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卡森·麥卡勒斯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特的個性,一生都處在生死邊緣和孤獨糾纏之中。一方面,孤獨的意念揮之不去,另一方面,她又與這種意念不懈地抗爭。其成名作《心是孤獨的獵手》通過透視心靈來反映社會是作品最大的亮色。對精神隔絕心理和孤獨心理的思考成為該作品的重要主題,同時作者也力圖通過創(chuàng)作探尋到其存在的終極意義。
關鍵詞: 《心是孤獨的獵手》 孤獨 孤獨意義
《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對孤獨的解釋是:“孤獨,一種缺少親密社會關系而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緒。孤獨感和獨處狀態(tài)不同。失去親人或喪失友誼會產(chǎn)生孤獨感,即使有許多人在場相慰往往也無濟于事。另一方面,并無孤獨感的人有時卻有強烈的獨處需要?!边@意味著,人注定是孤獨的,不論生老病死,人只能自己面對,他人難以分擔,而個人情感的不被理解和難以找到共鳴就更不必說。因此,孤獨是人類的普遍情懷,尤其是那些對孤獨及其帶來的痛苦最為敏感的作家們。卡森·麥卡勒斯在經(jīng)歷了婚姻的迷茫后寫下了其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出版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這部小說有著醒目的時代印記,“文化革命、社會革命、思想革命”是二十世紀重大事件的內(nèi)核,這種思想和社會結(jié)構的動蕩使一些敏感的知識分子感到行動的動機模糊,生活的動力消解,無所適從,身份喪失,于是在一些人看來,二十世紀人的心中充滿了黑暗的恐懼和西西弗斯式的無奈和絕望??梢哉f,對精神隔絕心理和孤獨心理的思考貫穿了《心是孤獨的獵手》這部小說。
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某個時期有痛苦、磨難、失落、受挫或者失敗的經(jīng)歷,那段時期是如此令人不安又是如此曠久彌長,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靈魂的黑夜”。縱觀《心是孤獨的獵手》全篇,一直都被孤獨的意念緊緊糾纏。它講述的是以聾啞人辛格為核心和四個各不相同的小人物之間的故事,這四個人物分別是喪妻的咖啡店老板比夫·布蘭農(nóng),酷愛音樂的房東小姑娘米克·凱利,黑人醫(yī)生梅迪·柯普蘭和工人運動積極分子杰克·布朗特,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目標,然而卻不被人所理解,他們?nèi)f分地孤獨,常常被孤獨的陰影所籠罩;聾啞人辛格和他的好朋友斯皮羅相依為命,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為他們聽不見也不會說話,過著仿佛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斯皮羅卻瘋了,被送往瘋?cè)嗽?,辛格只有一人過著孤獨難耐的日子,可幸的是還有朋友的精神寄托;而那四個與世格格不入的小人物也逐漸在辛格這里找到他們自己的精神寄托,以此來回避內(nèi)心,這里就形成了一個鏈子。阿爾伯特·加謬的《西西弗斯神話》中有一句話用來說明現(xiàn)代人的絕望心境:“在真正意義上,只有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自殺?!痹谒蛊ち_死后,似乎是一種對身份缺失的恐慌,對生活動力枯竭的絕望,辛格選擇了自殺,至此,貫穿全文的那條無形鏈子也就徹底斷裂了。而那四人失去精神寄托,又回到了他們原先的隔絕狀態(tài)。
與安逸舒適的時光對比,痛苦和迷惑的經(jīng)歷反而更可能使人了解自己的靈魂深處,黑夜是一場精神磨難,仿若置身于懸崖邊,如果你竭盡全力要擺脫黑夜,你可能就無法領悟它給你的啟示,但若你能泰然自若地在懸崖邊感悟黑夜的饋贈,你將收獲非凡的人生經(jīng)歷。麥卡勒斯并非一個悲觀主義者,盡管她一生數(shù)次陷入精神崩潰并嘗試自殺,但她的一生同樣也在進行著與死神的艱難搏斗,與病魔抗爭了20多年,她熱愛生活,熱愛家人和朋友,麥卡勒斯喜歡做一個愛者,并懷著一顆極度敏感的心去感悟世界。她反復進行著孤獨意念的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直覺似的生命哲學,而這套生命哲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她力圖掙脫出靈魂的黑夜的結(jié)果。小說中的人物過著孤獨痛苦的日子,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不安,對目前的生活提出疑問,可是他們心中的那份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那種新的突破和渴望給了我們希望,因為這種孤獨意識使他們有了對絕望的反抗,有了對人類的摯愛,對人生的摯愛,對人生真諦的不懈探求。
