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美歐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國際貿易賴以正常運轉的最主要的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同時,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對貿易融資產生了較大沖擊。匯率劇烈波動和貿易融資萎縮,對世界范圍的國際貿易產生了廣泛的不利影響。受美元和歐元匯率劇烈波動的有害沖擊,中國企業(yè)與貿易伙伴國企業(yè)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wěn)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guī)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因此,推行人民幣結算有助于使進出口企業(yè)實現(xiàn)雙贏,有利于穩(wěn)定國際貿易的正常需求。
2009年4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四城市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指出,實現(xiàn)人民幣貿易結算,是市場對人民幣結算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順應形勢的自然結果。
那么,中國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點上選擇開展人民幣境外貿易結算,以及開展人民幣境外貿易結算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等,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進出口銀行資深經理趙昌會。
記者:趙老師,我們知道,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與有關領國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了,但當時的結算點一般都不是貿易量大的區(qū)域,而此次所選的幾大試點城市都是我國貿易往來繁華的城市,那么,請問我國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展境外人民幣結算業(yè)務?
趙昌會:沒錯,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就與有關鄰國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迄今為止,已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朝鮮和哈薩克斯坦8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實行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協(xié)定。自那時以來,隨著中國貿易地位的持續(xù)加強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量不斷增長,將人民幣本幣結算從邊境貿易擴展到一般國際貿易的需求不斷增加。
自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國際貿易賴以正常運轉的最主要的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受美元和歐元匯率劇烈波動的有害沖擊,中國企業(yè)與貿易伙伴國企業(yè)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wěn)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guī)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
2008年12月,國務院開始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qū)與港澳地區(qū)、廣西和云南與東盟地區(qū)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目前,美國奧巴馬政府為擺脫金融和經濟危機,不惜一切代價,又瘋狂地發(fā)行美元,廉價地出售國債,美元大幅貶值的壓力與日俱增。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手段,在此危機當頭之際,使得中國企業(yè)多了一個可行的選擇。這就是為什么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化的強大動因。
2009年4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四城市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這意味著,期盼已久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人民幣在漫長的國際化路途上又邁進了關鍵的一步。
記者:什么是人民幣貿易結算?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需要哪些條件?
趙昌會:人民幣貿易結算,就是以人民幣計價、貿易合同和交易過程及資金劃撥采用人民幣的幣種結算方式。
人民幣貿易結算,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境外進出口商愿意接受人民幣,特別是境外進口商手中有大量的人民幣用來支付。
一般地,結算貨幣需要符合兩個標準。其一,是可自由兌換貨幣;其二,是國際儲備貨幣。反過來也成立,具備國際儲備功能的貨幣,一定是可自由兌換貨幣。在這個意義上說,國際儲備貨幣必然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不過,鑒于能夠充當國際儲備貨幣的幣種在世界貨幣之林中絕對屬于鳳毛麟角,而可自由兌換貨幣起碼不下三五十個,從它們合二為一的統(tǒng)一性來看,的確是可自由兌換在先,儲備在后,因為手握可自由兌換貨幣,原則上就能隨時,任意地將其轉換為自己中意的儲備貨幣——反之亦然。
結算貨幣的定義在理論上必須符合這兩個標準,但現(xiàn)實的貿易活動遠比這兩個標準復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根據(jù)貿易伙伴所在國情況,可以靈活選擇對方貨幣、第三貨幣和特定的可自由兌換貨幣,直至和國際儲備貨幣。作為基本規(guī)則,在一定程度上,易貨貿易除外——易貨貿易同樣需要暗含的計價貨幣,只不過其交易結果不是貨、款兩清,而是貨、貨互換而已。
