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而在信息素養(yǎng)中,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把提升學生的信息能力作為根本目標。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的多次驗證,總結出在聯系生活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具體實踐;驗證知識,領悟提高”的三階段教學實踐思路。利用這一思路,循序漸進地提高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信息能力。
自主探究:在過程經歷中鞏固認知
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某些知識,教師講得清清楚楚,學生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可以說是實現了教學目標??蛇^一段時間,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往往成了過眼云煙。而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游戲、軟件等,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各種途徑自學,并且掌握得非常牢固,不會輕易忘記。這說明自主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從而牢固地獲得知識。
其實,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關鍵是教師如何去挖掘和利用這種能力。教師要轉變角色,充當組織者、管理者、鼓勵者、參與者和解難者,讓學生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主題情境中主動地去追本溯源、領悟知識,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學習任務,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能夠重視學習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自學能力,能夠學會學習、熱愛學習。例如,在“寬帶網絡”的教學中,以往主要采用講授、提問、答疑、總結的方式在師生間傳遞知識。教師泛泛而講,學生泛泛而學,結果是似懂非懂。在探究模式下,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多臺電腦組建家庭網絡的教學情境,并給學生提供電腦、網線、交換機、路由器等硬件設備,要求學生分組安裝、設置家庭網絡,教師還通過教學網站提供了組建家庭網絡的相關知識。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進行學習,他們投入地思考和探究,反復閱讀網站上的內容,不斷在小組內產生爭論。疑問在探討和爭論中被一個個地解決,學生的投入程度、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也有了顯著提升。再如,進行“網站建設”教學時正逢汶川地震。教師課前先構建了一個以“汶川大地震”為主題的教學資源網站。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瀏覽該網站,并從自己最受感動的角度建設一個自己的網站,由此引入網站建設的相關知識。學生由于有了明確的目的,在建站過程中不是為了建站而建站,而是經過思考、對比、嘗試,將方案、文字、圖片、結構反復地推倒重來,力求感動自己、感動別人。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自然而然地鞏固了所掌握的知識。
具體實踐:在知識運用中內化認知
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通過實踐這一過程實現的。實踐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重要過程,是讓學生理解、領悟知識,提升信息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堂上要讓學生獲得充分實踐的機會,從而將學生的科學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在課堂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分組實踐活動,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樂趣,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喜悅和滿足。通過學生間的互助、互學,還能讓每位學生都參加到實踐中來。在“寬帶網絡”一課第一階段的探究性學習之后,學生對家庭網絡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通過由易到難的四個任務讓學生組建家庭網絡:根據拓撲圖連接網絡;根據要求設置電腦IP地址,使用網絡命令判斷網絡狀態(tài);設置網絡共享,獲取、播放預設的動畫;設置網關,共享上網。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學生應用并驗證了知識。
由于“網站建設”是多課時的,為讓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學會運用知識,教師將每節(jié)課的內容細化為多個任務,并在教學網站上為每個任務配備了詳細的案例,供學生參考。為了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將學習任務分為參考、修改、借用三個難度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與水平自主選擇合適的難度層次。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欣賞優(yōu)秀的網站設計,能夠在借鑒中優(yōu)化自己的網站,避免閉門造車,還能保證每一節(jié)課上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學有所獲,從而滿懷信心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領悟提高:在存疑和思考中升華認知
學生只能夠進行探究與實踐是不夠的,還應該能夠在探究、實踐的基礎上領悟提高。領悟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內在的方法與邏輯,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梢哉f,探究是起因,實踐是過程,而領悟則是追求的結果。那么,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內在方法或規(guī)律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大膽探索、追根究底,是他們感悟的開端,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提升能力和認識的起點。教師利用預設與提問,引導學生通過思考來梳理知識的脈絡,總結學習的方法及要點,發(fā)現自己知識中的欠缺,才能為今后的創(chuàng)新埋下種子。
在“寬帶網絡”一課中,教師將本課的重點、難點預設為網絡故障:網線不通時如何查找(關于硬件)、IP地址錯誤時如何判斷(關于IP設置)、無法上網時如何解決(綜合)等。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用所學到的相關網絡知識解決故障,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IPv4相比,IPv6有哪些優(yōu)勢,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在進行“網站建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將本課的重點、難點預設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網頁錯誤。如:為什么下載的圖片不見了?為什么標題欄不能平均分布?如果網站首頁鏈接的網頁格式不一致,是否會對網站的整體形象產生影響?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思考目前的網頁編輯軟件存在哪些不足,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當課程內容的理論性較強或難度較大時,教師可以通過一組選擇題,拓展學生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
陶行知先生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信息技術自身更新較快,更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與技能。學生只有學會自主學習,才能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做到與時俱進。在以生活為源泉、以學生為主人的課堂上,學生經歷著一個從探究、實踐到領悟的過程,體會到了在團隊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好處。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探究、勤于思考,下課后,還遲遲不肯離去,圍著教師詢問各種問題。我想,這就是探究、實踐、領悟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