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玲
摘要:鐘惺是晚明時期競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喜好評點,有《詩歸》等多部評點著作。他的評點,標舉性情、標示章法和語脈;既承接公安派之精髓,又吸納傳統(tǒng)詩學之精華,具有繼往開來之價值。晚明時期涌現(xiàn)出的大量托名鐘惺的評點本,反映了鐘惺文學評點的影響。
關(guān)鍵詞:鐘惺;評點;特點;價值;托名評點
中圖分類號:I20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544(2009)11-0121-03
一、鐘生好品詩
鐘惺的好友高出在《寄詢鐘伯敬》一詩中曾說“鐘生好品詩”。這句話道明了鐘惺在評點方面的喜好與貢獻。
鐘惺常常和師友們一起討論,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文學觀。萬歷二十八年,還是秀才的鐘惺和魏象先論明詩,提出“明詩無真初、盛,而有真中、晚,真宋、元”之論,語驚四座。后來,鐘惺又和潘稚恭論因襲矯枉之弊,和譚元春等論詩文作法。商家梅、林古度等人受到影響,詩風因此為之一變。萬歷三十八年。剛中進士的鐘惺意氣風發(fā),在文學上為求詩名而選詩。他讀了董崇相的詩集后,自發(fā)地為之選詩而后成集:“閩有董崇相先生者,其人樸心而慧識,古貌而深情。所為詩似其為人,非惟不使人知,而若不敢以作詩自處者。庚戌,予始讀而選之,見其力之至,巧之中。蓋獨勝者過于同能,而兼長者遜其專詣。公亦知予不妄,而詩始有集?!边@大概是鐘惺最初選詩的表現(xiàn)。后來,鐘惺又為同里魯文恪選詩文集,因詩集被湯賓尹索去而未果,不過他在《=題魯文恪詩后二則》中表達了自己的選詩理論,頗為精彩:“觀古人全詩或不過數(shù)十首者,少或至數(shù)首。每喜其精。而疑其全者或不止此,其中散沒不傳者不無。或亦有人乎選之,不則自選,存其所必可傳者而已。故精于選者,作者之功臣也。……刪選之力,能使作者與讀者之精神心目為之潛移而不知。”鐘惺認為選詩的行為是一種文學批評活動,可以使作者與讀者緊密結(jié)合,達到作品的目的。這種觀點精辟地指出評點者在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作用。此外,鐘惺從“選”和“作”的先后關(guān)系出發(fā),將作家分為三類:“故夫選而后作者,上也;作而自選者,次也;作而待人選者,又次也?!憋@然,鐘惺把自己歸為“上”者之類?;谶@種認識,鐘惺的選、評等活動就是很自覺的了。鐘惺還進一步為好友陶崇謙定《鏡佩樓詩選》,為譚元春選《簡遠堂近詩》,為商家梅選《種雪園詩》等等。
從萬歷四十二年起,鐘惺在評點方面的一系列著作的完成。是他在文學批評領(lǐng)域的更深層次的開拓。這些評點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也印證了鐘惺為一代評點名家的論斷。