早在1941年麥卡勒斯就坦然接受了她的生活將永遠孤獨的事實,可是她還是會有意無意地竭盡全力去消解孤獨。小說中的人物借助酒精、音樂和信仰來排解他們心中無盡的孤獨。工人運動積極分子杰克總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他很迷戀酒,也很貪杯,他是一個激進的工人運動分子,親眼目睹了整個世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階級間的對立和不平的事實讓他厭煩,他想建立真實的制度,可是卻得不到他人的理解,隔絕由此無情地產(chǎn)生。因感到沮喪和失落,他試圖尋找補償,他渴望同伴,常常獨自流連于比夫的小酒館。正是憑借酒精帶來的快樂和麻醉,杰克暫時忘記了煩惱,沉溺在內(nèi)心是清醒的仿若“世人皆醉我獨醒”中,而壓抑已久的孤獨得到消解。音樂沒有國界,它有利于消除孤獨、愁悶等憂傷情緒,同時也拯救了小姑娘米克的靈魂,米克的一生都與音樂綁在一起。信仰是個人的精神堡壘,它賦予了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強者的孤獨會因自身信仰的卓爾不群而獲得獨立人格,獲得人生的創(chuàng)造力。杰克為勞苦大眾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工作條件鳴不平,黑人醫(yī)生梅迪終身致力于黑人的解放事業(yè),他們帶著熱烈的信仰通過對孤獨的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表現(xiàn)對社會人生的束縛的反抗。小說中的人物或通過借助酒精麻醉自己,或通過音樂暫時忘卻孤獨,或沉溺于信仰來寄托孤獨的情感,從而消解孤獨。
通過對孤獨的消解,小說中的人物常常具有一種深沉的精神力量,可以說孤獨是他們生命的本質(zhì),在小說中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些孤獨的人,因為他們以巨大的思想張力透視著整個世界和人生。在孤獨意識的生命體驗和人生實踐中,他們擺脫不了紛繁的事務性瑣事,卻保持一種清醒的意識,一種懷疑的精神。黑人醫(yī)生梅迪的追求是高尚的,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黑人事業(yè),他的追求來自于他清醒的認識和對種族的深厚感情。他是個清醒的智者,自己的困難和經(jīng)歷,以及對周圍的觀察,使他意識到種族主義是黑人苦難的根源。他的孤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己人民的麻木,二是種族主義的存在,換言之,也正是由于他敢于對那個不公的社會提出質(zhì)疑才會有如此清醒的意識,而這種意識也是他孤獨的根源,這讓他深刻感受到了世界和人生的荒涼,可這孤獨讓他感受到的荒涼的同時又賦予了他開展自我拯救的精神力量。這樣看來,孤獨意識在小說中具有不可思議的審美意義。單單看孤獨這一個詞語,人們可以聯(lián)想到一系列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一個形單影只的人是孤獨的,又或是讓人想起人類那無盡的心靈世界。在孤獨這種冰冷的意象色彩中,小說中的意向語言被表現(xiàn)得出神入化,因為那是用整個生命精神釀成的,傳達出了真實的寂寞情感和孤獨意識,哪怕是在陰沉幽冷的孤獨意識中也孕育著揪人的熱量。無疑,孤獨是美的,是一種沉郁的美,一種哲理的美,一種雋永的美。這種美,讓人心靈戰(zhàn)栗而又發(fā)人深省,曲折綺麗而又輕柔飄忽,成功地傳達出了一種象征與朦朧的藝術美。對于比夫、米克、梅迪和杰克來說,辛格的死是一個謎,是一個沉痛的精神打擊,在與心靈的對應當中,孤獨意識展現(xiàn)了散文詩特有的藝術之美。麥卡勒斯對失去精神寄托的四個人物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小說結(jié)尾處梅迪說:“我相信現(xiàn)世的公正……相信對我們的公正,對我們黑人的公正?!睂芸说拿枋觯骸盁o論如何,他在前進。這一切都會重新開始……他心中有希望,也許他的旅程軌跡很快就會呈現(xiàn)?!边€有關于小米克的:“如果一件事有意義,就肯定有用……沒錯!沒問題!有用?!蔽覀円部梢栽诒确蛏砩峡吹揭痪€光輝:“當他最終回到屋里時,清醒地調(diào)整了自己,準備迎接早晨的太陽?!毙≌f的最后使人感到一股深藏在心靈深處的生命潛流在奔突,在明與暗、過去與未來、生與死之際,從而顯現(xiàn)出人類心靈的深度、生命的力度,也透露出人們不懈地探求人生意義的思想光芒,以及追求卓越藝術美的光芒。
孤獨給人帶來了痛苦,是生命中最深刻、最黑暗、最迷惘的時刻,仿若靈魂的黑夜;但它同樣也賦予了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就像一個在懸崖邊舞蹈的靈魂癡迷地創(chuàng)作他自身追求完美的舞步,正是那種精神力量賦予了他巨大的人生創(chuàng)造的力量,才能在邊緣地帶顯現(xiàn)出生命的奇葩。麥卡勒斯說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個精彩的孤獨的區(qū)域,里面只有簡單的小說和內(nèi)心思考,隨同小說中的人物經(jīng)歷愛、痛苦、絕望,以及最后那煥發(fā)希望的“生命的活力”。麥卡勒斯在人生的黑夜中將孤獨的心靈體驗化作人生的基本經(jīng)驗,并貫穿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將人類孤獨意識建構在文本中,由此來傾訴生命的孤獨情懷,將個人的孤獨上升到人類普遍的情感和哲學高度,為我們提供或淡泊或悲愴或舒緩的藝術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張爽.卡森·麥卡勒斯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與人物心理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
[3]卡森·麥卡勒斯著.陳笑黎譯.心是孤獨的獵手[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4]周國平.愛與孤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