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翻譯作為外宣翻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當前應用翻譯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旅游景介翻譯更是成為旅游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旅游景介的英文翻譯目的除了傳播信息外,更要誘發(fā)潛在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強烈興趣,激發(fā)其付出旅游行動實踐的欲望。因此,要形成一篇好的景介譯文,譯者必須尋求合適的翻譯原則與策略。鑒于此,本文從功能翻譯目的論出發(fā),結合關聯性信息及價值理論探討了旅游景介漢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
關鍵詞:旅游景介英文翻譯 翻譯目的論 翻譯原則與策略
1 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經濟、政治、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對外宣傳翻譯也越來越受到翻譯界的重視。旅游宣傳翻譯作為外宣翻譯的一個重要領域吸引了眾多學者進行思考和探索。針對旅游宣傳資料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者們發(fā)表和出版了不少的文章和專著進行討論,這些研究對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旅游景介英文翻譯是旅游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英語是世界上使用國家最多、范圍最廣的語言,而旅游景介的英文翻譯是為英語國家讀者或懂英語的游客服務的,其目的除了傳播信息外,更要誘發(fā)潛在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文化、人文或自然景觀的強烈興趣,激發(fā)其購買旅游產品的欲望或付諸旅游行動實踐。因此,要形成一篇好的旅游景介譯文,譯者必須尋求合適的翻譯原則與策略。
2 目的論與旅游文本翻譯
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y),亦稱翻譯功能論,由德國著名翻譯學家弗米爾(HJ Vermeer)提出,后得到賴斯(K.Reiss)和諾德(Christiane Nord)的發(fā)展。根據翻譯目的論的基本觀點,在目標文本產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實”、“對等”理論中所規(guī)定的原文,又不是原文在原文讀者身上產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賦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標文本的功能,這個功能亦即目的(譚載喜,2004:255)。諾德認為目的決定手段,譯者在翻譯中可以根據譯文預期的交際功能,結合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感應力或社會知識及交際需要等,來決定處于特定譯語語境中文本的具體翻譯策略和手法,不應拘泥于與原文對等而影響譯文在譯語文化語境中的交際功能(賈文波,2004:47)??梢哉f目的論是一種“以讀者為中心”或“以目的語文化為導向”的翻譯理論,而這一點也正顯現了它對應用翻譯的重要作用。
應用翻譯文本的主要特點是信息性、誘導性和匿名性(賈文波,2004)。應用翻譯體裁大多注重信息傳遞的效果和讀者的反映,文本的“信息”和“呼喚”功能突出,提供信息和感化受眾是這類文本的主要目的。旅游翻譯體裁則屬于典型的“呼喚型”文本,它包括旅游景介、旅游宣傳廣告、旅游告示標牌等多方面的內容,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促進他們對旅游地自然美景、人文景觀、民族文化風俗的了解和喜愛,以加快當地旅游發(fā)展,提高經濟效益;受眾的目的則在于了解旅游地或旅游項目的特色性、觀賞性、移情性、知識性等(曾利沙,2006)。由于文化差異,漢英兩種語言的讀者養(yǎng)成了各自固有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形成了各自旅游文本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和體裁規(guī)約。例如漢語景介的語言表達常伴有大量的對偶平行結構,以求行文工整和聲律對仗,收到音形意皆美、詩情畫意昂然的效果,而英文景物描寫往往用客觀的景象羅列來傳達實實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實再現自然,讓讀者有一個明確具體的印象。由此可見,在翻譯的理解與表達過程中。如何采用適當的方法和策略,是景介翻譯實現其“呼喚”功能、有效達到交際目的的關鍵所在。翻譯目的論為旅游景介的翻譯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須根據旅游文本的特定功能和譯語讀者的需求,對原文信息和內容進行判斷取舍,用符合目的語規(guī)范和文化標準的語言準確轉達旅游翻譯的功能。旅游文本的翻譯策略要建筑在正確的翻譯目的、原則、判斷、真實性、可能性、可接受性基礎之上(陳剛,2004)。
3 個案分析
旅游景介翻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旅游翻譯相關聯的理論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在此我們對一些譯例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關聯性信息與價值,提出相應的翻譯策略。
3.1原文傳遞信息的功能在轉換時應該以譯語讀者的需要為根本。
曾利沙(2005)將旅游資料中的文字信息進行了分類,指出了描述性信息、評價性信息、文化信息、召喚性信息等八類信息。并提出在翻譯操作中,要獲得最佳社會效應,實現最佳效度,就要采用信息突出原則,對宣傳資料中具有關聯性信息的文字進行有理據的操作性調節(jié),予以相應的突出,即突出能滿足海外游客對旅游項目或旅游地的相關主題信息,弱化、簡化或虛化與主題關聯性不大的、冗長繁雜的描述性或評價性信息。
例1,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qū)交界處,這里有冰山雪川、江河峽谷、湖泊草甸,美麗而寧靜。州內以藏族居民為主,還居住著傈傈族、納西族等20多個民族,長期以來,這里各民族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燦爛的文化——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與詹姆斯·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極其相似。
譯文: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an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scenery in picturesque Diqing,filled with glaciers,deep canyons,inca dows,and lakes,remarkably resembles that of the Shangn-la described in Hilton' s novel.Residents here are mainly Tubetans who coexist peacefully with over 20 other ethnic groups, in- cluding Lih and Naxi groups ,thus creating a rich and unique culture.