萬歷四十二年。鐘惺和譚元春在瀏覽古人詩歌時得古人精神,進而評選古人詩,成《詩歸》一書?!对姎w》既倡導學習古人的風氣,又高舉抒發(fā)情感的旗幟,這種獨特的藝術(shù)趣味和詩論思想在文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晚明文壇,名人輩出,流派峰起;宗唐崇宋,各有妙論。自李贄倡導“童心說”以來,徐渭、湯顯祖、袁氏三兄弟等人都極力加以發(fā)揚。作為矯正公安之弊的竟陵派領(lǐng)袖之一,鐘惺“別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海內(nèi)稱詩者靡然從之”,《詩歸》更是“盛行于世,承學之士,家置一編,奉之如丘尼之刪定?!痹诖诵枰獜娬{(diào)的是,伴隨著《詩歸》的產(chǎn)生,鐘惺的目光集聚于評點這種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形式。他的文學批評活動也主要圍繞著“選”和“評”而展開了。鐘惺對《詩經(jīng)》很有研究,萬歷四十四年,鐘惺評點《詩經(jīng)》,提出了很有影響力的“活物說”。書成之后。凌漾初給予高度評價,他的侄子凌杜若刻印時,在《跋》中認為鐘評可“標示法門”。鐘惺的《詩經(jīng)》評點在當時還被其他評點家摘錄引用,例如徐奮鵬的《采輯名家批評詩經(jīng)刪補》、魏浣初的《批點毛詩振雅》等都輯人鐘惺的評點,從中可窺鐘惺的《詩經(jīng)》評點在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萬歷四十三年起,鐘惺在南京僦居三年,寫成《史懷》?!妒窇选钒▽Α蹲髠鳌贰ⅰ秶Z》、《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等史書的評論?!妒窇选返膭?chuàng)作初衷,是鐘惺有感于晚明文壇不讀書的不良風氣。鐘惺崇尚古人,要求文人“懷抱古今”,這樣才能“于古人經(jīng)世之旨頗有所窺”。這些看法是對晚明浮靡世風的一種反撥?!妒窇选芬怀霈F(xiàn)就影響很大,鄒之麟《史懷序》有這樣一個例子:“于時魏士為(魏國光)者,扁舟裹糧,不遠數(shù)千里,來觀伯敬所讀之書,上下其議,凡月余。兩人者居然有古人風概,士類翕蓋以文人宗之?!笨凇妒窇选冯m為史評著作,但亦不乏文學評點之論,正如鐘惺自己所言:“弟僦居金陵,心自懷歸。……又將《二十一史》肆力一遍,取其事以經(jīng)世,取其文以傳世、以怡情。”口萬歷四十五年,鐘惺將評點成的《三國志鈔》八卷、《水經(jīng)注鈔》六卷、《世說新語鈔》二卷匯輯一起,編為《三注鈔》,寫有《三注鈔序》;萬歷四十八年,鐘惺又選評蘇軾散文,編為《蘇軾文選二十卷》,在《蘇軾文選序》中批評了時人以“趣”總結(jié)蘇文特色的說法。此外,鐘惺還有很多評點著作,陶珽在鐘評本《公羊傳十二卷》卷首《鐘伯敬評公羊谷梁二傳敘》中說:“……獨于競陵得吾友鐘伯敬所評公、谷、國策、國語、前后漢、三國史、暨通鑒、篡昌黎、選東坡、選古今文選與夫朱子綱目、傳五經(jīng)文字,觀諸遺書一十八種,歸途展晚差為快耳?!笨芍娦试u點數(shù)量豐富,內(nèi)容廣泛。
從自己的文學觀出發(fā),對友人作品加以評選,進而提出“選”和“作”的關(guān)系之說,最終落實到大量文學評點之作的著述。這些文學批評活動的實踐,可見鐘惺“好品詩”之說名至實歸,堪為影響晚明三十余年之久的一代評點名家。
二、鐘惺評點的特點
鐘惺的評點有其自身的特點。張壽林曾這樣評價:“今考其書,大旨欲以意逆志,以破漢儒之拘牽。蓋惺本文士,又為竟陵一派之宗主,故其說詩,意在品題,與經(jīng)生說詩之株守門戶,斤斤于名物訓詁者,故自不同。其於經(jīng)文之旁,加以圈點,具各附眉批旁注,以摘發(fā)字句,標示語脈。雖不脫時文之習,然其間品題玩味,多出新意,不肯剽襲前人,發(fā)之性情,參之義理,頗能平心靜氣,以玩索詩人之旨,於篇內(nèi)微言,詞外寄托,未嘗無所闡發(fā)?!蟮终Z無多,而領(lǐng)會要歸,表彰性情,深得詩人之本意。雖平心揣度,不無臆斷之私,然千慮一失,賢者不免。必謂批點之法,非訓詁之體,遂并其書而廢之。是則未免門戶之見,非天下人之公議矣?!边@段話基本上道出了鐘惺評點的三個特點。
