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師永遠不教的50堂課》,我感受到了一股強勁的沖擊力。這是寫給學生的真誠告誡。面對這些坦誠的文字,作為一名整天面對眾多天真面孔的教師,我對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產(chǎn)生了疑問:教育,到底該不該滿足于只給學生呈現(xiàn)事物美好、善良的一面?
在我的記憶中,從上學到今天自己走上講臺,校園里的教育活動總是在給孩子們呈現(xiàn)美好的事物,講述美好的心靈,宣傳美好的行為,讓孩子沐浴在美和善的環(huán)境中。這是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使然,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的同時,常常忽視甚至是漠視了教育的另一個側(cè)面。
大千世界,有鮮花,也有毒草,鮮花能讓我們心曠神怡,毒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教訓;蕓蕓眾生,有善良的人,也有心懷叵測的人,善良的人給我們以心靈的安慰,心懷叵測的人卻常常破壞我們平靜的生活。但是,我們的教育卻往往是單一的,只讓學生記住了鮮花的美麗與馨香,沒有讓他們對毒草建立起辨別能力;只讓學生知道了真善美的和諧與溫暖,卻沒有對假惡丑培養(yǎng)出辨別能力和防御意識。所以,走上社會,很多學生不能主動設(shè)防,輕易就聽信他人的甜言蜜語,上當受騙,蒙受損失;甚至被拉下水,害了自己,害了他人,也給社會造成危害。
我們太嬌慣孩子了,尤其是在今天,我們對孩子的保護似乎有些過度了。
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老師批評時必須語氣和藹甚至滿含笑意,否則,就可能會“傷害學生的心靈”;
對公然刁難老師的學生,老師要深刻檢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如果稍微控制不住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就可能引得官司纏身;
批改作業(yè)時最好不要用叉號,因為有人說,作業(yè)本上的叉號,嚴重打擊了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
參與監(jiān)考的女教師不允許化妝,因為有人說,略施淡妝會擾亂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思維和判斷;
……
想想看,還是《老師永遠不教的50堂課》說的話更實在:
“你得接受現(xiàn)實,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現(xiàn)實世界和學校不同,在這兒,沒人那么在乎你的自尊,你得先有所成就,才有資格自我感覺良好”;
“不管你老爸怎么說,你并不是真的公主”;
“‘屈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接受它”;
“你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學校里可能已經(jīng)廢除了優(yōu)勝劣汰,但生活中可沒有”;
……
多么實在的告誡啊!可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趯W校里把這些道理告訴孩子們呢?給孩子們一點挫折教育,真能把他們打垮嗎?如果連一點小小的挫折都無法忍受,走上社會后真能成為一個正視困難、挺直腰桿、頑強不屈的人?
長時間以來,哲理、勵志類書刊異?;鸨?,尤其深得青少年學生的青睞,他們不但在課余時間爭相傳閱,甚至還夾在課本里,在課堂上偷偷地閱讀?;蜷L或短的文章,總是用溫暖的故事和故事背后蘊含的哲理打動人,一些教師也特別愿意用這類雜志上的文章來教育學生。但見慣了生活百態(tài)、遭受過生活磨難的人,常常對那些多半是編造出來的故事嗤之以鼻。很多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是這樣的,和文章中所寫完美無缺相去甚遠!有的學生則干脆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的失敗怪罪到這些虛構(gòu)出來的作品上。面對年輕人天真的想法,常常有人揶揄他們:是不是讀書讀傻了?這話有些偏激,但也不無道理,當教育只給學生展示一個側(cè)面的現(xiàn)實時,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切實際的期待;當這些期待在現(xiàn)實面前幻滅時,他們會感到無所適從。
天上的月亮很漂亮,不但能反射清白的光芒,眾多的環(huán)形山還組成了很多美好的圖案,給了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和極大的心靈慰籍。可月亮的背面是什么?在天文學家的眼里,月亮的那一面很冷、很暗,與我們的美好想象有著天壤之別。這可能讓人感到無奈和遺憾,但這也是事實的一部分。就像學校教育,如果我們總是給學生展示美好的一面,學生的心靈可能會變得更純潔、更美好,但問題是,他們不可能永遠待在學校里,一旦走向社會,在社會這個沒有經(jīng)過純化的環(huán)境中,他們會知道事情的全貌,一些人會感到失落、傷感甚至面對客觀世界時感到茫然無措。我們該怎樣去關(guān)注他們?該怎樣去幫助他們?難道我們不應該提前讓孩子們?nèi)媪私膺@個社會嗎?
“道德指南針”并不實際存在,生活和文學作品是兩碼事,孩子們應該學會面對虛偽。人類不只有一面,人類社會也不是一個透明體,滿口假話、行為不美、心地不善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鮮見。人性中兇狠、殘忍的一面制造出許多惡意的事端甚至是駭人的案件,這些丑惡的事件一旦進入孩子們的視野,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強烈沖擊。如果對事實沒有足夠的認知,心理上沒有足夠的準備,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們的心靈甚至可能會被徹底摧垮。未來世界不是專為孩子量身定做的,不可能纖塵不染,人際間的猜忌、爭斗、欺詐、偽善,自然界里的風雨、雷電、災害,這些常常會伴隨著我們,更何況還有恐怖分子,還有戰(zhàn)爭狂人,還有總量可以毀滅地球幾百次的核彈……不早早給學生一點認識,遇到難題時,他們必然會茫然無措,甚至會因絕望而喪失生存下去的勇氣和意念。經(jīng)過多少年的教育構(gòu)筑起來的人格大廈,可能在頃刻間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教育不應只給學生一個側(cè)面。“你不完美,也不必變得完美”,不要懼怕解剖社會,不要懼怕揭露黑暗,孩子幼小的心靈既需要美麗和善良來充實,也需要通過反面教材建立起鑒別體系。在教育學生學真、向善、愛美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多彩世界的全貌,學會辨識假、惡、丑,在挫折中學會堅強,在逆境中學會奮起,能用達觀的態(tài)度看待社會。這才是全面的教育、真實的教育、客觀的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水縣第二職業(yè)中專)
責任編輯 鄧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