原文描述了迪慶的地理位置、獨特景色和風土人情,對中文讀者而言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特別是文中涉及的少數民族,必定會在國內游者的頭腦中產生一幅生動而神秘的畫面。再加上后文中出現的四字結構的修辭語——“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迎合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字審美情趣。這個地方一定會吸引眾多的國內游者。然而正如前文討論過的那樣,旅游景介翻譯要以英語國家的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文化背景、認知習慣、審美情趣及閱讀心態(tài),不能夠照收照轉原作信息。等量的信息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不一定有等效,我們不應該單純以原作所含價值去衡量它在譯文中的價值,必須以譯語讀者的所需為依據加以考察原作,將其轉化為在譯語中的實用價值。原作中那些對原語讀者來說價值很高,卻非譯語讀者所需的信息是沒有價值的,這就要求譯文必須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變譯”處理,以達到在讀者身上產生明顯的“語后效果”,使其成為真正的旅游者的目的。譯文中,漢語慣用的評訴性話語“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被省去,且對原文的句序進行了整改,將段尾句子提前,使段落結構與語義緊湊,重點突出了關聯性最強的主題信息:“the scenery in picturesque Diqing”。
例2,峨嵋山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于世。素有“峨嵋天下秀”的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嵋邈難匹?!泵鞔娙酥芎橹冑澋溃骸叭胫慵滋煜拢雾毶婧づ钊R?!碑敶暮拦纛}書峨嵋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嵋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賈文波,2004:154)。
從原文可以看到,峨嵋山的旅游特色是段落開頭涉及的自然風光、佛教文化等。這句話的內容很明顯是整個介紹中關聯性最強的部分,傳遞的信息附帶的價值也是最高的。而之后的古代詩人贊美峨嵋山秀麗風景的詩句,以及當代名人的頌揚之詞并無多大的實際意義。如果英譯文照直譯出的話,在英語讀者看來,這些評價性信息與前文中的“著稱于世”“峨嵋天下秀”語義重復,而且十分抽象。因此,針對這樣的景點介紹,譯者一定要根據翻譯目的和譯語讀者的需要對原文信息進行選擇,找到與所宣傳的旅游景色關聯度最強的具體的描述性信息和概括性信息,對價值度甚微的評價性信息給予精簡或省略。曾利沙先生在討論信息性質與信息價值的輔助性準則時也提到:“當有超過三至四項描述性或評價性信息連續(xù)出現說明某一特定對象時,精簡其中比較虛的信息內容?!币虼耍P于峨嵋山的景介翻譯,譯者要強調的是段首的具體描述性信息和段末的評述性內容,對原文中繁雜的評價性信息予以整和與抽象概括,在譯文中重新行文布局,使之符合譯語讀者的習慣。
譯文:Known for a thousand years as one of the four Buddhist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Mt.Emei is hence fea-tured by its Buddhist cultural heritages together with its di-verse geographic landforms and beautiful scenery.Filled with weird peaks,tranquil valleys,winding roads,abrupt water-falls ,luxuriant vegetation, aged tress as well as wild animals, the mountainous scenery abounds in changes with seasons, which earns Mt.Emei the reputation of \"The Most Elegant Mountain\"in China and has been of all ages a resort for sight- seeing,pilgrimage,the health recuperation and even scientif- ic researches.