第一,鐘生“說詩,意在品題”。評選前人文章,主題意義往往是鐘惺的出發(fā)點。如鐘惺評張說的《嶺南送使》一詩“說不出,卻妙在平平淺淺說來”;評蘇軾的《易論》:“予嘗謂敘事理幽處,能使不甚解者,讀之了然,此文筆之妙也”;評《詩經(jīng)·豳·東山》“日歸者,將未來歸之時,心悲正在于此,該一篇之意”;等等。這些都是從全局出發(fā),評說作品的風格、表達和主旨。這種評點,常常給人比較完整的印象同時也體現(xiàn)了鐘惺對作品的整體把握。
第二,“摘發(fā)字句,標示語脈”。明代八股文風盛行,評點
受此影響也很重視篇章結(jié)構(gòu)和句法。鐘惺評點也表現(xiàn)出這種傾向。例如。從用詞、用句到章法、謀篇,鐘惺對《詩經(jīng)》的評點事無巨細。他評點《擊鼓》:“各后二句興前二句,緊緩全不相蒙,后二章漸說開去”,認為《甫田》第一章“一反一正,無折腰之賓病,好法好力”,稱贊《卷耳》“我馬玄黃”旬為“奇語”。又如他點評《靜女》“說懌美女”句為“四字簡妙”,點評《綢繆》“今夕何夕”句為“四字善甚”,認為《葛生》中的“角枕粲兮”“二語難堪”。他認為《野有死麕》篇中的“如玉”二字很重要,因為這二字在全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全篇的過渡很重要。對蘇軾的《滕縣公堂記》中的“此其才易天下之養(yǎng)也”一句,鐘惺這樣分析:“只此一語,先破拘儒所諱,后便滔滔然?!辩娦首プ∵@句話在全文結(jié)構(gòu)、作用中的地位,認為有了這句話,整篇文章,從形式上破除牽制,從而文思滔滔不絕,所以這句話對于文章的布局、結(jié)構(gòu)是很重要的。此外,鐘惺評蘇軾的《李氏山房藏書記》“此仁者之心也”一句“此一語動人”;評《晁君成詩集序》:“名者,古今之達尊也”中“達尊”二字“下字于重而妙”。這都是一種細細把玩,緩緩表述,漸漸體味的過程。這種逐字逐句的分析,和作品結(jié)合緊密,給讀者提示了作品在結(jié)構(gòu)和章法上的特點。
第三,“領(lǐng)會要歸,表彰性情”。在《陪郎草序》中,鐘惺以“詩道性情”從理論上總結(jié)了自己的文學本質(zhì)觀。這種看法繼承了我國古代的“緣情說”詩學傳統(tǒng),也是對公安派“性靈說”的繼承。以此為基礎(chǔ),鐘惺在評點中標舉性情,他對人們不選李頎《題廬五舊居》一詩很有意見,對李攀龍把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也不以為然。他的《詩歸》多選那些發(fā)自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作品,對《詩經(jīng)》的評點多從情感入手,在《東坡文選》中也是反復強調(diào)“情”的作用。所以時人評價他的評點“秉筆而出入之,旨則歸經(jīng),斷則歸史。一字褒駁,其難犯口《春秋》,眼明手捷,古人隱懷一筆刺人……。論詩必論情與事及時代,風會高下,紙上悲喜,顏面若接?!闭嬲选扒楦小弊鳛楹饬孔髌穬r值的標準,所以,鮑照的詠秋之懷、大義公主的家國破亡之嘆、張若虛的月夜奇情,以及元結(jié)的穆穆情至,才會得到鐘惺《詩歸》的額外眷顧。
三、鐘惺評點的價值
