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琮
一本好書,給讀者的補益是多方面的。但要把幾種反映現(xiàn)實的手段和形式揉在一起,融為一體,一路讀下去,能給人多種受益,而且互為前提,互相補充,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卻又是極少見的?!恫稍L與感悟》卻是這一類書中突出的一本,是一種大膽的嘗試。1991年,饒宏宇從業(yè)媒體,成為貴州人民廣播電臺一名記者,開始采訪與撰寫生涯,足跡遍及貴州,政治、經濟、外交、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都有她活潑的身影,由電波傳出的現(xiàn)場報道,傳出了人們關注的新聞,傳出了年輕記者的心聲,傳出了她獨特的思考和感受?!恫稍L與感悟》摘選了最有代表性的篇章,構成了她這17年來重要的生命歷程圖景,加上畫龍點睛的“圖說”,這樣,這些圖景既呈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外觀景象,又能真切地觸摸種種人類質樸、真實的感情。
采訪,既是發(fā)現(xiàn)美、抒寫美的過程,也是思索和獲得感悟的過程。改革開放30年,饒宏宇經歷了重要的后17年。改革開放這個宏偉工程,時刻都在運轉。這種運轉,有時表現(xiàn)出來了;有時沒有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來的,饒宏宇看到了;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憑記者敏銳的感覺,她也捕捉到了。隨領導春節(jié)慰問,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記者從訪問的對象和談話內容,捕捉到了新年伊始的工作思路:“工作的重點要突出加強農業(yè)和農村工作,加快轉換國有大中型企業(yè)經營機制,大力發(fā)展非國有經濟”(《從慰問活動看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當年出臺的一系列改革項目中,財稅制度的改革是重頭戲。這樣的思路,是記者跟隨時任貴州省省長陳士能,“有意識”地走訪了貴陽市基層財政所,通過他們向全省財稅系統(tǒng)職工拜年,提出要求過程中捕捉到的,這樣,一篇富于前瞻性的新聞,便通過電波,很有分量地傳到千家萬戶,鼓舞每一個受眾。
就采訪(包括現(xiàn)場錄音)到寫成稿子,作者已經高水平地完成了任務。如果是普通讀者,經過閱讀,包括被帶人現(xiàn)實場景)已經滿足了。就像一本好書,讀罷,消費過程基本完結,不會再有別的追問。如果是一位高水平的讀者,則要想想“這樣的好報道是怎樣采訪,怎樣作出來的”的問題。一篇好小說或好散文寫出來了,同樣存在是怎樣產生的問題。能看出是好作品,是對具體文本的識別;把握寫出高水平文本的能力,則是作者高素質的表現(xiàn)。作者在附在新聞后面的《采訪之余多一點思考》短文中說:“領導為什么要這樣來安排他的慰問活動?這里面?zhèn)鞒龅氖鞘裁葱畔?”破譯“傳出”的“信息”,新聞就具有了前瞻性,能引導人們去思索還沒有到來的事。對于從業(yè)媒體的人來說,可說是為之提供了采寫高水平新聞的秘訣。
《采訪與感悟》輯錄的100余篇文章,對現(xiàn)實,對生活都非常真誠。其中,張揚人性真、善、美,張揚勃發(fā)、向上的新聞占了相當份量。
教育,是最為廣泛的社會話題,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國家、民族千秋萬代大業(yè),改革開放30年,教育改革走過了艱難的歷程,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注重年輕一代好品質的培養(yǎng)。這是眾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解決了,其他矛盾即迎刃而解。在追求升學率成為風潮的大環(huán)境里,貴陽第二十三中緊抓道德教育不放松,推動了工作的全面進展,為廣大教育管理者和普通教師提供有益借鑒。集子里《奏響道德建設的樂章》是一篇分4次播出的既有現(xiàn)場錄音又有文字的長篇報道,隨著記者采訪的逐步深入,報道內容隨之逐漸展開。