3.2低值文化信息與關聯性較強的文化信息的翻譯。
漢語景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常帶有文化蘊涵較強的成分,如名人名言、詩詞歌賦等,目的是以意象感人,追求客觀事物與主觀景象的和諧之美,讓讀者在獲得深刻印象的同時從中得到藝術享受和美的熏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一般的外國讀者對此難以欣賞,景介所預期實現的功能或達到的目的就很難得到體現。因此,對于旅游景介中的文化信息,譯者要弄清楚什么樣的文化信息具有強關聯性,能成功地再現主題,并對低值文化信息進行刪除、淡化或改譯。
例3,“煙水蒼茫月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后。人依欄桿水拍堤。”這是古人贊美青島海濱的詩句。青島是一座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西起膠州灣人海處的團島,東至嶗山風景區(qū)的下清宮綿延80多華里的海濱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長軸畫卷。
譯文: Qmgdao is a charming coastal city ,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It ~s not hot in summer or cold in winter.Its 40-kin-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dao at the west end to Xiaqlng Temple of Laoshan Mountain at the east end.(《中國青島指南》,2002 : 10)
在漢語讀者的眼里,古詩給原文增添了一股莫名之美,很容易讓他們在腦海里形成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然而對英語讀者而言,這樣的語言表達往往帶有很大的虛化成分和模糊性,景物刻畫不明晰,給人的感覺是意境雖深遠但缺乏客觀清晰的具體描繪,沒有特別的意義,所傳遞的信息價值很低。他們要領會其中蘊涵的意蘊,得下足功夫才行。如張基佩(2001)所言,外宣翻譯的譯法有時會超越單純處理語言差異的范疇。而必須首先考慮譯語民族深層次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為了讓英語讀者一目了然,輕松獲取原文要傳達的旅游景地的信息,需要用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淺顯易懂的概括性語言進行總結概述,達到與英文景介重點在地理環(huán)境、風光景色方面純信息傳遞的一致。譯文中的黑體部分“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就像是對原文頌揚青島之美的詩詞的縮寫,沒有讓目的語讀者覺得該景介抽象、羅嗦,既傳遞了原文信息,又體現了其價值。以下的例4存在同樣的問題:
例4……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在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名人徐霞客的評述無疑會提高黃山景色的地位,增強黃山的觀賞性,但對實現該景介翻譯的目的卻只有較低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譯。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段文字的翻譯過程中,對第一句話和段末提到的“五岳”應該作一個補充說明,因為該詞提供的文化信息關聯性較強。用增譯的手法將黃山的美與中國其它著名山川作一個比較,可以凸顯黃山美的獨特。
譯文:Wu yue is the collective name given to China's most important mountains,namely Mt.Tai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Mt.Huashan in Shanxi Province,Mt.Hengshan in Shanxi Province,Mt.Songshan in Henan Prownce and Mr. Hengshan m Hunan Province.It ~s sa~d that you won' t want to visit any other mountains after seeing wu yue but you won't wish to see even wu yue after returning from Mt.Huangshan. This saying will give you some idea of the beauty and unique- ness of Mt.Huangshan.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它吸引入的地方是它帶有濃厚佛教藝術氣息和歷史烙印的寺廟與建筑。該英文景介不像討論過的那些散文似的景介一樣充滿優(yōu)美的評價之詞,可以說是一篇較好的說明性的對外宣傳文章。但是在與宣傳主題關聯性較強的信息的處理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例5文中的黑體字部分談到的內容,人們從何時開始在普陀山上修建寺廟,現有的古建筑物修建于何年何代,與主題的關聯性并不強,而且如果沒有具體的補充說明,英文讀者根本就無法弄清楚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起于何時,止于何時。類似這樣的文字信息在該景點介紹的漢英翻譯中價值信息度較低,可以省略不譯或進行改譯。
例5.Putuo Mountaln,one of the Four Holy Buddhist Mountains,eovers an area of 12.5 square kilometers.The highest peak,the Fudingshan Mountain is 300 meters high above the sea level.Temples, monasteries, nunneries are spread all over the mountain.According to the annals of Putuo Mountain,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unwiiling-to-go\" Guanyin Temple,people began to build up temples in large scales.The remained ten ancient architecture com-plex and historical sights were built in Song,Yuan, Ming,and Qing.Putuo Mountain once had 82 temples, 128 huts,accommodating 4,000 monks and nuns at Its heyday. When you walk ob the paths,you probably can come across monks in kasaya.The glorious sceneries as well as the glam-our concerned with Buddhism make it a sacred mountain. (www.ywhc.net)
4 結語
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是一項復雜而意義深遠的語言活動和文化活動。應用翻譯功能目的論的觀點、目的一需求原則及相應的輔助性準則對景介翻譯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語言文字所傳遞的信息及價值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受眾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在景介漢譯英實踐中,譯者應該從英語讀者的需求出發(fā)。借鑒相關翻譯理論,結合實際介紹中的語言文字狀況,對譯語與目的語進行全面的語言、文化和心理對比,找到正確有效的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賈文波.旅游翻譯不可忽視民族審美差異[J].上海科技翻譯,2003,(1):20-22.
[3]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4]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曾利沙.論旅游指南翻譯的主題化信息突出策略原則-J].上海翻譯,2005,(1):19-23.
[6]周錳珍,曾利沙.論關聯性信息性質與信息[J].中國科技翻譯,2006,(5):23-26.
[7]張基佩.外宣英譯的原文要適當刪減[J].上??萍挤g,2001,(3):21-24.
[8]張寧.旅游資料翻譯中的文化思考[J].中國翻譯,200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