第一,鐘惺的評點,提出了不少新穎的見解。在《詩歸》中,鐘譚提出了“求古人之真精神”的觀點,以及對“靈”和“厚”的追求;在《詩經(jīng)》評點中提出了“活物”說;在《三注鈔》中提出了“注者精神可以獨立”的觀點;在《東坡文選》中對“變”與“法”、“情”與“理”等有價值的觀點,等等。這些提法和認識,和公安派過于強調(diào)“性靈”的理論不同,所以,清代賀孫貽《詩箋》公允地評價:“以余平心而論之,諸家評詩,皆取聲響,惟鐘、譚所選,特標性靈。其眼光所射,能令不學詩者誦之勃然烏可已,又能令老作詩者誦之爽然自失,掃蕩腐穢,其功自不可誣,但未免專任己見,強以木槵子換人眼睛,增長狂慧,流入空疏,是其疵病。然瑕瑜功過,自不相掩,何至如時論之苛也?!贝送猓娦实膶W古主張,直接引發(fā)了清代詩學對傳統(tǒng)的回歸,繼之而起的神韻說、格調(diào)說、肌理說都表現(xiàn)出這種傾向。因此,鐘惺趣兼七子、公安的美學追求,成了清代詩學走向的引路燈。
第二,鐘惺評點。推動和發(fā)揚了文學評點的批評方式和價值。鐘惺及其竟陵派的得名就來自于《詩歸》的評點。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以選得名者不少。就鐘惺的時代而言,鐘惺和譚元春以選本為基礎(chǔ),加以評點,產(chǎn)生了廣大的影響,并由此誕生了竟陵派,這的確是一件文壇盛事?!对姎w》奠定了鐘惺以及竟陵派的聲勢,也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鐘惺和竟陵派風行晚明文壇三十余年。鐘惺的評點方式也被時人爭相模仿和摘取,如凌漾初在自己撰寫的《孔門兩弟子言詩翼》中雜采鐘惺等六家詩評,甚至“經(jīng)文圈點俱從鐘伯敬本,諸評語圈點則不按,竊有取焉”。陳淏子在《周文歸大凡》中也說:“讀書本在于吾徒,論文何假乎伯敬。今借鐘名鼎望,以罔利者,先生不少,不可信也。今輯談詩議漢,而評周者,先生誠多,可不觀乎?乃于是纂。評宗伯敬,標佐月峰,……至如圈點,悉本鐘孫?!?/p>
第三,鐘惺的評點繼承和發(fā)揚了公安派的“性靈說”。公安派的“性靈”說來源于李贄的童心說,他們高唱著盡情自適、還原本性欲望的贊歌,亟待擺脫封建觀念給予人的束縛,一心想要創(chuàng)造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格。鐘惺與之不同。在強調(diào)“真”的問題上,鐘惺肯定“詩道性情”。把“情”擺在首位,同時,鐘惺又追求“古人之真精神”,明確提出了向古人學習的問題。鐘惺也反對復古模擬之作,但他并不否定歷代優(yōu)秀的古人詩作,所以他評《史記》、《詩歸》、《詩經(jīng)》,又埋頭讀史書,著《史懷》。此外,鐘惺還提倡學習古人的章法結(jié)構(gòu),進而表現(xiàn)出對“和平?jīng)_淡”之風的欣賞,這種提法與公安派只講究“性靈”,排斥一切古學和形式的束縛都有明顯的區(qū)別。因此,鐘惺之“情”蘊含古人的精神,鐘惺之“趣”也是古學所浸透的一種活潑情趣,鐘惺之評點是帶有很多傳統(tǒng)精神的影響的,并非如公安派一般一味地反傳統(tǒng)、反世俗。可以說,鐘惺的評點,繼承和揚棄了公安派的“性靈說”,同時又能夠提出獨到的看法。這些都是很可貴的。
四、托名鐘惺的評點本
就目前各種資料來看,題名鐘惺的各類著作有百余種之多。除了少部分真作外,這些著述多為偽作。
