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標提出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教學,還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作業(yè)則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在教育改革提出“減負”的今天,如何設置即使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的課外作業(yè),成了一線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1. 傳統(tǒng)的英語作業(yè)布置方法用一刀切的形式把機械地抄寫單詞、詞組,甚至是課文放在首要位置。這樣做,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容易使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這就難免使學生形成對英語的厭學情緒,降低了作業(yè)效果,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作業(yè)是反饋的形式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作業(yè)同樣能使教師和學生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從而調節(jié)教與學的進程和方法。初中英語牛津新教材在重視聽說能力訓練的同時,也加強了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怎樣切實可行地布置好英語作業(yè),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3. 根據英語學科的本身特點,作業(yè)布置恰當,讓學生通過適量的“習題”訓練,掌握和鞏固課本知識,并得到分析、綜合、類比、演繹、歸納等方法的訓練,實現“輕負擔、高質量”完全有可能。雖然其中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但只要認認真真地抓,實實在在地做,達到或接近這一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作業(yè)布置的策略
1. 突出一個“活”字,設置活動式作業(yè)?;顒邮阶鳂I(yè)突破了傳統(tǒng)作業(yè)的形式,徹底消除簡單重復的弊病,由以往的單調、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作業(yè)從單一的“抄寫”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巧妙結合唱、畫、游戲、制作、收集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知識技能的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智能的開發(fā)與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讓作業(yè)富有趣味和吸引力。下面是我們設計活動式作業(yè)的四種途徑:
(1)收集材料,豐富詞匯。新課標倡導“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為了克服英語作業(yè)的封閉性,讓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學習英語,我們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學生收看電視、廣播或上網去吸取豐富的課外資源,用生活中的英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語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藝術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動手能力。為引導學生注重學科間橫向聯(lián)系,讓作業(yè)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才藝、張揚個性的舞臺,每個月我都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辦英語小報,內容包括英語知識、外國風俗、英語笑話、幽默、謎語等;很多學生采用了花邊、圖畫、賀卡、小報、書信的形式,以不同的字體把他們的家規(guī)寫了下來,且設計的很精美,既發(fā)揮了他們的表現力、想象力、繪畫才能,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和個性。
(3)編造對話,增強語言表達能力。針對新教材中的不同類型的對話,我總是精心鉆研,巧妙設置,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我讓學生自編在公園、車站、學校等場景關于有禮貌問路的對話,并想象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用簡潔、地道的英語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增強了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從而產生了成就感。
2. 立足一個“趣”字,設置“自助餐”作業(yè)。針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與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我按學習狀況和心理特征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以此來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調動他們做作業(yè)的積極性。那些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著眼于所學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中等生著眼于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如獨立性的單項練習等;基礎差的學生著眼基礎知識的掌握即可,如模仿性的句型練習。這樣設計的練習能使前面的學生“小坡度,不余力”;中間的學生“挖潛能,上臺階”;后面的學生“吃的飽,不掉隊”。如果作業(yè)量過多,耗時過長,久而久之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恐懼、失望等不良心理傾向及壓力,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去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作業(yè)了。例如,學生談論完天氣的對話后,我給學生留了三個作業(yè):A背誦書上原對話(主要針對基礎差的學生);B利用替換詞,仿照課文編寫新的對話(主要針對中等學生);C利用報紙、電視、電話、電腦等查閱今明兩天的天氣預報,并譯成英語匯報給大家聽(主要針對尖子生,培養(yǎng)能力)。在三個層次的作業(yè)中,A等是人人必做的,B等、C等可根據自己能力選做。這樣既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發(fā)揮潛能的機會,在愉快中鞏固知識,又充分體現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3. 注重一個“情”字,設置情境表演作業(yè)?,F行的牛津英語對話和課文具有情境性,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不失時機地把所學的對話或課文設計一些情景劇,不但使學生熟練了課文,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親身體驗角色,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語言,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學完了“Shopping”這一話題后,布置這樣一份作業(yè):讓學生設計多種情境,或到水果店、玩具店,或在文具店編寫對話并表演。學生興致很高,積極合作自編自演,在真實的情境中活用了語言。又如在學完“Restaurant science”,我讓學生利用星期天去附近的餐館吃飯,親身體會餐館里的音樂、座位和顏色對他們的影響,并要求以小組的形式,用英語編造對話表達他們在餐館里的感受。這樣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學生的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也就聯(lián)系起來了。
總之,在面對新課程、新理念的今天,我們設置的作業(yè)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并體現出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使作業(yè)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達到鞏固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的目的。
(通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