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杰
[摘要]《桃花運》通過講述幾個愛情故事,反思了現(xiàn)代青年男女愛情觀,章迎與趙大的矛盾表面看來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內在卻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曉美和林聰面對金錢與愛情之問的抉擇,殊途同歸地選擇了愛情。商雅娟與張?zhí)K的老妻少夫婚姻形式更是展現(xiàn)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現(xiàn)代意識的愛情觀。
[關鍵詞]《桃花運》,愛情
社會在變化發(fā)展,現(xiàn)代的愛情出現(xiàn)了多種新形式。社會節(jié)奏快,年輕人或者是獨生子女交際范圍狹窄,或者是忙于工作,大齡未婚男女成為社會突出的問題,如章迎;國門開放,許多人受到西方文化教育,而東、西方文化的隔膜也體現(xiàn)在男女的婚姻認識上,如章迎和趙大,人們不再羞澀于追逐物質財富,反映到婚姻上,“嫁個有錢人”成為眾多女孩標榜的擇偶標準,曉美就是個典型,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的婚姻情況如何,高雅娟與張?zhí)K的故事正是回應?!短一ㄟ\》開場直面這些時尚現(xiàn)象,一下子便吸引住觀眾的目光。但是影片并非僅僅是對社會新潮現(xiàn)象的描繪,停留在表面的視覺欣賞層面演繹一個簡單的大團圓故事,而是向縱深發(fā)展,從女主人公的愛情尋找中,挖掘現(xiàn)代都市人的愛情觀念和她們的愛情抉擇中復雜的心理矛盾。
一、東、西方文化觀念的隔膜
如何看待性,成為現(xiàn)代青年男女在戀愛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章迎生在保守觀念的家庭中,自小被限制與朋友交往,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她到了28歲,仍然沒有談過戀愛。通過相親會的方式她認識了趙大,他們的戀愛基本依照模式順利進行下去,趙大也正如章迎所期望的那樣親切、熱情和浪漫。然而在如何進入婚姻問題上,兩人產(chǎn)生分歧。趙大接受身在國外的父母的建議,向章迎提出了婚前同居的要求。而章迎與其家人的觀念卻與此相反,認為這是一種侮辱,性只能與神圣的婚姻相連。表面看來是兩人的觀念差異,但反映的是深層的兩種文化的隔膜,“因為我們的性表現(xiàn)方式由主流話語確立,所以性是文化的,因為性狀態(tài)是在特定的社會和歷史環(huán)境中建構的,所以性狀態(tài)也是文化的”。在西方文化中,理智在愛情中占有重要地位,“愛上某人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還是一種決定,一種判斷,一種承諾。如果愛僅是一種感情。便沒有那種永遠互愛的諾言的基礎。感情可生亦可滅”。婚姻是兩個獨立個體的合作生活形式,和性并非一一對應關系,性可以是婚姻之前或之外,只要性與愛相連即可。正如恩格斯所說:“對于性關系的評價,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道德標準,人們不僅要問:它是婚姻的還是私通的,而且要問:是不是由于愛和對應的愛而發(fā)生?”而在中國,仍然延續(xù)著鄉(xiāng)土文化傳統(tǒng),婚姻與性緊密相連,性的目的和價值在于生育,只能在婚姻中存在。所以性的標準并不是愛而是婚姻,于是進入婚姻的方式也就不是愛情而是責任,“把浮士德式的兩性戀愛看成是進入生育關系的手段是不對的。戀愛是一項探險。是對未知的摸索”?!霸卩l(xiāng)土社會中這種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創(chuàng)造新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生下來就決定的。它更害怕社會關系的破壞,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所求的是穩(wěn)定?!毙宰鳛樽匀槐灸埽豢醋鰧ι鐣P系的穩(wěn)定構成巨大威脅的力量,“維持社會結構的安定和完整,不容它紊亂和破壞,性這個力量,無論如何得加以控制了。不論人是怎樣多元性感,還是要設盡方法把性關入夫婦之間,更立了種種禁律,限制可婚的范圍-生活上密切合作的已有結構決不容性的闖入。于是發(fā)生了亂倫禁律和外婚的規(guī)定”。章迎和趙大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中培養(yǎng)出來的人,他們的分歧也就是文化觀念的分歧。即使他們去看醫(yī)生,也并不能解決,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心理障礙,而是深植入兩人潛意識中的文化理念,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解決他們問題的惟一辦法,只有使他們的文化觀念趨同。如何趨同,這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反思,影片從對他們的愛情講述中,將這種差異形象地展示出來,而并沒有簡單地“解決”。形成了內在反思的張力。
二、金錢與愛情之間的抉擇
