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巧燕 吳 昕
摘要:目的:觀察黃芪注射夜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把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0例,兩組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心電圖、心肌酶譜等指標。結果:療程結束后兩組比較,治療組在總有效率、心電圖改善、心肌酶譜改善方面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能明顯提高療效,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小兒病毒性心肌炎;黃芪注射液;西醫(yī)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5-0033-0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ciitis,VM)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臟,以心肌炎性病變?yōu)橹饕砑鹊募膊?,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癥改變。本病小兒發(fā)病率近年來有升高的趨勢,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預后大多良好,但少數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故應積極治療。筆者于2007年10月-2009年2月,在西醫(y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治療小兒VM 30例,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14歲,平均7、8歲;病程10~32d。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5-15歲,平均7.5歲;病程1~31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1999年全國小兒心肌炎專題研討會《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修訂草案)》?;純喊l(fā)病前有明確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病史;臨床表現有有氣短、乏力、心悸、多汗、面色蒼白、納差、精神不振等,嬰兒則表現為拒奶、哭鬧、口唇發(fā)紺等;體征表現為心臟擴大,伴心動過速、心音低鈍及奔馬律;心電圖檢查均異常,包括各種期前收縮,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Ⅱ度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ST-T波改變;心肌酶譜檢查,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2方法與結果
2.1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西醫(yī)綜合治療,包括休息、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VitC、輔酶Q10、能量等治療;心律失常者予抗心律失常治療;急性心衰者予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等處理。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1~2mL/kg,1次/d,靜脈滴注,療程為兩周。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療效。
2.2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3療效標準
顯效: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及心肌酶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體征好轉,心電圖及心肌酶指標改善;無效:療程結束后,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及心肌酶指標無改善甚至惡化。
2.4治療結果
2.4.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討論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兒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損害心臟的主要機制涉及病毒對被感染心肌細胞直接損害,和病毒觸發(fā)人體自身免疫反應而引起心肌損害。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薩奇病毒和腺病毒通過心肌細胞的相關受體侵入心肌細胞,在細胞內復制,并直接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和溶解。機體受病毒和γ干擾素等誘導產生細胞粘附因子,使細胞毒性T細胞(cD8+)有選擇性向損害心肌組織粘附、浸潤和攻擊。另外氧自由基(OFR)過高在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黃芪注射液是由黃芪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有黃芪皂甙、黃酮類似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等功效。黃芪注射液對病毒性心肌炎損害心臟的各個機制都有治療作用:①對病毒感染的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近年來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發(fā)現,黃芪可以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恢復細胞活力、鈣拮抗、清除自由基、減少脂質過氧化物的作用;防治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細胞的鈣離子泵改變,增加心肌細胞內流量,抑制心肌細胞損傷后細胞因子分泌和細胞凋亡的發(fā)生;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黃芪注射液能糾正患者T細胞亞群的紊亂,顯著改善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提高免疫水平;③抗氧自由基的作用。黃芪的有效成分總黃酮和黃芪皂甙可通過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促進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的清除,從而抗氧自由基損傷,穩(wěn)定細胞膜,改善心肌營養(yǎng),降低心律失常發(fā)生率。
本研究表明,在西醫(yī)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較單純西醫(yī)治療能明顯提高療效,能較快消除臨床癥狀及恢復異常心電圖和心肌酶譜,其機制可能與黃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抗氧自由基有關,且臨床觀察未見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曾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