這篇報道,在物欲橫流,對教育眾說紛紜的大背景下,特別顯出了它的感染力!由于報道始終貫穿著培育年輕一代心靈的宏旨,又有那么多真實感人的細節(jié),便脫離了平庸,脫離了一般化,能引起多層面思考。這篇報道,和饒宏宇別的報道一樣,并不全是采寫的技巧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憑自己敏銳的觸覺去發(fā)現(xiàn),去開掘。作者整個采訪過程,是個心靈碰撞的過程,是被感動而不能不現(xiàn)場錄音,不能不提提筆的過程,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完成任務。
作者在“心得”中說:“這也就是一次平凡的采訪,老師、學生、家長就這么深情地為你講述這些動人的故事。就這么感謝這個記者,就這么把你當成知心的人”。因而,生怕寫不好,對不起真誠的老師、學生和家長?!罢f實話,采訪過這么多,寫過這么多稿子,還從來沒有這么不安過”(《深入采訪,用心寫作》)。
昂揚主體精神,鼓勵克服困難,艱苦奮斗,無疑是貫穿《采訪與感悟》的主旨。這既是媒體宣傳的需要,也是饒宏宇真情的流露。在她的采訪文章中,有殘疾藝術團在貴州巡回演出的記錄,有對智障指揮家舟舟精益求精精神的采訪(《走近<我的夢>》);年過花甲,栽樹4年,綠化10個山頭,12000畝荒山的三都三合鎮(zhèn)相林場場長羅玉光(《魂系荒山》);在2008年特大凝凍災害中奮不顧身搶險,除冰凝,保暢通的開陽干部和群眾(《冰雪壓不垮的開陽人》),等等,在《采訪與感悟》一書中,占了相當比重,都有非常感人的現(xiàn)場錄音和精彩報道播出。饒宏宇不僅僅是以記者身份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有真情的投入。“我不可能只是一個寫稿子拿工資的記者”,“別人相信你,對你寄予希望,只是因為你是黨的新聞工作者”(《不僅僅是記者》)。
團結互助,共同構建和諧大家庭,與貫穿《采訪與感悟》一書宏旨密切相關。這類報道,作者特別注重了采訪對象內心美的揭示。1994年4月18日,饒宏宇采訪了荔波瑤山,作了《萬顆愛心暖瑤山》的報道。時隔一年余,也就是1995年5月23日,饒宏宇發(fā)現(xiàn)自愿赴麻山工作的貴州師大畢業(yè)生吳國錄自愿赴麻山工作的感人事跡,立刻被吸引了?,幧?、麻山,都是非常艱苦的地方,報道不但報道了這件事本身,更注意揭示行為背后的動因,用吳國錄的話來說就是:像瑤山、麻山這樣的貧困地區(qū),總得有人去建設,誰也不去,又怎么發(fā)展得起來呢?這是為他人著想,為國家著想的可貴品質,與當今那些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格格不入,是《采訪與感悟》一書所極力張揚的崇高思想。為要深入體驗采訪對象盲人的艱難,理解采訪對象感情,饒宏宇曾經蒙著眼睛在街上走,她說:“我想這并不是簡單的活動,這里面蘊藏著的是對這個特殊群體的理解與關愛,當人們有了這樣一次體驗,再遇到盲人朋友就會不由自主地上、去幫一把”(《親身體驗感受更深》)。
《采訪與感悟》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方方面面的驚人變化,有現(xiàn)場錄音,讓讀者進入實境;有撰寫的文章,可作新聞通訊或文藝散文閱讀,也可看作珍貴資料,借以認識過去,認識歷史。不可忽略的是作采訪以后的感悟,那些不算多的文字,既給了我們?yōu)槿说膯⑹荆瑫r給了我們如何從采訪開始,到寫成一篇優(yōu)秀報道的啟不。上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福柯在論述知識——權力——主體三位一體理論時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本書誕生于對博爾熱(Borges)(注)作品的閱讀。閱讀時發(fā)出的笑聲動搖了我的思想(我們的思想)中所有熟悉的東西,當然,這種思想是指我們的時代和我們的地理范圍內的思想?!?《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第768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本書,一次閱讀,能有多層面收獲,就有了向讀者大力推薦的理由。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