具體來說。這些托名之作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有名無實的,即有題名,但是正文中沒有出現(xiàn)鐘惺的任何文字。這類托名有《盤古至唐虞傳》、侑夏志傳》、《有商志傳》等。二是名不副實的,即有題名,正文中也有題為鐘惺的一些文字,但明顯非鐘惺所為。這類情況為多數(shù),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詩歸類、文歸類評點。這些托名評點,多以“詩歸”、“文歸”、“文懷”等字眼命名,顯然是在受到了鐘惺《詩歸》、《史懷》的影響。如《名嬡詩歸》、《明詩歸》、《秦漢文懷》等等。二是史書類評點。鐘惺曾著《史懷》,包括對《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循漢書》、《三國志》、《晉書》的評論。于是相應的出現(xiàn)了各種史書評點的托名本,如鐘評《舊唐書論》、鐘評《剛補晉書》等等。三是“詩經(jīng)”類、“蘇軾”類的托名評點,如《詩經(jīng)纂注》、《古名儒毛詩解十六種》、《三蘇文匯》、《三蘇文盛》、《蘇長公尺牘選》、《蘇長公尺牘選》等等。四是各種“通鑒”類、“綱鑒”類、“編年”類的托名本,如《通鑒纂》、《鼎鋟伯敬訂正資治綱鑒正史大全》、《明季編年》等。五是各種托名的小說評點。通俗文學,再假以名公評點,其經(jīng)濟目的是不言而喻的。托名鐘惺的小說評點有《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新刻按鑒編集二十四帝通俗演義全漢志傳》、《大唐志傳》、《混唐后傳》、《鐘伯敬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新訂增補夷堅志》、《盤古至唐虞傳》、侑夏志傳》、《有商志傳》等十余種之多。
這些托名鐘惺的評點之作,有其自身的價值。首先,這些托名評點,關(guān)注了一些新問題。如題為鐘惺輯評的《歷代文歸》是帙浩蕩的大型散文評選,在當時以及現(xiàn)在,都是極為罕見的?!稓v代文歸》突破了七子派的復古觀念,對每個時期的散文加以搜集整理,評選結(jié)集,具有一定意義。題名鐘惺的《名媛詩歸》、《明詩歸》把焦點集中在女性詩歌、明代詩歌上。《四六新函》以駢文為評點對象,《蘇文忠公策論選》和《蘇長公尺牘選》分別研究蘇軾的策論和尺牘,等等。其次,托名評點本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例如《名嬡詩歸》對婦女詩歌的認識很值得研究,尤其是評點中對婦女的尊重,對真實情感和行為的肯定。題名鐘惺評點的《春秋左傳》,基本上是以人物、情節(jié)評點為中心的,評點中提出人物塑造要形象,情節(jié)設(shè)置要奇特等觀點,完全符合現(xiàn)代的小說審美觀。題名鐘惺評點的《劉文成公全集》,對一些修辭手法的總結(jié)和分析,就是現(xiàn)在看來也是很有意義的。最后,這些托名評點,從總體上來說,價值一般,不能和鐘惺的《詩歸》、《詩經(jīng)》評點等相提并論,其中的一些粗制濫造,給鐘惺及其竟陵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誤解。如《四庫全書總且提要》中譏諷《詩經(jīng)圖史合考》“不知其何所取也”,挖苦《古名儒毛詩解十六種》“謬陋殆難言狀”,嘲笑《明詩歸》“鄙俚可笑”,對《周文歸》、《宋文歸》也是大加鄙薄,進而把這些弊病都歸罪于鐘惺。這種后果實在是鐘惺及其竟陵派所不應承擔的,但也是無法避免的。
鐘惺的評點,內(nèi)容豐富,觀點鮮明。但從總體上來看只有《詩歸》一書堪稱經(jīng)典,其他評點因價值不足而逐漸湮沒在晚明評點的浪潮中了。
責任編輯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