2”一般位于分句或整個句子的末尾,在搭配上最常見的是與副詞“在”連用,句中的副詞“在”加上或者省略一般都不會影響句子的完整性和表意功能,如例(15)、(16)、(18)、(19)、(22)又可以改為:
(30)渠在困醒得。(他[正]在睡覺。)
(31)太家一下在做事得。(大家全部都做事情/干活。)
(32)外面在落雨得。(外面[正]在下雨。)
(33)老師仂在開會得。(老師們[正]在開會。)
(34)我在吃飯得,渠就來了。(我[正]在吃飯,他就來了。)
2.陽新方言中的“得2”也可以和“正、正在”搭配使用,但與“在”搭配的情況相對比較少,而普通話的“呢1”則常常和“正、正在”連用,且當“呢1”與“正”連用時,表示的是對時間的強調(diào),即“就在此時此刻”。例如:
(35)普通話:丫丫正上課呢,等她放學了再跟她說清楚。
(36)陽新方言:丫丫正上課得,等渠放學了再跟渠說清楚。
3.陽新方言中“得2”與表持續(xù)的“著”搭配使用時一般不帶賓語,而是直接構成和例(25)一樣的“動+倒(著)+得2”形式,例如:
(37)跟渠說攤子跟渠守倒得,叫渠莫操心。攤子幫他守著呢,叫他別擔心。
(38)許可證的事老王(正)跑倒得,再過一陣子應該就搞好了。許可證的事老王(正)跑著呢,再過一陣子應該就能搞好了。
(39)*說倒話得。
(40)*張媽念叨倒她兒子得。
“動+倒+得2”形式傾向于與副詞“正”搭配使用,表示對時間的強調(diào),而較少與“在”或“正在”搭配。如例(38)加上“正”之后,則表示強調(diào)老王最近正在忙著辦許可證的事情,不久之后應該會有結果。
四、結語
以上著重討論了陽新方言中表示進行或持續(xù)的“得1”和“得2”,通過對“得1”和“得2”的語法意義與用法分布的描寫以及它們同普通話的“著”和“呢”的簡單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得1”和“得2”與普通話中的“著”和“呢”的用法和意義十分相近,但在語法側重點和詞語搭配選擇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別。陽新方言助詞“得”除了表示進行或持續(xù),還能夠表示動作完成或就緒等等,今后還可以通過對助詞“得”其他用法的分析探討來進一步認識陽新方言中的時態(tài)等問題。
注 釋:
①朱德熙先生在其《語法講義》中將“呢”分為“呢1”“呢2”和
“呢3”,其中,“呢1”表示持續(xù)的狀態(tài),“呢2”表示疑問,“呢3”表示夸張語氣。除了不能像“呢2”一樣作疑問語氣詞外,“呢1”和“呢3”的基本用法和意義陽新方言中的助詞“得”都基本具備,而這里我們重點關注的是“呢1”。
參考文獻:
[1]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表示持續(xù)體的“著”的語義分析[J].語言教學
與研究,1991,(2).[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齊滬揚.“呢”的意義分析和歷史演變[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4]孫朝奮.再論助詞“著”的用法及其來源[J].中國語文,1997,(2).
[5]孫英杰.現(xiàn)代漢語體系統(tǒng)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6][日]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蔣少愚,徐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佘娟娟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