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钡拇_,教師醇美的語言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因而,語言表達能力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一門專業(yè)性與技術性較強的新興學科,信息技術學科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獨特要求,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準確科學——信息技術教師語言的靈魂
信息技術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課堂上的專業(yè)術語很多。教師在表達這些專業(yè)術語時應重在科學、準確。
1.準確性
應該說,就目前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而言,作為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似乎不應該出現(xiàn)教學語言不準確的現(xiàn)象。但在課堂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教師這樣的表述:“找到××按鈕,在上面用鼠標點一下”、“按一下回車鍵,就能換到下一行”、“圖片周圍出現(xiàn)8個小方塊,將鼠標移動到小方塊上,等鼠標箭頭變化時,拖動鼠標就能調整圖片大小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雖然這樣的表述很通俗,小學生也更容易理解,但身為教師,絕不應該止步于此??茖W、準確的表述有利于統(tǒng)一概念,也有利于學生通過教材進行自學,更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作風。因而,對于專業(yè)術語,教師在課堂上不應隨意更改,或隨便用一些口頭語來代替。如,操作鼠標時,應該用“單擊”;操作鍵盤時,應該用“敲一下”;圖片周圍的小方塊應稱做“控點”。
一般而言,出現(xiàn)上述問題多是由于教師對教材研讀不精,自身對這些專業(yè)術語不夠重視,不清楚正確的表述是什么,或是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忙亂中用一些口頭語代替了專業(yè)術語。因此,教師備課時對專業(yè)術語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2.科學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經(jīng)常會涵蓋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特別是在主題活動式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技術的教學是以其他學科知識為載體的。因而,為了主題活動的開展,教師必須聆聽學生對主題活動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還必須給予相應的評價。如,在開展用Word制作科技小報的活動時,教師會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科技知識,有的學生會回答:“我知道恐龍是怎么滅絕的,恐龍是因為屁放得太多把自己熏死的?!边@確實是一種現(xiàn)實存在的科學假說,但目前誰也無法斷定是否正確。在這種時候,教師往往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做出否定的評價就把問題輕易放過去。這就違背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原則。實際上,教師可以把存疑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或通過有技巧的表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該說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比如,對于上述問題,可以采用如下的對話。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雜志上說的。
師:你真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這種說法老師也看到過。關于恐龍的滅絕,老師還看到過一些其他的說法。你們看到過關于恐龍滅絕的其他說法嗎?
生:看過。
師:說明這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你選擇這個主題來做科技小報,還真不錯。
教師這樣處理,既點明了在科學上這是一個存疑的問題,又巧妙地把學習的中心引回到學科教學內容上來,避免了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
簡潔明確——信息技術教師語言的特質
簡潔明確就是不說多余的話,用最簡練的語言準確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從業(yè)者是不羅嗦的,甚至是沉默寡言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學教師又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所以說,我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兼具了小學教師和信息技術從業(yè)者的雙重特質,而如何把握教學語言的度,便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吨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信息技術課要有70%的時間用于實踐操作。因此,信息技術教師的語言必須精煉,不能拖沓,尤其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機械重復
原則上,對于課堂上學生演示過了、講得清楚的內容,教師就不要重復。如果學生沒有講清楚,要通過追問的方式把問題講清楚,或者引導學生把意思講完整。比如,在教學“插入藝術字的操作”時,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先自學再演示匯報。當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自學就可以完成藝術字的插入操作時,教師就沒有必要重復講述該操作了,而應該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如,你在操作中有什么經(jīng)驗要和同學們分享?(目的是讓學生總結操作中的難點,并加以強化。)你覺得插入的藝術字還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地方?(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后面將要學習的“調整藝術字的大小和位置”等操作。)
2.問題要精確
教師課堂上的提問是引導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所提的問題應有一定的預設性。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的問題過于寬泛,學生無從回答”的現(xiàn)象。如,教師在為“電腦繪畫”一課創(chuàng)設情境時,播放了一段北京奧運會的福娃宣傳片。接著,教師提問:“看了這段宣傳片,你想到什么?”學生剛在暑假感受了奧運盛況,有很多想說的話,于是回答中有對北京奧運會的認識,有對福娃的認識,還有對中國奧運冠軍的崇拜……結果,信息技術課變成了奧運總結會。教師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不好打斷學生,也沒有進行適當?shù)囊龑?,造成教學偏離了預設的軌道。其實,如果教師能在提問時把問題變換一下,變成“看了這段宣傳片,你覺得哪一幅畫面最美”會更好。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
個人風格——信息技術教師語言魅力的核心
教師的人格魅力往往是吸引學生的最有效手段。信息技術課程本身有其獨特的魅力,但學生的興趣往往集中于體驗新鮮事物,而不是課程知識本身。在這種時候,如何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往往就要依靠教師通過語言所散發(fā)出來的獨特人格魅力了。
1.個性·特質
教師只有將個人語言風格建立在自己的個性特征上,才能形成獨特的個性魅力。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中青年男性教師較多。有些男教師在上課時借鑒了女教師的一些管理辦法,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立即表揚,并帶領全體學生為該生鼓掌。但是,這種方式由男教師來運用,往往會顯得不倫不類。教師還是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個性特征,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2.情趣·幽默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能缺乏情趣。對于一些相對枯燥的信息技術概念或原理,教師不妨在語言中加點兒幽默。如,在講解“回收站”的操作時,教師先將廢紙扔進廢紙簍中,又將自己的手機扔進廢紙簍。學生見后哄堂大笑,教師說:“看來,同學們還是挺喜歡老師的手機的,不舍得把它扔進廢紙簍。那老師把它撿回來?!边@樣做,既讓學生明白了刪除文件要慎重,又為后面講解“還原”操作做好了鋪墊,還調動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任何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學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影響。精心設計的、閃爍著智慧火花的教學語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講清楚、把枯燥的內容講生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注重錘煉自身的教學用語,讓其散發(fā)著科學的人性光芒,同時蘊藏著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