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是單棵孤植,樹干粗壯,枝葉茂盛,幾乎占據(jù)半個庭院。每年夏季,木槿花開的時候,那鵝掌般肥大的葉子,綠里泛黑,含油欲滴,一只只胖胖的花苞從那茁壯枝條的葉腋處拱出來,憋紅的小臉迅速地膨脹著,紫紅色的花兒不經(jīng)意間便滿枝滿樹,紛披陸離。這時,到李大爺家賞花,便成為鄰里活動中的保留節(jié)目。
我記憶中的李大爺,時年已是近七十歲的老人了。他身材魁梧,一米八幾的個頭,腰板挺挺直直,銀須皓首,須發(fā)都是短短的,面孔白里泛紅,健康而年輕態(tài);雖為世代農(nóng)民,終年粗布衣衫,穿戴卻也整整齊齊,顯得干凈利索。這樣的農(nóng)民形象,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農(nóng)村,實不多見。李大爺不善言語,多少還有點木訥,但種田卻是一把好手。快七十歲的人了,還時扶犁操耙。他扶耩播種小麥,不但下種均勻,而且溝條筆直如線打;定好一畝用多少種子,能夠做到斤兩不差。農(nóng)活十八般武藝,他是樣樣都拿得下。他的家是個土四合院,坐南朝北,前屋是過堂及磨房,后屋是居室,東西是院墻及廚房,是所很傳統(tǒng)的農(nóng)家小院,只是院里的那棵木槿花,便使得院落顯得與眾不同。那時,莊稼人忙的是土里刨食,整年累月為溫飽操勞,誰家有閑情逸致種花養(yǎng)草?于是,李大爺家的那棵很有年頭的木槿花,便成為村里的一景,也成了我們一幫愛“拈花惹草”光屁股小子光顧的對象。
無憂無慮的我們?nèi)徊欢酶篙吷畹钠D辛,上樹捉知了,下河逮泥鰍,鉆到莊稼地里捉迷藏,整天玩得一身泥一身汗,且樂此不疲。木槿花開的季節(jié),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成了對我們最大的誘惑。我們的興趣一下子全被吸引過去,先是爬墻頭觀花,這時是君子動眼不動手。我們爬墻頭的動靜驚動了李大爺,他走出居室,兩手向上揚著,像趕鴨子攆雞一樣把我們哄下墻去,待李大爺回屋后,我們又爬上墻,這樣的拉鋸戰(zhàn)有時一天能有幾次。我們潛進院子折花,一般選在雨天。木槿花經(jīng)過雨水的沐浴,葉兒更加嫩,花兒更加鮮,那一片片紫紅色的花瓣像嬰兒伸出的小手,那鮮黃的花蕊像一束噴發(fā)的火焰,招惹的我們眼饞心動。也許李大爺正在室內(nèi)打盹兒吧,趁院內(nèi)沒人,我們便從虛掩的廳門魚貫而入,借著雨幕的掩護,折下花枝就跑。這時,我們的背后就會傳來李大爺?shù)倪汉嚷?“跑,看不打爛你們的屁股!”也僅此而已。我每每捧著戰(zhàn)利品回家,將花枝插在盛滿清水的小玻璃瓶里,雙手捧著小臉會呆呆地看上半天,這可能是我一天時間里最老實的時候。一向教導(dǎo)我們餓死不作賊的母親,明知花的來處,也只是笑笑,有時還走近看上一眼,說,這花兒是可以插活的。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可以讓人忘情的。母親沒有告訴我花枝的扦插方法,她沒有時間。我試圖在院里插了幾次,均沒有成活,也就不了了之。后來,我進了學(xué)校:再后來,又走出了村莊。有一年回鄉(xiāng)探親,我想起了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前去探訪,已是人去物空。李大爺去世多年,那棵給我們童年帶來歡樂的木槿花也不存在了。問之,說是在那極左的年代,被當(dāng)作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給連根鏟除了。惜哉,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
如今,木槿花已經(jīng)隨處可見了,但我總覺得葉兒都沒有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蔥綠鮮肥,花兒也沒有李大爺家的那棵木槿花碩大奪目。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