如果把上述兩個最基本的標準視為充要條件,那么,即便該貨幣名義上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也往往不能充當結算貨幣。比如,中國公司甲和印度公司乙開展貿易,盡管印度盧比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但是,貿易合同和結算幣種也很難采用盧比計價。
另一方面,即便上述兩個充要條件同時具備,但若該幣種在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微不足道,還是難于成為結算貨幣。仍以中國公司甲和印度公司乙為例。它們自然不會選擇人民幣或盧比,但是會選擇瑞士法郎或加拿大元,甚或港元嗎?大概不會。
當然,如果貿易活動是持續(xù)進行的,為了避免匯率風險,雙方約定,使用雙方之間對方國家的貨幣,亦未嘗不可。
所以,所謂貿易結算貨幣,實際上就是可自由兌換貨幣與國際儲備貨幣,或二者的統(tǒng)一,或國際儲備貨幣之中的關鍵國際儲備貨幣(如美元、歐元)。
記者:人民幣貿易結算從試點到真正走向國際化還需要哪些要素支撐。
趙昌會:人民幣國際化需要諸多要素的支撐。簡單地說,需要國內條件的完善和國際條件的成熟,或二者同時期基本具備,兼而有之。
從國內條件看,至少需要具備四點。
第一,基本前提。中國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必須足夠地大(根據(jù)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的數(shù)據(jù),按市場匯率估算,2009年4月為8.45%),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經濟中獲得較為匹配的經濟力量;其次,中國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必須足夠地高(根據(jù)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的數(shù)據(jù),按市場估算,2009年4月為9.06%),因為一國的貿易條件主要取決于其出口能力,而非進出口貿易總量。再次,那些擬采用人民幣結算的潛在國家,必須是中國貿易和經濟乃至政治、外交、安全等實力強大影響的接受者;它們之所以轉而采用人民幣,是因為它們經過權衡,需要這樣做。不言而喻,在這三個基本前提之下,中國都處于快速上升時期,遠未達到其巨大潛力所要求的平衡狀態(tài)。
第二,金融體系??缇迟Q易人民幣結算,就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通過銀行體系對人民幣的貿易清算和賬務處理。毫無疑問,各種各樣的黑市、錢莊、走私等“結算”方式都不在此列。這需要中國眾多的商業(yè)銀行具備高度現(xiàn)代化的電子化、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能力。除此之外,中國的商業(yè)銀行還必須與潛在的人民幣使用國盡量多的商業(yè)銀行建立廣泛的代理行關系,在代理行當中擇優(yōu)開立人民幣清算賬戶,并創(chuàng)造大量的金融工具。中國貿易對象國中那些擬接受人民幣結算的商業(yè)銀行,也需要在其中國代理行中完成同樣的手續(xù)。
第三,有法可依。從更為根本的角度來說,中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在外國人眼里的公信度、執(zhí)行力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
第四,政治意志。主權貨幣屬于國家主權的有機組成部分。人民幣走出國門,充當貿易結算角色,原則上仍然是中國主權管轄之內的事。但是,它一旦被外國接受,特別是外國官方承認的結算幣種,在日常的結算業(yè)務活動中,也必須同時并且主要接受外國的法律管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甘愿放棄或讓渡一部分中國主權。就中國的愿景和主張來說,中國當然愿意人民幣走遍天下,因為中國政府可以坐收鑄幣稅、中國商人可以節(jié)省費用并少擔風險、中國公民可以享受諸多便利和穩(wěn)定的國內物價。自然,這需要中國的政治決策者高瞻遠矚,矢志不移?!@是一種可以洞悉目前并貫穿于未來的戰(zhàn)略金融思想。
從國外條件看,主要需要三點。
第一,地緣優(yōu)勢決定“幣緣”存在。該國在經濟和貿易方面對中國存在巨大的依賴性。意思是說,中國對該國的經濟政策、貿易方向、國際外交三個領域(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擁有壓倒性優(yōu)勢。這要求該國與中國之間存在高度的政治和安全互信。但要注意是,地緣優(yōu)勢與地域優(yōu)勢根本不同,雖然許多時候二者能夠重臺,但與中國地域相近的國家,中國不見得一定有地緣優(yōu)勢。有了硬實力的支持,軟實力才能發(fā)揮作用。
第二,幣運基本上等同于國運。市場的認同程度,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首要的和最終的因素。在短期內,該國信任人民幣,相信其定價得到了正確的反映并且能夠保持幣值穩(wěn)定;在長期內,該國認為全球經濟活動將鞏固中國的大國領導地位,因為世界各國的經濟命運尤其是該國的經濟命運與中國經濟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顯然,該國相信,中國會成為擁有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大國。
第三,登臺亮相的合適理由。成就任何事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概莫能外?,F(xiàn)在,隨著美國經濟不可逃避地要遭遇大抵押的命運,美國霸權的危機也會進一步加劇,認定美元會繼續(xù)保持堅挺是不理智的。以歐盟為依托的歐元,是一種主權國家之間的共同貨幣,就像西非和中非的非洲法郎一樣。共同貨幣的背后是單一的中央銀行,運行機制與主權貨幣大相徑庭。眼下,世界飽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困擾,從人民幣的接受中看到,在全球經濟和金融舞臺上,中國愿意并且能夠發(fā)揮積極的干預作用。
全球危機和美國的衰弱正在改變世界地緣政治版圖。人們有理由期待,中國一定會順勢而為,努力完成西太平洋地區(qū)的經濟一體化,成為對亞洲中國周邊國家的“吸引力中心”。今后數(shù)年,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地位將因經濟危機而獲得強大動力。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也將遵循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量變到質變的進化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