金錢與愛情之間的抉擇,是現(xiàn)代人面臨的另一個問題?,F(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大眾不再諱言物質追求,青春女孩們不會無視物質財富的強大誘惑,但是在向往金錢的同時,又把愛情放在什么位置呢?影片從林聰和曉美兩個人物分析了現(xiàn)代女孩在兩者間的心理抉擇。林聰和曉美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一個“放棄”金錢而尋找樸實的愛情,另一個努力追逐金錢為基礎的愛情。林聰?shù)母赣H留給她一大筆遺產(chǎn),但她并未養(yǎng)尊處優(yōu)奢華揮霍,而是明白感情才更值得珍惜,她寧愿沒有這筆遺產(chǎn),而是希望父親還活著。當她尋找自己愛情的時候,她選擇了隱藏自己富有的身份,在朋友看來關祥完全是個窮人也就沒有值得被愛的資格,她卻毅然決定了與他交往,她相信自己已經(jīng)不是碰到愛情便暈頭轉向的小女孩,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關祥誠實真摯的愛,最終打動了她。當她確定關祥是愛自己的人而不是財產(chǎn)的時候,才向關祥表明自己身份,結果她實現(xiàn)了愛情和財富的雙贏。
曉美的出場恰恰與林聰相反,她是以嫁個有錢人為目標開始自己的愛情尋找,電影以諷刺的手法,講述了曉美的幾次相親經(jīng)歷,在這幾次經(jīng)歷中我們也可看出,曉美一心要嫁個有錢人,但也并非只把金錢作為唯一標尺,她仍然保留著自己的自尊。當她偶然從朋友林聰處聽到富家子弟宗揚的秘密身份后,便開始實施自己的接近計劃,采取女人的小伎倆以便引起他的注意。在面對宗揚提供的巨額獎金和挑選禮物的誘惑時,強忍住自己的傾慕欲望,以塑造自己在宗揚面前的好形象。然而影片并未僅僅停留在淺薄的追逐游戲層面,而是讓事情的發(fā)展超出了她的預計。她的追逐并沒有很快獲得結果,盡管她贏得了宗揚的些許好感,但兩人的關系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過度親密的跡象,此時她被迫做出抉擇的時刻已經(jīng)到了,半年假期已滿,該回原單位上班了,與此同時,宗揚的小公司卻受金融危機影響更加不景氣,不得不裁員,留下來的員工也只能拿到基本生活費。她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回到自己待遇豐厚的原單位工作,即使不足以成為有錢人,卻也是令人羨慕的白領骨干精英生活,二是辭職到宗揚的部門,不僅工資微薄,而且公司發(fā)展前途渺茫,至于是否能夠贏得宗揚的愛情,更是個未知數(shù),曉美頓時陷入了矛盾之中。不可否認,曉美起初接近宗揚,是為了他的富豪家庭背景,她自己也一直這樣自我認為,但是這時,她知道繼續(xù)留在宗揚的部門,她的收入將會大大減少,原先的瀟灑生活將變得拮據(jù),而她與宗揚的關系也未必就能確定,然而她思考之后毅然留了下來,因為她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追求過程中,方向轉變了,正如福柯所說,“在求愛術中,作出種種努力的是求愛者,雖然人們期望他能保持自我,但很顯然,愛情的巨大力量使他奮不顧身”。曉美從最初的追逐富家子弟,轉而愛上擁有個人魅力的宗揚,她也更清楚地認清自己,其實自己并非只是喜歡奢華生活,而是喜歡擁有更多智慧的勤奮的人,雖然離開宗揚還能回到自己依舊的生活,但她缺少的并不是金錢。而是愛情的快樂,單純的金錢沒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才是
她的快樂時光,起源于追逐財富,結果于進入追逐愛情,這就是曉美的愛情尋找軌跡。
三、情感與騙局的對抗
高雅娟55歲時離婚,獨自生活感覺到諸多不便,渴望著回歸家庭的溫暖,騙子張?zhí)K以幫忙裝修走入高雅娟的生活。后來曾被他欺騙過的女人們找上門,以自身的教訓勸說高雅娟醒悟,并給予他法律的懲罰的時候,她拒絕了,因為在這場愛情騙局中,騙子卻把自己陷了進去。張?zhí)K對患病的高雅娟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生活上的照顧,讓高雅娟下定了愛他的決心,當被張?zhí)K騙的女人來找她時,她不是不相信張?zhí)K沒有騙過她們,而是相信張?zhí)K這次真的愛上了自己,于是有了替張?zhí)K還債的想法,并把他寫作自己遺產(chǎn)繼承人,她便更加確認了他是自己的男人。張?zhí)K的騙局結果是弄假成真,張?zhí)K向高雅娟的獻媚轉變?yōu)檎媲榈母冻?,尤其是在她住院期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他最終也沒有實施對高雅娟的行騙,他已經(jīng)愛上了她,最后張?zhí)K被抓時的那一吻已經(jīng)足以說明他的真情。正如弗洛姆所說:“在給予的因素之外,愛的主動特性明顯地表現(xiàn)在這樣的事實中,即所有形式的愛常常包含著共同的基本要素: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狈催^來也可以說,正是有了這些,他們也便有了愛。而這些元素的產(chǎn)生,源于張?zhí)K的真情給予,“在真正的‘給予之中。他必須接受回送給他的東西。因此‘給予隱含著使另一個人也成為獻出者。他們共享已經(jīng)復活的精神的樂趣。在‘給予行為中產(chǎn)生了某些事物,而兩個當事者都因這是他倆創(chuàng)造的生活而感到欣慰。特別是對于愛來說,這就意味著:愛是創(chuàng)造的能力,無愛則不能創(chuàng)造愛?!闭菑?zhí)K的用心給予,促發(fā)了高雅娟的愛情共鳴,才會說出“愛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一個人的全部”。他們是一種“不正?!钡姆蚱扌问剑豪掀奚俜?。但是從愛的層面上說,他們是以自己的真情向對方付出,得到了愛的互動,這便超越了婚姻的形式層面。于是對他們婚姻的衡量標準也不能只關注年齡對比,而應該以愛情為標準,“是不是由于愛和對應的愛而發(fā)生?”他們的故事起源于騙局,但是在騙局過程中,愛的情感反而征服了騙子的惡意,騙局被真情拆解了,張?zhí)K的愛心被高雅娟的善良喚醒,也對她付出了真情。這便是他們的愛情傳奇。
《桃花運》表面看來似乎是部青春偶像劇,但這僅僅是它外在的包裝,它直面了當前社會中新興的愛情潮流,其內部包含了對觀念的深層思考,觀眾不僅從中體驗審美的樂趣,同時也得到了生活的啟示。