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自主學習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流思想。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強調(diào)“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熱情,可以調(diào)動每個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理想教學方式。
關鍵詞: 任務型語言教學 大學英語 自主學習能力
一、引言
在第二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領域,隨著語言教學重點從側重語言知識的教學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訓練,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顯得尤為必要。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近年來自主學習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流思想。顯然,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與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格格不入,而強調(diào)“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則可以在這方面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概述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產(chǎn)生。最早提出這一語言教學觀點的是Vygotsky。他在1962年由劍橋出版社出版的《思維和語言》一書中首先提出并介紹了這一概念(劉延,2007)。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礎上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英語教育的最新發(fā)展成果。它以認知心理學和實用語言學為理論基礎,是交際語言教學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強調(diào)“做中學”,“用語言做事”,語言學習的重點應該主要放在意義上。主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transact)某些任務,使二語學習者自然地學習、習得語言,擴展中際語體系和促進外語學習進步。因此,任務型語言教學描述而非規(guī)定做事的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在完成一系列任務時運用自己的交際能力(Breen,1987;引自蔡蘭珍,2001)。
(二)“任務”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任務”進行了界定。Nunan(1993)認為“任務”是“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理解、操練、產(chǎn)出與互動的任一課堂活動,而且學習者主要關注意義而不是形式。任務應該具備完整性,其本身就是一項交際行為”(引自谷志忠,2006)。Willis(1996)將“任務”看作是“學習者使用目的語以交流為目的,進而獲得某一結果的語言活動”。他強調(diào)語言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為了完成交流任務的過程,課堂上的語言活動應該以“任務”的形式組織起來;這些“任務”不是以語言形式為中心,而是以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交流意義為中心,同時盡可能使這些課堂的語言教學活動真實化和社會化。Skehan(1998)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任務”作了五點定義:(1)任務以意義為主;(2)任務中有問題需通過語言交際進行解決;(3)任務與真實世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4)首先要完成任務;(5)根據(jù)結果評估任務(引自方文禮,2003)。也就是說,任務要以意義為中心,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diào)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任務具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對任務的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地完成。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運行模式。關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模式,Willis(1996)提出任務型語言教學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具體包括:(1)前期任務(Pre-task),包括介紹題目和任務(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這個階段為準備階段,老師呈現(xiàn)話題,引入任務,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并向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詞匯、短語和語句等。(2)執(zhí)行任務(Task cycle),包括任務(Task)、計劃(Planning)、報告(Report)。在該階段學生以雙人或小組的方式,按照前期任務老師所提出的要求分步驟執(zhí)行和完成任務,然后準備向全班匯報任務執(zhí)行的情況和他們得出的結論。(3)注重語言形式(Language Focus),包括分析(Analysis)、練習(Practice)。在該階段學生分析其他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老師概括和總結任務的特定的語言特征,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jù)分析活動中的重點語言項目進行操練或練習。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上的優(yōu)勢
(一)師生角色轉變。任務型語言教學完全改變了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中心,以體現(xiàn)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反映他們的認知水平的任務為載體來實現(xiàn)語言習得目標,從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fā)生了改變。任務型教學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轉變?yōu)榻虒W的主導者,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任務活動,精心組織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運用語言知識和其他技能如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完成任務,實現(xiàn)語言交際的目的。而學生根據(jù)任務的不同性質和特點,扮演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解決者等角色,在任務結束后,根據(jù)完成的結果對自身或同學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和反饋。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互相評價的這一過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這樣便達到了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能力的目的。
(二)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無目的性,增強學生元認知策略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語言形式、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的訓練方面,每項任務都提出詳細的要求、目的和完成步驟,有明確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的指南,還有學習提示、答疑和反饋,因此,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得到很多的指導和幫助,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這對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無目的性、元認知策略能力薄弱等學習者因素方面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條件,面對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任務型語言教學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訓練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能力的機會。為了完成設定的任務,學生必須收集大量的相關信息,然后從中提煉出所需要的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在此過程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內(nèi)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任務型語言教學要求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地完成任務,學生學習持久的動力來自內(nèi)在的、自發(fā)的學習動機,依賴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diào)情景的多樣性、真實性,情景的設置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jīng)歷、情感與能力水平來設置情景、布置任務,鼓勵學生根據(jù)真實的情景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傳遞真實的信息,這樣設定的任務無疑會使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刺激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使之樂意為完成這些任務而表達出自己的思想。隨著學習的深入所帶來的收獲更能給學生帶來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滿足感,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習更加主動。這無疑是促進學生自
主學習的最大動力。
四、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課內(nèi)任務與課外任務相結合。教師在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時,不僅要著眼于課堂教學,而且要著眼于課外,將課堂任務延伸到學生的課外學習。任務型課堂教學中,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由示范者更多地轉化為指導者和參與者,從而增加了學生的輸出機會,可以使其創(chuàng)造性地活用語言。但是課堂活動時間畢竟有限,更多的知識是靠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獲取的。所以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外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有更多的機會強化語言形式的習得,彌補任務型語言教學客觀上弱化語言形式的不足。
(二)任務設計具有層次性,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設計任務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任務的難度,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太難了,學生無法完成;過于容易,對知識的生成、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任何促進作用。目前大學英語由于師資相對短缺,教學大多采用大班授課,學生的基礎及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任務活動設計既要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又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設計活動的不同形式,確立不同的要求或難度讓學生自己決定進行哪些活動,保證所有的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知識。
(三)重視互動的任務完成形式。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時,通常可采用兩人或小組活動的形式,為學生開展學習所需要的靈活多樣的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自主性意識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雙人對話、演唱英文歌曲、朗誦、講英語小故事、角色扮演、演講、小組討論、游戲、采訪、辯論等是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營造出非常熱烈的課堂氣氛,而且能夠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四)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教學優(yōu)勢。網(wǎng)絡是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想環(huán)境,它能夠使學生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意義的、個性化的或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并且通過電子郵件、電子討論室等工具,用學生認為最合適、最有效的方式與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學生分享構想、協(xié)商對話,以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
五、結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滿足學生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真實交際的需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熱情,因此可以調(diào)動每個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理想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劉延.試論“任務型教學”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1):92-94.
[2]蔡蘭珍.“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1,(4):41-46.
[3]谷志忠.任務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6,(3):77-80.
[4]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5]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17-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師范大學第六屆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委托立項項目“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